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建筑师的业是什么?"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这样回答:"直接地说,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建筑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的一生都要与之朝夕相对,建筑创作的方向很多时候决定了人的生活质量。每一个建筑师在开始做建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好建筑。什么是好建筑?我们怎样去评价建筑的好与坏?在这里你或许能找到答案。201 4年4月1日,由中国建筑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建筑梦寻找中国好建筑"科普主题活动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馆隆重举行。中国建筑学会领导,建筑学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0日,京沪穗三地知名建筑师齐聚广州大剧院,围绕"多数人的建筑",通过"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建筑这点事","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好建筑师"三个主题的热烈讨论,进行了专场大型学术活动,现场气氛多次被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3.
《建筑创作》2009,(9):170-179
建筑,我的梦 我生活在一个建筑之家,从小在西北院长大,受家庭及大院文化的影响,耳濡目染的都是建筑语言及建筑文化,使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设计我喜欢的房子。今天,我十分庆幸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在实现了自己做建筑师梦想的同时,遇到了这么好的建设机遇。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拾壹建筑工作室建筑师图纸传统的建筑图纸(平、立、剖)正面临着一场劫难。BIM作为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正在逐步的用三维参数化模型取代建筑师熟悉的二维正投影图纸。Autodesk公司号称这是建筑设计的又一次革命。Revit的潜台词是让平、立、剖见鬼去;不要相信建筑师的空间想象力;一切都回到所见即所得的"模型时代"——当然这次是参数化的。无疑对于施工来说BIM确实降低了出错的几率从而减少了建设成本。但是对于建筑师来说图纸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Stan Allen曾经说过用二维的建筑图纸指导三维的施工是建筑师的智慧结晶,它是一种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任何工具都替代不了思考,因此我依然相信传统的建筑图纸,我依然相信好的平面图不需要三维的验证就是美的。没有z轴的干扰,一切更加清晰!图像  相似文献   

5.
马清运     
《世界建筑》2014,(4):46-46
<正>B.19651983年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建筑师,所有受过传统建筑教育、知道建筑师职业责任的,都知道怎样做一个好的建筑和建筑师,做到业主满意,设计费按时给你,这个已经不容易,要么就是做普利兹克奖的得主。我自己觉得,首先得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公民,其次才是有建造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随机采访: 我觉得不错,对我们一直做设计的是有一些启发的。并不是他们认识到的问题,而是他们表达的方式,因为建筑和艺术是都是视觉形象艺术,表达方式上有相通之处。感觉我们的建筑教育一直没有与艺术有更多的关系,建筑师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受的艺术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太少,总的说来建筑师们的作品缺乏想象力,显然是只会使用建筑语言,与国外的建筑师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7.
杨洲 《中外建筑》2009,(2):56-58
合作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关键词。 有人开玩笑说现在各地的建筑设计院已经快成为“施工图配合院”了,很多发达城市的大设计院都在配合国外建筑师做施工图,我们很多有影响的大型建筑都是由国外建筑师提出创意,国内的建筑设计院和建筑师来配合。从建筑来看:金茂大厦、国家大剧院、“鸟巢”、CCIV新址、上海交通枢纽、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从地区来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似乎都是这个模式。  相似文献   

8.
陈忱  李青 《江苏建筑》2011,(3):10-12
在高密度建设的城市中心区域,做新的商业和居住设计时,把寸土寸金的商业价值和为"人"服务的建筑融合好,设计师们要把握好尺度。尊重历史文脉,尊重城市内涵,尊重人的需求,一直是建筑师们首要的命题。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人来说,"建筑师"的称谓是泊来品,从引入起就带着浓厚的西洋味。早期中国建筑师的成长有三种途径:第一,自学成材,如南通的近代建筑师孙之厦,靠爬到屋顶上丈量洋人设计的西洋建筑学习设计;第二,在西方人开设的"打样间"当学徒学建筑,如武汉近代建筑师卢镛标;第三,从西洋或东洋留学归国从事设计。无论哪一种起源,都与西方有着或...  相似文献   

10.
关于穆威     
正关于穆威穆威已经完成的建筑项目非常少,也非常小。作为一名"80后"建筑师,如果不是2005年在谢英俊那里的一段工作经历,穆威也许会和他的许多优秀的同龄人一样,已经在某个设计院里当上一名主创了。那样一来,他应该已经做了数以十万平方米计算的建筑工程设计,这可是会让他在西班牙和挪威的前同事们瞪大眼睛的工作业绩。穆威2005年本科毕业以后,没有去设计院,也没有考研,他选择了到西班牙工作。2年后在从西班牙去挪威的火车上,他精心算计了口袋里最后几十欧元的用度,然后背着一口袋面包坚决北上。直到2010年,作为一名校友又回到他的母校成为一名老师,也成为我现在的同事。他当初的种种选择,也有了今天的一些结果。这些结果又可能是一些种子,在明天会发出什么样的芽,开出怎样的花?幸好他现在做的项目不多,幸好他建成的房子都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