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傅嘉维 《园林》2015,(2):74-77
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是中国古代不同地域风格的园林代表。本文从园林意境、山水布局、植物组合和建筑装饰四大方面对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的造园要素进行分析比较,探究其异同。  相似文献   

2.
3.
山水画和江南园林同源于中国独有的艺术表达,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创作者剥去日常生活的繁琐,直达"生存"的本质。由于两者都是中国古代文人在"生存"及"存在"层面的行为,可从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进行阐释。因此,文章试图以海德格尔现象学视角为切入点,从二者的创作动因、创作手法以及作品观法之中,找寻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陈莉 《四川建材》2016,(4):130-131,138
哲学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之后被建筑学领域所吸收应用,成为建筑现象学。本文从哲学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已有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进行发掘、分析,从而表明了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手段能够使人在知觉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空间感受,使建筑设计中融入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当今建筑设计越来越关注场地、历史文脉以及地域特征,将哲学中的现象学引入建筑理论之中实践出新的思维和知觉方式,建筑设计不再是风格或者形式。在成都游览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浅析体验中所感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7)
文章探讨了江南园林对吴门画派山水画的影响,认为江南园林不仅深受文人的审美观的影响,同时也对文人的审美尤其是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析江南园林山池空间感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池空间是江南园林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利用建筑空间感知理论中的正、负空间和空间领域的概念,分析山池空间的感知。  相似文献   

8.
建筑体验这一抽象的词汇指由建筑空间、材质、光影等一切物质和人文因素所营造的建筑环境给人们真实感受。随着中国博览类建筑的蓬勃发展以及公众参与的逐渐增多,建筑体验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在设计师需要一种理论依据的时候,现象学与建筑学的交织产生的理论体系为设计师开辟了新的道路。该文以上海世博会场馆为解析对象,借鉴世博会各场馆成功的独特经验,试图从建筑现象学的理论角度分析世博场馆在营造建筑体验中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涛 《南方建筑》2009,(3):33-35
本文通过对岭南四大代表园林的主人个人经历的梳理,揭示他们都具有在晚清王朝官僚体制内部任职的过程。他们在个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情趣方面,都受到明清以来士大夫共同的造园等风尚的影响。岭南园林和江南园林之间互通和渊源的关系,通过他们每个人的具体经历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近年来对于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正在逐步开展.现阶段针对建筑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已经较为成熟且成体系,但是并没有针对园林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完整研究体系.尤其对于假山的保护,大多停留在抢救性保护阶段,且尚未对假山病害做出清晰明确的定义.文章通过将假山与砖砌、石窟石刻文物进行类比,提出了假山作为石质文物可能出现的病害以及预防性保护办法,并且提示了园林假山的预防性保护区别于建筑遗产的核心内容——针对假山环境的预防性保护,希望建立一套针对江南私家园林假山的预防性保护体系,以达到对其进行科学、系统、规范化保护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白云 《山西建筑》2008,34(7):65-66
针对建筑现象学一直是建筑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胡塞尔、海德格尔、诺伯休兹的现象学和建筑现象学思想进行了分析,从现实角度提出了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建筑实践领域的可能,有利于人们对建筑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谢洋 《山西建筑》2009,35(29):345-346
介绍了宋代司马光独乐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从古籍文献中探寻了独乐园的面貌,分析了其造景手法和艺术特色,望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同时积累造园艺术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3.
赵倩 《山西建筑》2007,33(22):25-26
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原理的阐述,对建筑现象学四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当代的城市居住中,如何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好城市统一性与建筑协调性的问题,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立镜 《山西建筑》2012,38(4):16-17
以当今国内建筑现状为背景,通过对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历史回顾,以及现象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分析,结合案例论证了将现象学理论引入我国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周卓艳 《山西建筑》2006,32(5):15-16
建筑的探讨一般有两个基本向度,一个是建筑内容,男一个是对建筑本质的思考。面对当前建筑界多元取向的冲突,借用现象学的哲学思维方式,从方法论出发对建筑进行追问,试图找寻建筑自身,回归建筑的自在本源。  相似文献   

16.
喻汝青 《山西建筑》2012,38(25):14-16
研究了建筑现象学的哲学起源,从现象学角度对当今中国建筑市场作了思考,并对卒姆托与中国建筑实践进行了讨论与反思,从而进一步理解中国建筑,为建筑的研究与创作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沈苏彦  沙润 《山西建筑》2011,37(28):182-184
选取江南古典园林中较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徽州园林,从园林选址和山、水、建筑等构园要素角度分析了各地古典园林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从地域自然环境、文化背景和园主身份三方面探究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得出了一些富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张星彦 《山西建筑》2008,34(5):32-33
通过对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的研究,以这一线索对现象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发展进行阐述和剖析,并以斯蒂文.霍尔的理论和应用作为论证,以真正实现建筑的人性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徐震鹏 《山西建筑》2009,35(4):19-20
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对自生成设计领域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它们自下而上的现象学倾向,并以渡边诚的诱导都市课题为例,从自生成设计领域的实践层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场所概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影响,从语言规律出发,提出场所概念中的基本要素是基于现象的主体与客体分析,并对城市场所的产生进行了现象学分析,由此提出对城市场所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