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三年级建筑群规划和场地设计课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结合现阶段设计思维从"建筑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型关键时期的特点,对建筑群规划和场地设计课程教学进行适应性调整探索,旨在帮助学生实现设计思维转型,初步建立城市空间尺度感,为高年级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字与城市空间”课程作为一年级专业技能基础与二年级规划思维训练两大教学阶段衔接的环节,起到引导学生由基本的技能基础训练开始进入对于“城市”、“城市规划”认知思维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叶如海  方遥  应珺 《规划师》2010,26(6):92-95
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与建筑学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常见中小型建筑的设计基本方法,特别关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处理造型与功能、建筑与环境的基本关系,为高年级的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外部空间处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探讨了本科二年级建筑设计的课程设置,提出教学重点要注重调查分析、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争取做到建筑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较强的理论性一向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教学反思,认为通过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出面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以提高逻辑思维和综合设计思维为核心、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全面建筑观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研究思考城市问题的能力,但因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该课程教学一向是一大难点。文章通过剖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探析建筑学专业学生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参与互动型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简要回顾城市设计教育发展历程,对现已成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城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思考与提问,籍此提出多维融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引导学生主动从多维度认知学习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从而建构科学理性的城市设计整体思维。  相似文献   

7.
二年级设计课程教学作为建筑学专业课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论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培养作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二年级教学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空间与环境的关系为教学主线组织设计课程。教学中力图转变传统类型化教学模式过分注重建筑功能、技术与形式关系的倾向,将重点放在空间与环境关系的建构上,注重设计过程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多维度的视角与开放性的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8.
城市规划专业CAD课程教学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140-143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高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课程,以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绘图能力为目标。文章从城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作用和特点出发,在总结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环节设计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框架,以此为高校城市规划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必修课程,隶属专业模块教学环节,具有跨学年系列课程的特点。传统的传授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文章提出一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角色交互"研究性教学模式,即构设以训练主题为中心的多向多回合的过程式课堂教学方法,通过多环节的角色模拟,最大限度地丰富和充实城市规划教学的内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洪亘伟 《规划师》2009,25(1):97-100
当前针对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一题多解模式”在城市规划学科发展及社会对城市规划学科人才需求的变化过程中,出现了命题方式、成果要求及评判标准等方面的滞后等问题,应形成以各个年级不同教学要求为标准,有助于学生多元化、多角度认知城市,科学合理地挖掘城市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新一题多解模式”。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的建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考。我校建筑系开设的"建筑评论"课为面向本科高年级的专业理论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思维作为核心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上,将批评学及建筑学相关知识点融入典型案例的讲授中,并落脚于开放性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结合教学知识点尝试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该文将以岩山寺壁画赏析为例,具体阐述以上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城市详细规划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视角下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方法,以期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水平同步提升。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拓展完善教学内容、构建"沉浸式"教学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教学的深入研究,重识城市空间认知的课程价值体系,以空间正义为切入点,构建"专业课程为主、思政课程为辅"的专业与育人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切实将专业知识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实现以"价值体系"为引领的课程培养高阶目标,达成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已影响城市和建筑的空间构成,并渗透和融入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中。以云南大学设计初步(1)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将建筑遗产保护思想融入教学建构、教学解析以及研究与教学并重的设计专题,并运用到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教学中,从本科低年级设计课程开始就为学生打好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吴晓  王承慧 《规划师》2005,21(3):55-57
在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转型教学中,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学生从单体转向群体、从建筑设计转向规划设计、从微观转向宏观的关键课程。应积极探寻条以教学内容的重组为核心、以教学时间的统筹安排为线索、以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为保障的教学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顺应专业发展对城市规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学生城乡统筹观念的形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村庄规划环节,并在文中对教案的设计作了详细描述。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环节的设置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并引导学生规划视野从城镇到乡村、思维模式从逻辑形象到理性综合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湖南大学建筑学专业背景、历史沿革进行简述,并介绍了近年来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教学大纲中实施设计类课程为主线的课程组建设,强化建筑适应性研究,融合联合设计和工作营环节,融贯技术、历史、设计课程内容与训练,强化材料、构造、空间思维方法训练等特点,以教学实例表达在建筑设计教学上形成"形式与认知""空间与环境""建构与营造"的各个年级教学核心点,以及毕业设计的量化评分方法与反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大类相关专业的主要启蒙课程。北方工业大学一年级的建筑设计初步课程从五种基本材料的认知出发,使学生了解材料及指代材料特性,对空间进行认知、体验和构成设计,达到空间认知的教学目的。铁丝造以线性材料特性认知入手,以铁丝为建模材料,通过学习建筑细部与装饰艺术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而对模型进行塑造,同时辅以钢笔画与徒手画细部描绘,从而达到专业启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规划教学中的形态与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梁励韵 《华中建筑》2010,28(10):182-184
该文针对建筑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重形态、轻指标"的现状,提出在4年级《城市规划设计》教学中建立3阶段的"形态—指标"关联性训练: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建立起对于常见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的实地感受,学会从空间形态推算出技术经济指标;继而在场地设计和居住小区设计中细化指标对设计的引导,加深对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最后通过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体化训练,使学生融会贯通,掌握评价和设定指标。通过关联性训练,将学生培养成既会画图,又会算帐的合格规划师。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20,(4)
城市综合体建筑设计课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四年级Studio自选课题)是训练、提升建筑学高年级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理解当前我国城市更新现状的理想训练课题。首先,尝试跨越城市、街区、建筑三个尺度层级构建整体连续的城市建筑设计目标,以拓展学生单一尺度层级的空间设计认知;其次,将课程知识点布局直接对应空间形态操作流程,并针对"建筑类型多义变形""公共空间多义化状态"两个环节安排图解训练,辅助学生快速发现城市综合体多义化公共空间形态组织逻辑,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持续追踪设计前沿,鼓励其自主探索空间现象本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3)
目前高校学生在专业选修课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通过应用Think-Pair-Share模式,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上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程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可以从课程内容以及课堂教学活动两方面,在如何应用Think-Pair-Share模式,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进行探索。实践证明,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