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健 《安徽建筑》2002,9(6):20-20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士人隐逸文化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园林受此影响,向自然山水园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士大夫隐逸文化体系的熏陶下,中国园林终于以山水文化的综合实体作为了传统园林形态的总结。  相似文献   

2.
古典园林的设计者们在园林建造中将河水山川隐于园中,也将精神世界表于象里,不管是作为物体存在的山水、花木、建筑、碑刻,还是作为引发想象力的诗句,匾联,题额都负载着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释思想,是我国几千年“隐逸文化”的典型物化代表。本文在“园林意象”的角度,以“提名立意”、“造山理水”、“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分析传统古典园林中隐逸意象选择,并从“以景观要素为文化载体”、“寻找多种景观要素并拓展象征意义”、“探究隐逸精神的新时代内涵”、“传统隐逸文化结合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四方面分析其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传统园林艺术中文人园的隐逸精神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吕明伟  胡晓雷 《中国园林》2003,19(12):63-65
从文学艺术审美的角度,探寻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发展历程,通过论述传统文化中文人士大夫所特有的隐逸精神的发展与审美情趣,指出古典园林艺术中,如何从消极避世的“隐于园“的观念,向积极看待人生的“娱于园”的观念转变的,以及古典园林意境对于现代园林发展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巫丛 《中国园林》2002,18(5):73-75
中国园林以其自然的特点闻名于世,本文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两方面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是士大夫阶层得以过上“归田”、“隐逸”生活的经济条件,是追求“自由”精神的物质根源。中国封建社会,官僚的政治地位既不是终身的,也不是世袭的,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也都非常激烈,避居田无的隐逸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淡泊的生活理想,自然山水成为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由精神最好的寄托。  相似文献   

5.
郭鹏飞 《南方建筑》2006,(12):106-108
传统的隐逸文化对文人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文化的产生的回顾与研究及其与文人园林的联系,初步揭示隐逸文化对文人园林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隐逸文化和隐居园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对其在同源文化国家中的发展现状探讨较少,且忽视了对其传承和异流特征的研究。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通过对古代及现代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调研,比较分析了中韩两国古代“隐士”的概念和隐逸思想,明确了中韩隐逸文化内涵的特点和异同之处。同时,从空间特征的层面,系统性地识别和比较了中韩两国代表性隐居园林“独乐园”和“独乐堂”,包括园林题名、选址环境、空间结构和构成要素等隐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韩两国隐逸文化的内涵和隐居园林空间特征具有相当多的相似性,但又有明显区别。韩国更加推崇儒隐,而中国隐居园林中的隐逸文化更加丰富。在“师法自然”和“自然崇拜”理念的影响下,中韩两国的隐居园林与城市的位置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空间隐蔽性和连接性的营造手法上也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10)
明清时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更是集众多光环于一身,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重视意境的营造。文章对私家园林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从师法自然、隐逸文化以及写意境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无论是造园手法,还是审美意境的创造,都是对古代园林创造的总结,它所体现的传统园林的美学思想,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心理,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观,并把私家园林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衢州港园是中国南北传统造园体系在特定丘陵地区融合造园实践的成果,造园者将南北传统园林丰富的造园元素与丘陵地貌特定气候、植被巧妙结合,将传统"士大夫"文化中的诗书意蕴有机融合,探索打造出物理与精神层面符合新时代特色的传统园林。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建筑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立平 《山西建筑》2005,31(18):41-43
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建筑的基本形态——住宅与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两个派别——儒家与道家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揭示二者的二元互补关系,同时找出将这种关系联结起来的纽带——文人士大夫阶层,从一个新的视角理解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建筑与哲学。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隐逸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产生,便对中国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实质是隐逸传统,山水画与隐逸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审美和创作中隐逸的精神实质从未在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中消失,画家通过山水画艺术彰显自身的心理和谐,以追求尚意的"象外之境"的艺术审美特征,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自然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皇家园林中的禅宗园林环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芳  李士好 《建筑与环境》2009,3(3):108-110
本文从历史角度出发,以魏晋时期的市井寺庙与山林寺庙为起点,概述了寺庙园林肇端发展及历史沿革,阐明了汉化佛教——禅宗寺庙建筑的不同类型及相关的文化特色。尤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主要探究对象,从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分布概况、寺庙总体布局及寺庙本身格局的园林环境阐发了皇家寺庙园林的基本特征。并从禅宗及禅文化特有的哲观和价值标准,分析了寺庙园林环境产生的思想基础、佛教禅宗精神与传统园林观之间不期而遇的契合,揭示了清代皇家园林中禅宗寺庙园林环境的设计意象,阐发了其造园目的和创作手法。最后,本文按照由自然到禅化的顺序把禅宗寺庙园林的的审美分为几个层次,并归纳、例举了清代皇家园林中寺庙园林环境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张健  孙语鸿 《建筑与文化》2016,(10):177-179
清代辽沈地区在园林艺术和园林文化方面的积淀较弱,但所表现出的地域与文化特色却十分独特,既有北方寒地园林的景观特点,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风韵。文庙的建筑与装饰、具有地域特点的园林植物、季相景观和当地建筑材料等,这些要素构成的清代辽沈地区园林,深受中原地区传统的建筑与园林文化的深刻影响,并显示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苏,中国古典园林也开始渐渐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但是当下的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封闭性的中国古典园林营造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开放性的城市景现体系,一提到中国园林便意味着封闭私有,对古典园林的回归持否定态度.从长远看,对中国园林遗产的保护和弘扬都是非常不利的.这种思想其实是把中国古代园林这一概念局限在了“末期私家园林”这一很小的范畴,从相当长的中国古典园林生成及发展的过程看,中国的传统园林具有一定开放精神和服务精神,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4.
李猛志 《山西建筑》2014,(1):201-202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日本园林的影响,指出园林艺术产生在古典文化氛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园林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园林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地貌、悠久的历史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和谐共生的结果。通过对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了中国园林主题是和谐,灵魂是文化,本质是民生。  相似文献   

16.
杨晓东 《风景园林》2019,26(4):116-119
中国古典园林中竹文化的研究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提升现代园林中竹景观的文化内涵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竹的空间营造、种植形式等方面,而从品题学角度对传统私家园林中的竹文化系统研究得还比较薄弱。以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景点题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江南园林中的竹景点、常见题名意象及其所表达的精神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竹在江南私家园林景点题名中应用非常普遍,常见的题名意象主要表达了道家的隐逸思想、儒家的比德思想、佛教的心无思想和民俗吉祥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明清时期文人阶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三教并存的宗教观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李易  丁楠 《建筑知识》2014,(8):35-35
秋霞圃由士大夫的闲情逸致而产生,因被并入邑庙而兴盛,又因道教衰弱,社会动荡而衰败,最后作为传统文化展示的场所而获得新生,重归平静。本文通过对秋霞圃谱系的研究,说明孤零零的园林是无法长久地存在的。只有依托于文化和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何佳 《中国园林》2007,23(6):18-22
写仿名胜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色,到清代成为皇家园林造园的主要内容之一。从类型学的角度看,这种写仿可以认为是一种对景观原型所形成的类型根据环境特点,使用典型化的景观处理方法进行还原,建立起典型化环境特征的园林创作方法。对传统园林写仿名胜的实例从景观要素、景观结构、景观意境的写仿等方面进行分析,在对传统园林进行分析描述的同时,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园林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郑小东  王小玲 《建筑师》2013,(1):104-108
本文通过对王澍作品的解析,阐述其在多个层面具有的戏剧性特征。王澍的建筑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具有空间的戏剧性。王澍独特的建筑形象和浓重的材质表达,具有图像的戏剧性。王澍对于传统材料的创新使用,具有建造的戏剧性。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戏剧性来抵抗商业文化和奇观文化的冲击,探索中国的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20.
谭静  王军 《中外建筑》2010,(11):88-90
园林意境,深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情景交融,耐人寻味,它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它渗透于园林中的方方面面,成为园林的生命,也是当今园林继承传统的精髓所在。本文分析了传统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和现代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并指出现代园林需要对传统园林进行继承和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