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微更新实践为例,提出了满足历史地段保护和发展需求、适应狭窄历史街巷空间特色的工程管线综合设计的理念、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市政工程规划前置和全程协作的工作理念;从直埋敷设转向微型综合管廊的适应性技术方向;现状勘察、系统规划、断面方案和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设计方法,以及技术审查、施工组织和运营维...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实践中,街巷承担着传承历史形态特征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双重使命.通过自上而下的结构性保护与重构、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更新与营造两个层面剖析小西湖街区堆草巷及两侧地块内自然生发且丰富套叠的公共空间体系.并从街巷格局的动态重构、超越地界的空间共享、面向生活的营建机制3个方面总结历史街巷再生的方法和机制,借此...  相似文献   

3.
城市传统街区积淀下的复杂人脉和地脉使得街区往往呈现出混合居住的特征,这导致城市更新中的居住建筑更新面临诸多困境.选取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与再生实践中的4个典型居住建筑样本,通过对其更新历程的回溯,解析不同类型居住建筑更新中所应对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进而归纳并反思更新实践的经验以期为后续的城市居住更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再生是一项涉及民生改善、公众参与、活力激发的社会实践运动,"小尺度、渐进式"模式的探索无法脱开相关政策的研讨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南京小西湖街区保护再生在实践过程的不同阶段探索了动态征收、自主更新、资金来源、土地流转等方面政策创新.文章通过对实践过程中相关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为未来相关城市更新工作的展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于城市保护与再生实践,“城南旧事”能否成为发见历史的线索和想象城市的方法?以小西湖实践中3种尝试——小西湖塔影因借的情境再现、三官堂基址呈显的陈规再造、翔鸾庙地名辨读的里坊再识,试图说明:历史/传统/文化的延传、呈现和感知,是如何通过意识形态和特定情境中的话语和叙述来操作的。  相似文献   

6.
黄洁  沈旸  鲍莉  俞海洋  谢冰 《建筑遗产》2021,(3):100-108
城市保护再生工作中常因复杂的产权关系及产权人诉求不一等问题导致建设工作陷入困境,由此"整体租赁"改造模式作为一种应对策略不断被提及.文章以南京小西湖历史地段内的马道街29号更新改造为例,探讨整体租赁这一改造模式.马道街29号从民国至今经历了涉及位置、归属、功能等方面的多重身份转变.设计中建筑师采用了加法、减法、加减法等改造措施以应对其丰富的历史,并指出这座民国小楼诸般身份转变的背后,承载的是守护生活记忆的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历史地段因细密交错的产权关系以及众多产权人诉求不一而带来整体物质空间形态及其保护再生工作的复杂性."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中,城市设计的过程性和参与性是回应这种整体复杂性的必要策略:一方面渐进式更新时间漫长,需要城市设计及其图则对逐渐展开的建设项目进行管控和引导;另一方面,参与主体多样,诉求各异且处于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类型学地图"是意大利形态类型学派在传统城镇研究中使用的重要工具,而在中国城市传统街区的相关研究中,经常面临基础资料不足、产权信息复杂等问题与挑战。针对这些问题,以南京小西湖"小尺度、渐进式"保护与再生项目为例,探索类型学地图跨地域、跨文化表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更新规模也逐渐加大.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文脉和历史文化缺失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如何延续城市文脉,留住历史记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脉和个性化的实际载体,其重要性不容忽视.文章在建筑再生的视角下对历史街区保护进行思考,以哈尔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街区活力复兴案例和山西晋中平遥古城历史街区改造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以建筑再生理念为指导的保护发展历史街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董亦楠  韩冬青 《建筑师》2022,(216):55-61
地块及其格局在历史地段形态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具有结构性意义,是“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落地 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南京老城南小西湖街区地块格局演变研究,提出“地块分级”规划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案 例的验证,完善其可操作性。以期为历史地段保护再生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提供学理和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块及其格局在历史地段形态和产权制度两个方面具有结构性意义,是“小尺度、渐进式”保护再生模式落地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南京老城南小西湖街区地块格局演变研究,提出“地块分级”规划设计策略,并通过实践案例的验证,完善其可操作性。以期为历史地段保护再生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提供学理和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祯 《室内设计》2023,38(4):111-118
历史街区拥有保护和发展的双重要义, 历史街区再生需要平衡好利用好城市中的文化 力、经济力和社会力,在人文价值、当代需求和 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可操作的秩序路径。基于 此,论文回归历史街区活态遗产的人文社会属 性,从“作为城市文化资本的历史街区”切入研 究,重点围绕街区遗产资源的价值潜力,架构了 历史街区再生解释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对日 本高山和南京小西湖两个历史街区再生案例的 审视分析,探讨了文化资本增量积累下的历史街 区再生策略。研究明晰了建成遗产作为可持续再 生驱动力的价值作用,为本土实践提供了新的思 想和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街区量大面广,与民生关系密切,环境多样复杂。针对历史街区的具体特点,有必要对其进行功能提升和适应性保护利用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古南街的实践适应了小城镇错综复杂的历史街区活态的社会现状,具有普适性的示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两座历史火车站再利用的案例,分析"遗产引导的再生"塑造城市新形象、重建文化认同的具体方式,并反思其对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更新战略的实施,研究城市更新治理对提高居民满意度、加快城市更新进程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要意义。居住性历史街区因其复杂的产权属性和空间肌理特色,更新面临多重困境。从治理机制、空间重构和活力再生3个方面分析其逻辑,以江苏省南京小西湖项目为例,提出社区营造视角下居住性历史街区的更新治理路径:完善城市更新制度,增强空间资源保障,加强社区的活力塑造,以此探索更新的可持续价值,为城市更新项目的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带来的文化冲击,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其次阐述了我国目前对历史街区研究的现状;通过对陕西省铜川市陈炉古镇地理位置、街区形式、传统风貌以及保护发展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适合古镇文化特色与传统历史的保护措施。最后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建筑结构形式与建筑取材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古镇再生建议,以期跨学科、跨领域将古镇的地域文化、传统艺术,以及价值取向相结合,为古镇的保护与再生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7.
伴随我国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工业项目的转型和工业建筑的再利用日益受到关注。工业项目的转型受到土地制度和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并会对工业建筑的处置,包括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模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工业项目转型的"制度"入手,对国家和地方(上海)阶段性法规和条文进行整理与解读,探讨工业转型政策的演进趋势和特点;结合上海实际案例解析,探讨工业转型制度制约下工业项目转型的不同路径,及其对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对历史遗产认识的提高,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建筑历史遗产的保护工作。在绍兴市,80年代以来,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遏止了大规模建设和旧城改造带来的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明确提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京小西湖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再生规划中,通过改造原有公房,将不愿外迁的原住民进行平移安置,从而腾空部分更新院落单元以实施改造,是落实“小规模、渐进式、逐院落”的街区再生整体规划的重要举措之一。本项目面对建成环境的复杂性、需求的复杂性、实施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多元相关方的复杂度,因地因人制宜,通过合理改造和扩建,在满足各类生活需求的同时,提高居住空间品质,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利用,并与社区公共空间形成了良好互动。该项目是对破解老城居住性历史地段再生与发展问题的一次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20.
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市布特工厂的整体保护与活化再生是洛厄尔国家历史公园建设和城市复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本研究对布特工厂的环境概况及其所依存的纺织工业城市洛厄尔的历史演变进程进行了概括的介绍和总结,梳理提出了布特工厂的厂区时空演变格局,剖析了厂区中建筑的形制渊源及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论述了在整体结构保护框架下的厂区建筑群功能更新与环境景观营造对策,以及在历史信息保护前提下的布特纺织工业博物馆空间布局与形式延承的理念和方法。最后,阐述了对遗产价值的认知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