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倪畅  周凯  郑曦 《风景园林》2021,28(5):80-85
随着城市扩张蔓延、自然环境变化,处于城市中的深山区与山前平原过渡地带的浅山区易受到多源因素综合作用。判断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景观格局优化,能够有效实现浅山与城市区域的生态安全稳定。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区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从景观格局、自然要素、人类社会要素3个方面对景观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采用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生态廊道与生态节点,优化浅山区域景观格局。结果表明:浅山区景观生态风险不均衡,其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本吻合。共识别了10个生态源地,构建了10条生态廊道、14个生态节点,组成点、线、面交织的多层次生态网络。优化了浅山区域景观格局,将有效改善研究区的生态安全水平,对于北京浅山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城市形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部,其地貌形态自北而南划分为:基岩山区、堆积平原区和海岸潮间带区。天津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山地、丘陵、平原、低海岸等四种地貌类型,其中平原面积占全市陆地面积的94.2%。  相似文献   

3.
以HD和DHQ库段内某流域干流的2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对库区水动力型滑坡区域综合预警进行研究。对选取的研究区滑坡敏感因子进行统计分析,提出卡方检验与多重共线性分析联合筛选的方法对敏感因子进行筛选,建立研究区滑坡敏感性最终指标体系,并基于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滑坡敏感性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模型精度最高,整体准确率达到98.00%,将其应用于研究区所有栅格,完成了研究区滑坡敏感性区划。同时将水动力型滑坡诱发因子降雨和库水位作为预警指标进行分析,基于历史滑坡数据及监测资料将各指标划分成5个不同的预警等级,建立基于滑坡敏感性的水动力型滑坡区域综合预警模型,以2019年12月23日为例得到当日研究区预警区划,并依据研究区近5年降雨和库水位条件提出假设最不利条件下的预警区划。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规划领域中较为成熟的量化分析方法能够为海绵城市规划研究提供重要借鉴。在提炼生态城市规划和灾害威胁下建设用地规划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长春为例,从多层筛选的视角探索基于敏感性和适宜度分析的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以TOPMODEL模型为核心进行水文敏感性的指数化计算,划定水文敏感区和水文低敏感区;通过综述国内外雨洪管理体系内涵与目标的发展历程,选定人口密度、空间整合度和城市蓝绿系统3个适宜度评价影响因子,并基于GIS的多因子加权分析法进行海绵型场地适宜度评价,将建设区域分为最适宜、较适宜等5类用地;最后将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进行叠加,选取具有最高敏感性和最高、较高适宜度的区域为海绵型场地选址区。以安全、社会、经济、生态等多价值提升为目标构建可视化的海绵型场地选址研究方法,为海绵城市在城市规划层面的实现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城市浅山区河道一般为承载防洪、灌溉等重要功能的自然河道,生境多样,环境敏感度高。本文以广安市浅山区河道——西溪河为例,因地制宜,通过河道形态、护岸断面、生态修复、交通系统和文化业态几个方面对河道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适应性防洪、雨洪调蓄、湿地净化、生物多样性修复、城乡连接、休闲和滨水体验等多重价值,为城市浅山区河道的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平谷区位于北京东部"一省两市"交汇处.《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中,确定平谷区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平谷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  相似文献   

7.
董路阳  郭立君  程绪江 《矿产勘查》2021,12(12):2458-2467
北大港湿地是天津市面积最大的滨海湿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北大港湿地及周边生态地质环境条件的梳理,选取湿地水涵养状态、水文地质条件、水土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多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北大港湿地及周边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北大港湿地及周边可划分为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中等区和低区3个区,其中独流减河下游泄洪区西区、太平镇养殖区及沿海滩涂一带等处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独流减河河口处、万亩鱼塘、北大港水库大部分区域、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子牙新河和北排水河等处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中区;北大港水库西部和马厂减河一带处于生态地质环境脆弱性低区。  相似文献   

8.
龙丽君 《山西建筑》2010,36(26):35-36
通过借助GIS空间分析平台,根据生态敏感度和景观敏感度两类因子对雨水岭生态公园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进而划分三级保护培育区,并对各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培育策略,从而促进土地的合理化利用。  相似文献   

9.
机场属于大面积的硬化地区,由于航站楼建筑面积、飞行区地面材质等限制,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很难采用常规的建筑或小区模式。南方某机场位于沿海地区,具有地下水位低、土壤为填海区下渗能力不足、需防范鸟类聚集等突出的机场特点;同时,机场属于排水防涝特别重要地区,排涝等级及压力高。以该机场为例,探索了机场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一方面通过在机场的具体规划建设中落实海绵理念,减轻机场本身的排水防涝压力,并与周边和上游地区排水系统衔接,另一方面则是对大面积硬化的飞行区、高径流污染的停机坪区等特殊片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提出设计指引。从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整体加强机场水系统全过程管控,建立"大-中-小"海绵系统,未来可以进一步在同类机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的洪涝问题,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文章通过解析国外雨洪管理方面的"低影响开发"、"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对比我国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特点,以长沙市烈士公园片区为例,探讨了旧城区海绵城市规划的方法,为新时期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海绵城市顶层设计,是科学有序建设海绵城市的基础。针对镇域海绵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为例,从地理位置、资源特点分析着手,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发现西集镇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以及水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本底和现状问题,提出西集镇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及指标体系,给出以镇域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的建设思路,构建了西集镇"两廊、两带、多点连片"的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最后将西集镇海绵城市建设适应性划分成四个功能分区,从农田林地、水系湿地等方面提出海绵建设的对策建议,为通州区西集镇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镇域生态建设质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青龙湖镇处于北京市石景山、房山、门头沟和丰台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位于房山浅山区和平原区的衔接部。镇域紧邻房山新城两个组团,距北京市区约35千米,半小时车程以内。  相似文献   

13.
《市政技术》2017,(5):131-135
海绵城市作为系统解决水问题的综合表达,涉及城市水系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等。以株洲市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思路,通过该规划,形成了具有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特色的"1+4"模式,即通过构建株洲市海绵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海绵城市水生态系统、水安全系统、水环境系统以及水资源系统进行合理布局,并将海绵城市建设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经验探索——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方式,已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战略中。南宁市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与实践。南宁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了城市自然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海绵本底安全,同时结合城市发展特征,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南宁市形成了"23+10+202"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即划分了23个流域系统,合理布置了调蓄设施、滨水缓冲带、湿地公园、生态雨水廊道、海绵公园等流域性重要海绵设施;10个海绵功能区,结合功能区主要特征,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体系;202个管理控制单元,将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天津生态城是天津市两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之一,根据天津生态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梳理天津生态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探索从自然本底保护、汇水分区划分、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恢复六个方面构建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充分总结经验,以系统化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支撑上位规划,为实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的"弹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2)
<正>锦州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西走廊"东部,是总面积为一万零三百零一平方公里的辽宁省大市,从相关调查来看,锦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部,是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地势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东北部义县和北镇市交界处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形成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势,依次为低山区、丘陵区、平原区,全市土地结构大体是"五山一水四分田",这种地形地质结构从某方面来讲非常适合早春西葫芦的生长。除此之外,锦州市境内天然水资源储量和可利用水资源储量充足,为丰水区,主要河流有小凌河、大凌河、绕阳河,水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这些外部条件都给西葫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且锦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大气环流以西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是邯郸市的主要水源,探究地下水埋深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6—2015年邯郸市地下水观测数据,获得地下水埋深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自然因素(高程、坡度、坡向、土壤类型、降水量变化和土壤质地类型)和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GDP、人口、农业用水量变化、工业用水量变化和生活用水量变化)对邯郸市整体、邯郸市平原区和山区的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就邯郸市整体而言,对地下水变化解释力较大的是高程、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农业用水变化和生活用水变化;平原区与山区的各因子解释力差别较大,平原区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工业用水变化和降水量变化,而山区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类型。  相似文献   

18.
"海绵城市"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提倡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高层面的表达,更是我国永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和城市的雨洪资源化、增加城市的水域和湿地面积、增加雨水的地表下渗率、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面源污染以及减少洪涝旱灾的危害。水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追求,是对水生态安全理念的追求,也是对水环境、水生态工程技术和艺术追求,如何做好海绵城市设计,本文就此谈谈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本期主题是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选用稿件主要涉及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三个概念中,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范围更广,生态城市次之,海绵城市最具体。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20.
江南地区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内涝、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面对地域综合性雨洪问题,国内掀起了一股海绵城市的生态实践热潮。在江南地区,先人为应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场地竖向改造,"因地制宜"地改善水体径流方式,促进自然水循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发展形成传统理水智慧。这种以场地微循环为核心的理水方式既不任水漫流、又不完全约束水的精神,体现了古人的生态智慧。总结江南地区传统理水"源、排、疏、蓄、净"等典型手法,以昆山市花桥镇道路绿地为实证,通过"疏理水网、组织排水、蓄存保水、生态净水"等技术,将理水的生态智慧融入海绵城市建设中。试以最自然、最低碳的方式解决江南地区"水多易涝,水脏难渗"等问题,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和景观生态设计的有机结合,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地域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