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解决其参数取值问题,采用三轴反复加载试验方法,对粉土和粘土进行一系列回弹模量测试。研究表明,回弹模量随围压和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粘土回弹模量受应力状况、含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较粉土更为显著。在全面分析现有回弹模量本构预估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三参数复合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拟合,获得不同压实度和含水量条件下粉土、粘土的回弹模量预估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
为研究季节性冰冻地区路基土的动态特性,采用动态三轴压缩试验对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进行研究。分析了位于内蒙古东部季节性冰冻地区的2种典型路基土质在不同应力状态、不同含水率条件以及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变化规律,并推荐了2种典型路基土质的动态回弹模量取值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应力范围内,动态回弹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偏应力的降低而减小,并且围压对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程度高于偏应力;含水率及冻融循环均对动态回弹模量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与土质类型及冻融循环次数有关。试验中选取的赤峰黄土动态回弹模量取值范围为80~100 MPa,冻融循环折减系数为0.76;通辽砂土动态回弹模量取值范围为90~120 MPa,冻融循环折减系数为0.87。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的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MR是路面设计和使用性能评价采用的关键参数,运营期间受含水率变化影响显著。以压实红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了6个不同含水率和3种不同压实度的试样,采用滤纸法测试了不同状态下的基质吸力,并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含水率、压实度、动偏应力和围压对动态回弹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R随压实度、围压的增大而增大,随动偏应力增大呈非线性减小;MR随含水率增大急剧降低,从最佳含水率增加4.5%时,不同压实度下MR均降低约50%,动偏应力和压实度对MR的影响随含水率增大逐渐减弱;MR随含水率和饱和度的变化规律与土性显著相关,而不同土样的MR随基质吸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而引入基质吸力,建立了综合考虑含水率和应力水平影响的压实路基土MR预估模型,通过本文和文献试验数据证实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并基于13种土样的试验结果建立了模型参数与物性指标之间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4.
含水量对路基回弹模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伟宾 《广东建材》2009,32(6):215-216
在我国路面的设计、施工质量以及使用性能的评价中,路基回弹模量是反映路基承载能力的主要力学参数,它的确定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设计厚度,所以,路基回弹模量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定三种不同类型路基填料,分析在压实度不变时路基回弹模量随含水量的变化情况,得出不同土质情况下含水量与回弹模量的经验关系,同时为室内确定最佳含水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含水量和冻融循环的重塑土回弹模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模拟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工填筑路基力学性能的影响,以重塑土为研究对象,试验研究土体回弹模量随含水量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应用静力成型法,使得土体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成型;通过风干和增湿改变试件的含水量,并经历不同的冻融循环次数后,分别测试土体的无侧限回弹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最佳含水量下压实的土体,含水量的初次变化是影响回弹模量的主要因素,含水量8%~17%是回弹模量变化最为敏感区域;土体的回弹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大体上呈衰减趋势,但经历6次冻融循环后其回弹模量趋于稳定;相同的冻融循环次数下,土体压实成型后,风干过程中其回弹模量衰减幅度随着含水量的减小而减小,而增湿过程中其强度衰减幅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砂土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路用动态特性,开展系列动三轴试验。根据累积塑性应变随加载次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不同含水量、压实度下砂土的临界动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动态回弹模量随围压、压实度的提高而增大,随循环偏应力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减小。采用偏应力和体应力为变量的动态回弹模量本构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决定系数,证明所选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为基于动力学的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数。为运用上述动态特性评价公路路基填料,提出基于动力特性的公路路基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粗粒土回弹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种粗粒土4种级配料进行了卸载–再加载的三轴固结排水剪试验,比较分析其强度变形特性与单调加载三轴试验条件下特性的差异。重点研究不同试验粗粒料的回弹模量取值规律,分析了回弹模量与初始模量、围压和应力水平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围压对回弹模量影响较大而应力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粗粒土的回弹模量约为初始模量的2.5~5.0倍,比目前对黏土等认识的1.5~3.0倍明显大。试验结果为邓肯–张模型等非线性弹性模型甚至弹塑性模型的回弹模量的合理取值提供了重要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土基回弹模量值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施工水平、土质物理特性,本文对天津地区土基回弹模量进行研究,针对不同土类(砂性土,粘性土,粉性土),提出采用土基塑限,含水量及土质压实度计算土基回弹模量的公式,为验证公式的正确性,采用大型承载板对不同土基类型进行现场回弹模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土基回弹模量与土的物理性质有关,采用本文建议的方法进行天津地区土基回弹模量计算方便,快捷,为未来天津地区典型路面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路基填土经压实后会产生残余应力,对路基结构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影响较大。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开展压实粉质黏土在侧限条件下的水平残余应力测试,分析其随压实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反映土体抗剪能力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量c(x),φ(x)与剪切位移x的非线性关系,基于Mohr-Coulomb准则,提出以黏聚力分量峰值cm及对应内摩擦角分量φf为关键参数的路基压实土水平残余应力分析模型及估算方法,并对估算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表明:路基压实土产生残余应力的力学实质是紧密接触的土颗粒间存在的摩阻锁固效应,其值随土体压实度提高呈折线型加速增大趋势;土体抗剪能力特征值cm,φf所代表的微剪切变形状态,能较好地反映路基土压实卸荷后微回弹变形条件下的残余应力状态特征;由水平残余应力分析模型获得的计算值与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平均值误差约6.30%;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分析路基填土压实状态的应力特征和工程性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TS动力三轴试验系统,进行一系列路基土回弹模量试验,并于试验后以滤纸法量测土样之基质吸力,以探讨非饱和粘性路基土之回弹模量特性及基质吸力对回弹模量之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复荷载下之偏应力愈大则回弹模量愈小,且回弹模量随基质吸力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并建立以重复荷载之偏应力及基质吸力预测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回弹模量之模式,改善传统模式未能考虑含水率对路基之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饱和土基本理论,利用基质吸力及土水特征曲线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受地下水位控制的粘土路基的平衡湿度状态进行了预估分析;同时采用室内重复动三轴试验方法,建立了非饱和粘性路基土动回弹模量的双线性本构经验预估模型.将上述研究成果相结合,创建了综合考虑路基湿度和应力状态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预估方法,并结合实体工程建立了以地下水位、路基填筑高度为核心的路基当量回弹模量预估方程.通过与试验路上传统测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特点.研究成果从平衡湿度和应力状态耦合控制的角度,对水网密集区粘土路基当量回弹模量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重复加载三轴试验研究4种常用路基土的回弹特性,分析回弹模量对体应力、侧向应力、偏应力的依赖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回弹模量值是两个应力变量的函数,且当其中一个变量保持不变时,回弹模量值随另一变量呈非线性变化,函数关系应为幂函数形式。在此分析基础上,参考Uzan模型表达式,以偏应力和体应力为变量回归得出相应的路基土回弹模量预估模型,拟合结果良好。模型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路基土的回弹特性,并为路基模量设计值的取用与路面结构力学响应计算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Dynamic cone penetrometer (DCP) has been used for decades to estimate the shear strength and stiffness properties of the subgrade soils. There are several empirical correl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to predict the resilient modulus values at only a specific stress state from DCP data, corresponding to the predefined thicknesses of pavement layers (a 50 mm asphalt wearing course, a 100 mm asphalt binder course and a 200 mm aggregate base course). In this study, field-measured DCP data were utilized to estimate the resilient modulus of low-plasticity subgrade Piedmont residual soil. Piedmont residual soils are in-place weathered soils from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as opposed to transported or compacted soils. Hence the existing empirical correlations might not be applicable for these soils. An experimental program was conducted incorporating field DCP and laboratory resilient modulus tests on “undisturbed” soil specimens. The DCP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various locations in four test sections to evaluate subgrade stiffness variation laterally and with depth. Laboratory resilient modulus test results were analyz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mechanistic-empirical pavement design guide (MEPDG) recommended universal constitutive model. A new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he resilient modulus from DCP by estimating MEPDG constitutive model coefficients (k1, k2 and k3) was develop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new model is capable of not on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 situ soil condition on the basis of field measurements, but also representing the resilient modulus at any stress state which addresses a limitation with existing empirical DCP models and its applicability for a specific case. Validation of the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using data that were not used for mode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data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4.
考虑黄土结构性变化的地基增湿压缩变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湿陷性黄土的侧限压缩试验,按照损伤力学复合体理论,研究了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及其切线压缩模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能够考虑加载及增湿耦合作用的结构损伤比,并在考虑实际地基浸水和附加应力变化的耦合作用下,建立了切线压缩模量随含水量和附加应力连续变化的函数。发现切线压缩模量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随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压缩应力和增湿作用下的结构损伤性较压硬性更加突出,加荷和增湿作用过程就是黄土结构的损伤过程。基于黄土的结构损伤比,给出了地基土压缩模量随含水量和压缩应力连续变化的函数,提出的地基沉降验算方法是评价湿陷性黄土地基可能湿陷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刘鹏  康馨  陈卓  陈仁朋 《岩土工程学报》2019,41(Z1):141-144
高铁路基粗颗粒土的水力学特性对路基内部水分运移及路基的长期累积变形有重要影响。采用了一种新型TDR与大直径渗透柱装置研究了不同压实度下高铁路基粗颗粒土的水力学特性,推导了考虑双层孔隙结构的不同干密度下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同时,由于土体的水力学特性与其微观结构密切相关,将水力学测试结果与扫描电镜实验以及压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实度的增加,低吸力下,细粒含量为15%的路基填料的体积含水率降低,在高吸力下,体积含水率趋于一致。土体的微观特性结果显示,细粒含量为15%的路基填料中表现出双层孔隙结构,随着压实度的增加,大孔隙结构逐渐被压缩,而小孔隙结构则难以被压缩。微观测试结果与水力学测试结果一致,解释了不同压实度下路基填料的水分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16.
降雨对膨胀土路堤填筑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对降雨引起的膨胀土路堤含水量和压实度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短历时、弱降雨对路基膨胀土路基的含水量和压实度影响甚微;长历时、强降雨对路基膨胀土路基的的影响深度约为30cm,影响深度范围内含水量上升了1%~5%,素土的压实度下降约15%,灰土的压实度基本保持不变。为将降雨对路基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一般可在降雨发生前,采用素土碾压覆盖已填筑好的路基。对受降雨影响的碾压土层可进行掺灰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