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高山滑雪赛道修建中土石方平衡、合理支挡结构选择、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形态雪道保证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采用调整整体标高和利用开挖土石方填方措施解决了土石方开挖量大难题,针对赛道潜在滑移风险,在D2雪道的填筑过程中现场设置了抗滑桩和抗滑挡墙,保证雪道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景德镇某地区二元结构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采用锚杆和抗滑桩支护条件下采用整体开挖、分步开挖、整体跳挖、分步跳挖等四种开挖方式的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支护模型,在边坡不同位置设置观测点,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模拟结果,总结出抗滑桩对于维持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具有可靠作用,采用分步跳挖的开挖方式更加有利于二元结构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岩质高边坡支护结构体系的加固效果,结合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DK1126-997.09~DK1127-085.27岩质高边坡工程实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对各种支护方案在开挖后岩质高边坡应力场、位移场分布以及抗滑桩应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框架梁锚杆(索)支护显著地减小了边坡的水平位移,改进了应力场的分布以及减小了抗滑桩的应力峰值,有效地增强了岩质高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3,(11)
人工开挖抗滑桩能够较好地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但其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导致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安全监理措施来有限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人工开挖抗滑桩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5.
通过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车站基坑开挖工况进行模拟,研究对比了直接进行基坑开挖和采用双排桩加固后基坑开挖的沉降及水平位移。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对原有抗滑桩西侧新增一排抗滑桩的加固措施后,可以有效的控制抗滑桩一侧及与基坑之间的水平及竖向位移;同时,计算得到的新增抗滑桩的加固措施为相似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双滑动带边坡支护工程,抗滑桩最优位置选择的问题。文章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先对边坡局部稳定性和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改变抗滑桩在边坡中的不同位置,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最优的支护方案。结果表明:对于双滑动带边坡抗滑桩的布置,最优位置应为双滑动带的中下部。  相似文献   

7.
童宏纲  曹剑波 《山西建筑》2009,35(23):102-104
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深圳某深基坑开挖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基坑开挖后稳定性系数、变形与单桩、抗滑桩结合不同排数锚索支护方案的关系,探讨了桩锚支护时不同锚索预应力与稳定性系数、变形和桩身内力的关系,从而确定基坑边坡的最优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填方赛道因碎石土块级配极度不均,赛道坡度过大等特点,传统的机械碾压等致密方式单次处置深度有限,且施工十分不便。针对高山滑雪中心D2回填赛道开展爆破致密技术研究,通过对爆破荷载的等效分析,依托数值模拟软件FLAC3D构建数值模型,开展爆破挤密机制模拟研究,并基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现场爆破挤密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挤密技术能够满足高山滑雪赛道的沉降及承载力等要求。  相似文献   

9.
蒲东平  梁源  王超 《四川建材》2019,(9):101-103
建筑工程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工程中会开挖形成岩土边坡,岩土边坡开挖前后的稳定性,直接威胁着周边群众和建筑工程的安全。本文首先以Geo Studio软件中的Slope/W模块建立边坡稳定性分析基本模型,在一般工况和地震工况下,采用Morgenstern-Price法、Bishop法和Janbu法进行稳定性计算,并进行五次分层开挖的抗滑桩支挡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行工程支挡后,边坡稳定系数增加,稳定性提高。通过岩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工程支挡,对大量工程边坡稳定性预测和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聚焦竞技滑雪跳台钢结构体系和关键技术创新基础研究,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对冰雪竞技比赛体育设施的重大需求,通过产-学-研-用的研发模式,对跳台的选址规划、构件材料、结构建造、坡度设计、雪道检测、功能转化等进行了系统的创新,创建了工业遗产环境下新型赛道设施设计方法和技术体系,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滑雪大跳台永久竞赛设施设计,实现了与工业遗产的完美结合;基于新型特殊性能钢材的大型构件高精度装配建造技术,实现了钢材耐腐蚀性能提升,赛道装配率100%,工期缩短近30%,赛道主体钢结构建造精度达到毫米级;赛时赛道的精准维护与控制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赛事运营状态下毫米级的赛道基准面控制及厘米级的赛道雪面控制;竞技类跳跃项目的赛道转换与人因分析的场馆全季利用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世界杯及以上级别该类项目的赛事赛道结构48小时内转换。该项目成功应用于北京2022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中心项目建设及赛后利用,积极回应了科学办赛理念与奥林匹克可持续诉求,支撑我国运动员在首钢滑雪大跳台2金成绩的取得,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行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国际跳台滑雪等国际组织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针对矩形抗滑桩人工挖孔模式整体施工周期长、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以四川某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结合当前施工现状与施工工法,对矩形抗滑桩的成孔工艺及施工设备进行研究,提出矩形抗滑桩机械化施工方案,提高单桩成孔速度至少2倍,实现坚硬岩地质工况机械化成孔,促使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减少施工成本,对推广无人化矩形桩孔开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圆弧滑动面条分法之简化毕肖普法,对邙山边坡在南岸大型盾构工作竖井基坑开挖前及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研究分析了南岸竖井基坑开挖对邙山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岸竖井基坑开挖后,其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及竖井井筒整体侧移对边坡的稳定性起到关键性作用,控制住这两项位移是确保邙山边坡处于稳定状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偏压隧道洞口开挖防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工程领域,包括框架、管棚、锚索、抗滑桩和侧墙;隧道侧面边坡通过锚索与框架锚固连接进行支挡;隧道浅埋侧设置侧墙,导向管穿过侧墙顶部伸入山体,通过导向管钻孔;管棚穿过导向管,锚索套入管棚;框架底部施设抗滑桩,框架柱底部与抗滑桩顶部相接,锚索穿过抗滑桩锚固于山体的稳定区内;侧墙与山体间分层回填土体并夯实;管棚和锚索内分时注浆加固土体,锚索和管棚将侧墙和抗滑桩连成整体结构锚固于山体稳定区,在侧墙、抗滑桩和管棚封闭区内进行暗挖施工隧道。本方法在洞口开挖前形成防护体,回填土体有助于洞口开挖,可减少偏压力,防止隧道滑移,保证偏压隧道安全施工和运营。  相似文献   

14.
田阳辉  王体俊 《建筑技术》2021,52(3):380-383
以蒙屏高速公路K36+716~K36+875段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查等方法确定滑坡的基本特征与成因机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滑坡为开挖和降雨引起的牵引式滑坡,在连续降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根据滑坡特征提出两种防治方案,经比选后建议采用圆形抗滑桩+方形抗滑桩+挡土板+三维网植草加固.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3):441-444
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场镇兴建时,坡体前缘开挖卸荷,斜坡后部崩滑堆积体在自重作用和降雨诱发下向前推移致使前缘已建挡墙发生变形。为保证坡脚场镇居民的安全,须对该滑坡的现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事前采用MIDAS-GTS建立该滑坡二维模型,分析了其现状稳定性,与实际变形较吻合,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根据研究提出了抗滑支挡方案,并对布设抗滑桩治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设桩后滑坡稳定性显著提高。该应用为类似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及治理效果分析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3):441-446
北川羌族自治县都坝乡场镇兴建时,坡体前缘开挖卸荷,斜坡后部崩滑堆积体在自重作用和降雨诱发下向前推移致使前缘已建挡墙发生变形。为保证坡脚场镇居民的安全,须对该滑坡的现状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采取可靠的治理措施。事前采用MIDAS-GTS建立该滑坡二维模型,分析了其现状稳定性,与实际变形较吻合,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根据研究提出了抗滑支挡方案,并对布设抗滑桩治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设桩后滑坡稳定性显著提高。该应用为类似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及治理效果分析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渗流对抗滑桩加固滑坡后的影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抗滑桩布设于滑坡体后,导致滑坡体有效渗流断面下降和地下水位抬高,从而造成滑体重度增加,滑带综合黏聚力和摩擦角下降,致使滑坡治理后的稳定性难以达到预期设计效果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运用体积平均法、自洽法和Hashin-Strikman法,对采用抗滑桩治理后滑坡的加固效果进行探讨,提出较为可行的抗滑桩加固效果评价方法。最后,对某县滑坡采用抗滑桩治理后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详细分析该滑坡所在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滑坡区的不同特征将其分为4个区域,并分别对各区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不同区域的稳定性状况。同时综合运用了条分法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经过计算此滑坡在自然条件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一旦遇到地震或人为大量开挖,该滑坡很容易复活。建议在高速公路施工之前,采用锚索抗滑桩对滑坡区进行防治处理。  相似文献   

19.
红砂岩顺层边坡监测及变形破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红砂岩易风化崩解、长期强度低以及层间发育泥化夹层等特点,坡脚开挖后往往形成稳定性差的顺层边坡。根据现场调查分析认为,不利的地质结构、坡脚开挖及降水诱发是红砂岩顺层边坡发生变形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边坡监测数据表明,边坡在抗滑桩支护后仍处于蠕滑变形,边坡及抗滑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结合以往研究工作,综合分析边坡监测数据认为,持续高强度降水和滑面向深部发展是处治后的边坡及支护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抗滑桩支护后滑面向深部发展,新滑面位于稳定地下水位以上。持续的高强度降水对泥化夹层的淋滤作用明显,并使泥化夹层含水量增大、强度降低,边坡的剩余下滑力增大,抗滑桩通过变形协调发挥抗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青岛市S212公路上石老人观光园段岩石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根据该岩石滑坡的特征及治理工程的要求,在治理工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型复合抗滑桩结构。该复合抗滑结构由普通抗滑桩和微型钻孔钢管组合桩共同构成,即在滑体等易开挖的强风化岩层中采用普通抗滑桩,而在嵌固段等不易开挖的中~微风化岩层中采用微型钻孔钢管组合桩。该复合抗滑结构将普通抗滑桩和微型钻孔钢管组合桩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施工安全方便,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刚度,特别适合类似岩石滑坡的治理。实践证明该岩石滑坡的治理效果较好,这种新型复合抗滑桩结构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岩石滑坡工程的治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