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欧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回顾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产生动因和重要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出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基本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温特图尔、维也纳等西欧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和适应性再利用案例的分析,对近年来西欧国家产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特点、趋势和经验进行探讨,分析比较中国与西欧国家在该设计领域存在的差距,从而学习吸取西欧国家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已被视为建筑创作的机遇。而近年来对可持续性的强调,使得大量历史价值不高的一般建筑成为再利用的对象,在这一方面经济性和生态性成为要重点考虑的层面。对于建筑师而言,如何平衡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成为一种挑战。Advvt事务所的再利用实践体现了“拼凑匠”式的思考方式,对复杂现实的精心回应而非美学品质成首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重点从态度、策略和工具层面对Advvt典型的实践项目进行分析,阐述其如何通过“拼凑”实现对项目复杂现实要素的关联:在态度层面,体现为对平庸和意外的接纳;在策略层面体现为通过极少干预和容错的结构创造各专业合作的参与式框架;在工具层面主要体现为通过绘画深描现实并与现实建立紧密联系。而最终结果呈现在美学上的片段性并没有削弱在逻辑上的关联性,且具备经济、功能、环境层面的多重意义。这对当今建筑师在同类项目中如何关联专业与非专业,设计与建造等多重现实要素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民居活化的再利用过程中,往往联结着建筑所处地区的人文历史、场地情感和文化价值。文章从适应性理念出发,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再利用改造设计进行研究,分别从传统历史文化适应、地域环境适应、新空间功能主体需求适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提出当遵循适应性理念对民居再利用设计进行指导时,对有效空间的重组和再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场所精神的延续等方面设计策略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旧工业建筑保护案例进行研究,力图找出一些普遍存在的或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以期为从事旧工业建筑保护的建筑师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6.
武汉长春观公园规划通过合理的功能定位,结合场地区位和现状建筑情况,对用地和现状建筑赋予新的使用功能,进行功能适应性再利用,整合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以求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整体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7.
8.
目前我国已进入存量规划时代,如何科学有效地再利用工业遗存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行业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化国家,具有完善的工业遗产保护区管理制度。基于此,选取英国纺织工业时代的世界遗产“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对其建设背景、现状与价值构成进行解读;进而从工业遗产区的保护策略、环境容量评估和运营管理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探究了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适应性再利用的保护与管理模式;最终,从保护措施和策略、环境容量评估方案、科学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提出索尔泰尔工业遗产区对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首先阐述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审美评价的含义,其后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对审美要素和标准进行了研讨,包括整体和谐、环境宜人、形式美、逻辑性、情感与体验等方面。针对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特殊性,还对其中审美的艺术转化、改扩建中新旧关系的审美评价做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指出,工业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审美评价应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它是动态的、多元的,也是可体验和可感知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广大消费者迫切希望自己的闲暇时光能够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这一市场需求推动了一个集农业与旅游交叉而形成的新兴旅游方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图从作者的规划经验,对旅游小镇的含义、分类、规模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规划面积为30hm2的文化主题型小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以旅游策划为核心,围绕策划主题进行建筑与景观设计,并运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梳理小镇内的布局与道路,集聚旅游六要素,营造主题化、风情化的特色小镇,为贵州旅游小镇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特征,明确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原则,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规划的几点措施,希冀抛砖以引玉,推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生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生态规划的研究范围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生态规划是生态学有关理论和方法在城市地域和城市规划学科范围内的综合应用。本文从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出发 ,通过对城市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城市环境规划的比较分析 ,尝试提出并界定城市生态规划在地域和学科两方面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构建科学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本文结合江苏省新沂市的实际,通过对城区生态安全的规划目标、规划重点进行的分析,规划了生态安全空间并构筑了生态安全格局,为新沂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7.
构建科学的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本文结合江苏省新沂市的实际,通过对城区生态安全的规划目标、规划重点进行的分析,规划了生态安全空间并构筑了生态安全格局,为新沂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