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通过对民族地域文化的特色、特点分析,深入历史,追溯其纵向发展和横向延续,对民族地域文化获得深入浅出的知识性、地域性的总结、思考。通过对北京园博园的造园选址、平面布局、民族地域文化方面进行重构性分析,探讨在现代民族文化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如何真正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地域文化,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采集、重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风景,是我们始终不渝进行学习和实践研究应用再现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2.
针对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问题,作者在指南村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探索通过分析乡村风土、风物、风俗、风景等乡村意象结构要素,从人居、环境、经济、文化四大体系着手,充分整合乡村的自然环境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利用资源优势引导规划设计,营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地域文化资源的构成,结合三晋地域文化视角下风景名胜区的资源特征,以山西太原崛围山风景名胜区为例,探讨了地域文化资源特色在山岳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实践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围绕着三个要点讨论风土建筑.第一,解析风土建筑需作中外语境对比,既要与国际同领域对话,了解西方的“vernacular”概念及其现代演绎,又要延承本土传统价值观的精华,思考中国语境中的风土语义及其现代引申;第二,探讨地域风土建筑之于环境一文化的因应特征,将之看作体现传统建筑本质的至关要素;第三,提出以方言和语族为参照进行风土建筑区划,从而系统把握其地域谱系的思路.作者认为,讨论这三个系列问题既属于风土建筑基础研究范畴,也是探索其存续与再生途径,并将之纳入“全球在地”的建筑本土化语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风景旅游城市的近郊村庄是与城市联系最密切的乡村单元,是区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富集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把握文化保护与资本发展的平衡成为近郊村庄规划的关键。总结近郊村庄的研究现状及规划困境,搭建活态传承理念在风景旅游城市近郊村庄规划中的逻辑框架。以桂林漓东近郊村庄为例,从场景、功能、群体和记忆4个角度辨析活态传承理念在漓东实践的难点,并提出规划策略,即统筹用地,重塑原乡生活场景;活化功能,促进内外功能相容利用;关注需求,拓展传承群体;守住记忆,构建多维文化框架。  相似文献   

6.
<正>人居型遗产是指有人类居住并存在一定活力的文化或自然遗产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等),其中的传统生活与传统空间相互依存共生,具有遗产和生活的双重属性,是一种“活态遗产”。1964年《威尼斯宪章》提出文化遗产具有活态属性;1999年《巴拉宪章》强调“应尊重、保存、而不是抹煞人类和遗产地之间的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发展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面临着复杂的发展态势,亟待解决。基此,以廉村为例,介绍了廉村的风土文化,及其如何从选址、规划设计、综合文化服务、文化旅游开发、创新性等方面营造历史文化名村经验。该经验启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表达,不仅可以见证人类科学发展进步,还可以唤醒人们对地域历史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因此,在打造历史名村的过程中,应关注当地原本建筑的相似性,承继地方风土文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7)
图形设计存现与工艺品中不仅是为装饰,而是对地域文化的特色显现。图形设计在苏州工艺中的应用体现了吴文化物质和精神文明一道别样风景。最能反映吴中大地上的文化精神风貌。本文结合苏扇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去观察和提炼图形设计在不同角度上思考。寄以引导人们的对传统苏作工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图形设计需要在传统图形中汲取养分进行再创造。苏作工艺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图形设计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李树华 《中国园林》2004,20(12):29-32
在查阅古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考证了景观、风景、风土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而讨论了景观、风景、风土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从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我国现代园林发展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与以往追求利益优先的旅游度假地开发方式不同,基于地域文化、历史和风土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在产生。本特辑收集采用这种模式促进旅游发展的岩手县远野、北海道十胜等事例,介绍景观设计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沙家浜芦苇荡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军 《中国园林》2001,17(3):31-34
风景地域特色是风景地域环境获得人们认同的标识,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反映风景地域特色的物质载体也在不断的变化。本文记述了沙家浜芦苇荡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中如何通过对风景地域特色的重构与再现,便其在满足现代旅游的需求中延续生命与活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杨键 《云南建筑》2014,(3):143-145
自古文人雅士游山历水、酌酒畅饮,寄情怀于自然美景赋诗作画,千年留传千年脍炙人口的山水画卷,让今人享尽画中的诗意景致,这些被描绘山水风景常常成为人们对当地风光特色的记忆图景。在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是否能以多元的素材挖掘来进行思考,除了地区民族、文化风俗、人文遗存等要素的承传之外,借鉴古人这样对当地山水地貌的画卷呈现来读解地域特色,即以建筑所处的自然山水特征来引发意境上的涵喻作为创作思路,诠释地域差别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用文献研究、实地观察等方法,以云南建水团山民居所包含的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索性地将该地区地域文化融入旅游市场的开发中,提出了构建团山旅游文化的四种方式,即:静态文化体验、活态文化体验、旅游形象标志设计、特色旅游产品开发。该研究对于延续团山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历史建筑文化以及丰富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浦敏越 《山西建筑》2009,35(19):5-6
以常州市天宁商都为例,通过了解它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其城市空间进行了分析,提出地域视野下城市更新中的新建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此为出发点,研究与思考当代乃至未来历史文化改造的保护与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黄伟斌 《现代装饰》2015,(3):172-173
本文通过对新疆昌吉市目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周边省市社会影响力分析,尝试找到一种以昌吉本土地域文化为载体的对外视觉传达宣传推广模式。文章从昌吉市地域范围内挖掘地域本土视觉语言文化符号出发,通过分析研究能够具体代表以及体现地域特色的历史人文文化资源、地理环境资源、民俗风土资源特征以及表现的视觉形态样式,借以通过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原理、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理性推理来分析研究昌吉市城市视觉品牌形象的设计路径与策略研究。理清具有一定地域文化特征的地级市在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中应该以差异化、地域化的设计研究策略,通过视觉形象的呈现来弘扬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6.
梳理日本风景认知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示日本景观保护体系经历了名胜、风致地区与美观地区、国立公园与风致保安林、历史风土、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景观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使用的关键语汇、技术手段反映了在民族意识觉醒和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日本对风景的认知在不断进化发展。正是在认知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景观保护制度才得以持续更新与进步。然而,因风景认知本身的文化根源所导致的问题与差别依然存在,日本未来推进景观保护工作和完善保护体系仍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趋同现象日益严重,灿烂多样的地域文化正面临衰落和消失的危险,保护各地文化遗产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挽救传统文化,越发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利用博物馆展示来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设计的原则,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空间设计的三个策略:营造活态的展示空间展现其活态性,塑造地域的情境空间体现其地域性,以及创造参与的互动空间实现其传承性。  相似文献   

18.
潘玥 《建筑师》2020,(4):101-108
在建筑遗产的保护语境中,除却已被登录保护的对象,大量处于保护清单之外的城乡风土建成遗产该如何恰当处置,在“存”与“废”之间又该如何作利弊权衡,这已成为我国城市更新及乡村复兴中的一大难点和热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原则中着重指出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平等这一原则所蕴含的文化权利,即支持社群全体公民对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所有感。本文聚焦于日本著名传统乡村风土建成遗产整体保护案例“妻笼宿”,考察了其从20世纪60年代起所经历的保护演进阶段中的原住民社群保护运动发展进程,包括江户时代遗存——妻笼宿的历史、遗产保护政策评价、原住民参与度、社群构建遗产自我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内容,结合2017年12月在印度德里召开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九届全体大会通过的《木质建成遗产保护准则》,试图在新的文化政治语境下探讨、学习日本风土建成遗产延续和发展方式的条件、问题与适应性,以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当代传统乡村中的风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性活化和干预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风土环境与建筑形态——晋西风土建筑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广大乡民的理想与追求,记录着社会最基层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其形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与特定地区的风土环境分不开的。本文以晋西地区的风土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风土建筑的表面形态与其风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20.
风景游赏规划是风景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风景区的重要影响因素。地域文化体现了风景区的精髓,提升了风景区的价值与品位。通过挖掘地方文脉和文化底蕴,将地域性文化融入风景游赏规划是我国风景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西龙脊风景区风景游赏规划为例,分析基于地域文化的风景游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