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Planning》2014,(7)
中国要进一步发展就要走向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向海洋战略强国迈进。创建"大三亚与南海国际旅游圈"可促进南海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升海南海洋大省的整体形象,实施"大南海"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实施国家海洋强国发展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自古有"南、番、顺"之说,南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区。建筑外观体量生成意向南海区博物馆选址位于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南麓山脚之下,背山面水,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有别于普通城市环境中的建筑,依靠与周边已有建筑的对比来体现自身尺度。在巍巍山脚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团队希望以坚实的雕塑般的建筑体块组合,来寻求与自然山体的谐调与平衡,有如山脚下伸展出的岩石,形成山脉的自然延续。建筑设计从南海西樵山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石燕岩、滴水岩等古采石遗址中吸取灵感,将建筑体量纵横交错、相互层叠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块、层叠的山石意象,隐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文化。引发人们对南海历史的追忆,并产生强烈的本土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正>地点:海南省琼海市Location:Qionghai, Hainan Province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历代深耕南海的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中心渔港,是以文物展示为主线,突出公共服务功能,体验南海文化、海南文化与中国海洋大国风采的物资载体及滨海文化休闲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是服务"一带一路"和南海文化交流的平台,对宣示南海  相似文献   

4.
正广东自古有"南、番、顺"之说,南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岭南文化、广府文化的重要代表地区。建筑外观体量生成意向南海区博物馆选址位于风景名胜区——西樵山南麓山脚之下,背山面水,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优越。有别于普通城市环境中的建筑,依靠与周边已有建筑的对比来体现自身尺度。在巍巍山脚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团队希望以坚实的雕塑般的建筑体块组合,来寻求与自然山体的谐调与平衡,有如山脚下伸展出的岩石,形成山脉的自然延续。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城市文化和艺术的圣地。博物馆建筑代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建筑和建筑设计的水平。创意是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灵魂。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现代博物馆建筑实例的分析,研究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创意,探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海洋文化这一青岛独特的地域文化出发,探讨了海洋文化对青岛现代建筑的影响,以青岛大剧院为例,从设计理念、平面规划、建筑造型、室内空间以及景观方面阐述了现代建筑在海洋文化影响下的表达,并提出了青岛现代建筑继承海洋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岭南古为百越之地,北靠五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划的变动,现在提及到"岭南"一词时,特指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区. 岭南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南部,具有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自然风光婀娜多姿,平原、山川、丘陵、河流、海洋,纵横交织,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岭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以农业文化和海洋文化为源头,适应岭南地理气候特征,吸取和融汇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河湟文化博物馆地处青海海东湟水河畔,是中国黄河流域四大文明"河湟文明"历史文化展示建筑,是河湟地区"建筑文化"重器。博物馆从场地整备、院落组织、展厅流线到室内、外展厅采用五重"围合"手法,重构了河湟庄廓院地域民居建筑空间原型,阐释了河湟院落概念现代印象,追求空间序列的层次和展陈内容的递进匹配,追求建筑对地域气候的空间响应,在外维护结构上再现了地域厚墙深窗形态特点,力图将地域建筑文化与绿色建筑技术一体化阐述。本项目是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多元文化的西部地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的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国家海洋博物馆是集合展示我国海洋文化及海洋文明的博物馆,是坐落在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文化设施。国家海洋博物馆勾勒出中华文明2000多年来陆地黄色文明和海洋蓝色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景象。在这个重要的文化场馆项目的馆外展场景观设计中,以文化与博物馆的融合为出发点,在景观人文关怀体验以及绿色建筑景观措施上进行了一些全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极具特色的传统建造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这些在建筑布局、空间塑造、建筑色彩方面都有所体现。贝聿铭大师的作品——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是一个重要案例。新馆的院落布局、入口空间以及建筑色彩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手法,苏州博物馆新馆将现代建筑以及其所承载的现代社会功能融入历史建筑遗产和传统苏州民居之中,这种既古而新的建筑形式饱含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建筑是城市文化的象征,现代博物馆的建设不仅要使博物馆具有文化感、承载传统的审美文化,又要同时以新的设计引导大众的审美意识。以江南地区的新建博物馆为例,讨论博物馆建设中室内设计部分地域性的表达方式。由现有的案例归纳出可取的手法,希望对将来的博物馆建设活动提供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引言 文化建筑是当代建筑的先锋,文化的释义是建筑设计的定位基点.在特定的文化诠释的思路之下,文化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流更加多元化,并能产生独特的建筑形态和空间意向.梅塞德斯一奔驰博物馆(Mercedes-Benz Museum),作为展示机车历史与文化的文化建筑,体现了现代文化建筑的设计新思路,在设计之初,来自甲方的筹备组确立了博物馆的两个展示体系--"传奇"与"典藏",随后邀请全球十家著名的建筑师事务所参加国际竞赛,来自荷兰的UN Studio凭借卓越不凡的方案赢得了设计权.  相似文献   

13.
宋代以后,华南沿海一直是中国"海洋史"的主要舞台[1],海洋文化博大精深。本文从海洋文化中的海洋贸易、海洋防护和移民问题出发,探寻问题背后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探究这些文化在建筑上的主要体现方式。文章以泉州市泉港区南埔镇萧厝村泉成为例,将其与东南亚建筑在建筑形制上进行对比,探究海洋文化对泉州市传统民居建筑形制所带来的影响,为闽南传统民居的发展研究提供浅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
海洋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海洋文化是海南当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海南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在逻辑和中介机制从学理上对此加以阐述;其次论述海南海洋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现实启示,为海洋文化在海南海洋强省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奠定理论基础和学理依据;最后理论联系实际,探究海南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建设过程之中,如何彰显海洋文化软实力,使海洋文化成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前关于如何合理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争论,笔者试图通过对近几年的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进行初步研究,探索与讨论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如何组织传统的建筑语言元素,达到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意图,并试图寻找一定的规律,以有效的指导建筑实践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桢综合计画事务所受招商房地产(CMPD)邀请,在深圳海上世界综合体中设计了第一个文化设施,将成为深圳的标志性艺术文化场馆。深圳海洋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由招商蛇口旗下综合创新文化平台"设计互联"运营,其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平台和展亭。平台上覆盖着白色和绿色的花岗岩,内部是博物馆和零售场所。展亭坐落在平台上,其设计考虑了建筑与周边城市、公园和海洋三个元素间的关系,向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场所,是联系历史、阐明现代、畅想未来的地方。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相同需求,也可以满足相同社会群体的特殊需求。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特性,确定了博物馆是一个需要同时也应该有大量公众参与的地方,如果用建筑业的专业术语来表述,应该是一个"人群密切场所"。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地震不仅对普通民房建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同时,许多抗震设计能力不足的博物馆建筑也未能幸免。博物馆建筑是民用建筑中的一类特殊的建筑,如何科学确定博物馆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提高博物馆建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就成为事关成败的关键。文章从法律和技术2个层面,就博物馆建筑抗震设防的政策性规定和技术性要求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得出博物馆建筑属特殊类型的人群密集场所,其抗震应按当地设防要求提高一度、建筑重要性按乙类、设计使用年限按100年做设防。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青岛电影博物馆方案设计理念的介绍,在这一主题性博物馆的设计中致力于将海洋文化、视听艺术与开放性理念进行融合,从城市坐标、空间体验、形象塑造三个方面解读了观众与建筑、建筑与电影文化融洽共生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位于罗马市中心和平祭坛博物馆(The Ara Pacis museum),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一座具有一定主题性并能充分体现现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建筑。事实上,Ara Pacis博物馆是一座具有考古和纪念意义的文化建筑,它主要容纳的是以奥古斯都和平祭坛为主以及在其陵墓周围考古发掘的遗迹。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2)
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千百年来,他们在被称为"最危险的海域"捕鱼和生产作业,除传承了我国古代传统的航海技术外,还根据南海特殊的海况和气象条件自己造船,并根据亲身实践和长期积累的经验,创造和发明了许多适合渔民在南海航行的民间航海技术、《更路簿》及天文、地文、水文等导航资料与技术,自觉维护了我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成为南海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