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研究多集中在指标权重方面而如何合理选择评价指标方面欠缺等问题,本文对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评价的指标进行分析和选择,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利用该方法对本溪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由于研究区面积较大,将研究区划分为1km×1km网格,进行属性赋值,利用MAPGIS绘制分区图,运用该方法对本溪地区进行了适宜性分区,本溪地区70%以上地区属于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与较适宜区,可以开发利用地埋管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本文通过对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的研究,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适宜性评价可以有效地规避不适当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为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绿色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是依托高水平运行管理,结合绿色建筑高热工性能围护结构带来的低负荷、峰值负荷变化率提高等优势,能够实现以更小能耗提供室内环境舒适性最优保障的高效系统。本文聚焦绿色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室内环境舒适性、节能性以及运行调控特点,梳理地源热泵应用效果评价研究成果,针对绿色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建立提出建议,为建立绿色建筑地源热泵系统应用效果评价体系奠定基础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以地表年均温度、度时数差值、净辐射量差值及累计过余含湿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气候相对适宜性.应用该方法,以长江流域9个城市为例,分析了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在各个城市的气候相对适宜性排序.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度时数差值与累计过余含湿量对地埋管地源热泵应用的影响较大,地表年均温度与净辐射量差值的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4.
徐伟主编的《地源热泵技术手册》,于2011年5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http://www.cabp.com.cn)出版发行,定价68.00元。该书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水源地源热泵高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研究成果而编写,分为基础篇、设计与施工篇、检测与评价篇。内容包括地源热泵发展概况、热泵机组与相关设备、地源热泵资源状况及适宜性评价、建筑物负荷计算、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源热泵、地表水源热泵、海水源热泵、污水  相似文献   

5.
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对浅层地热能利用方式(地下水地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评价进行探讨,获得了两种浅层地热能利用方式的分区范围和面积。该地区只有极少数区域适宜采用地下水地源热泵,绝大部分区域适宜或较适宜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空气源热泵技术在长江流域因地制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研究结霜机理出发,同时考虑空气源热泵结霜与气象参数的关系,给出了基于空气干球温度与露点温度的空气源热泵结霜判据。应用该判据,对空气源热泵在长江流域9个城市的气候适宜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空气源热泵的气候适宜性有绝对适宜性和相对适宜性之分,绝对适宜性是不同城市应用比较的基础,相对适宜性是单个城市应用的理论依据。并比较分析了本文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研究结果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平潭岛地下水地源热泵进行适宜性分区,为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简述了层次分析法中权重确定方法和步骤,通过对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指标体系的建立和量化,采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其中适宜性好区52. 1km2,占比19. 5%;适宜性较好区87. 5km2,占比32. 8%;适宜性一般区127. 4km2,占比47. 7%。  相似文献   

8.
一、规程编制背景 1、地源热泵系统在辽宁省的应用 200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的《关于推广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意见》(辽政办发[2008]348号),文件指出“从2008年起全省14个省辖市每年应用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万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实现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建筑面积达7000万平方米”。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地源热泵技术建筑应用面积累计达到了7001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气源热泵低温环境适应性差、地源热泵地下热量采集密度低、热泵系统与热负荷时空不匹配、热泵供暖量化评价方法缺失等问题,通过系统开展北方地区热泵供暖"关键产品-工程技术-效果监测-标准规范"全链条创新工作,国际上首次提出可降低误除霜事故发生率90%以上的空气源热泵最佳除霜点模型、可提升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能力30%以上的高效复合管材地埋换热器、可提高热泵设计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地源热泵源荷耦合设计方法,国内首次建立热泵供暖适宜性量化评价方法和城市级热泵性能在线监测平台,主编了6部热泵供暖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最终形成了热泵供暖规模化应用技术体系,实现了热泵供暖83万平方公里,应用范围扩大,30%以上运行能效提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对600家国家机关和学校两类典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改造项目调研基础上,分析公共机构典型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不同需求和绿色特征及其与绿色建筑的差距,确定适宜技术筛选范围和原则,建立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体系和技术适宜性分析方法,按照绿色改造通用技术和非通用技术进行适宜性分析,确定公共机构绿色改造技术适宜性清单及适宜性等级。研究结果适合于区域绿色改造技术规划、技术初步筛选,为公共机构选择绿色改造技术提供技术指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武汉地区地源热泵项目调研和能效测试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分布规律,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原理回归构建出分级比例多项式模型,对地源热泵运行能效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价,分析了地源热泵项目的节能潜力。利用多层次分析法对武汉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进行综合评价,给出了武汉地区不同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负荷特征情形下的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区划,可为地源热泵系统策划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性、环保性和经济性3个方面选取典型评价因子,引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计算了各单因子权重系数,建立了地源热泵水蓄能复合空调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及评分模型。利用该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天津某商场建筑地源热泵水蓄能复合空调系统在不同蓄能率下的综合得分,确定了最佳蓄能率。研究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对此类复合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河北省地源热泵项目发展迅速,各种热源形式都有应用,并出现了利用新的热源形式的地源热泵系统,如工业余热、地热尾水、污废水源等作为新的热源形式应用在地源热泵系统中。河北省地源热泵系统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着热源形式多样化、建立区域供热供冷站为大的区域的各种类型建筑供暖供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土壤源热泵技术重点要解决土壤源热泵空调系统季节性热平衡和控制精度问题。因此本文重点讨论了土壤源热泵季节性热平衡的概念,冷热负荷不平衡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冷热负荷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同时还给出了建立工业建筑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随季节变化的全年自动控制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浩  宋峰 《新建筑》2007,(4):90-92
建筑技术的适宜性在文化语境中应包含双重含义,即建筑技术对区域文化的适宜性和区域文化对建筑技术的适宜性。分别探讨了这两个方面的适宜性,认为片面强调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将有损整体上的合理性。指出:明确建筑技术与区域文化的双向适宜,对于正确、全面地倡导适宜技术的技术策略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建筑气候条件将西北地区划分为7类典型区域,以各区域典型建筑为模型建筑,从能源支撑、经济特性、技术特性及环境效益等方面对燃煤锅炉、燃油锅炉、燃气壁挂炉、电锅炉、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锅炉6种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模糊定量处理。结果表明:生物质锅炉作为西北乡村地区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适宜性优度最高,燃油锅炉、电锅炉优度最低;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的适宜性优度随经济性权重的降低而降低,家庭收入较高的地区更倾向于选择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等新型供暖形式。  相似文献   

17.
喀什市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的层次分析模型,获得了适宜性分区图.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的适宜性分区为:禁止使用区、慎重使用区、可使用区和适宜区.该分区为管理部门规划该市地下水地源热泵的实施范围、指导适宜区内目标工程进行小规模的水文地质调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地源热泵技术作为一项可再生能源技术在浙江地区大力推进。从实际应用看,该技术在适用的建筑类型和设计方面尚存在诸多误区。结合笔者对地源热泵系统多年的设计经验,研究分析了浙江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在不同建筑类型中的适应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可为夏热冬冷地区合理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建设部启动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示范效应显著,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建立起一套标准体系。本文对已制定及将要完成制订的标准按照技术分类进行了梳理,技术类型涵盖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及地源热泵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资源状况,分析重庆市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地源热泵建筑应用项目(主要包括地表水地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的实测能效和投资回收期,提出重庆市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