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引言三山五园地区是北京仅次于"老城"的文化遗存密集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首次将三山五园地区作为整体区域(图1)提出整体保护和传承发展的规划要求,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地区历史上指以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清漪园(颐和园)五座皇家园林为核心的综合性皇家园林聚集地。以水系整治及雨洪管理为初衷的皇家园林建设,始于金元并于明清时期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2.
三山五园地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城西北部,是北京市中心城区生态环境最为优越的地区,也是清代皇家园林分布密集的地区。三山五园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本文所说的三山五园其范围如下:三山自西向东依次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瓮山);五园自西向东的顺序为静明园、静宜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和畅春园。  相似文献   

3.
<正>“四个中心”战略功能定位给三山五园地区保护利用工作带来新挑战三山五园地区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独特的山水形胜整体格局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秩序的统称。其中,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三山五园地区的建设肇始于辽金(辽圣宗建玉泉山行宫、金世宗建香山行宫),发展于元明(元有好山园、寿安寺,明有清华园、勺园),至清代臻至全盛(康熙兴建畅春园,雍正兴建圆明园,乾隆扩建圆明园、整修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  相似文献   

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首次提出需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为推进研究和保护"五园"之中唯一园址不存的畅春园,通过综合研究多件清宫历史图档、近现代航拍测绘影像及考古报告等资料的空间关系,复原畅春园及附属的西花园在乾隆和道光2个时期的平面布局,并初步确定其在海淀区的具体区位,以及位于三山五园地区保护红线之内的事实。在此基础上对两园的功能和景观布局进行了初步探讨,表明畅春园是一座跨越明清两代、艺术水平较高的大型人工山水园,对清代皇家园林的营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2017年北京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公布以来,三山五园地区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了当前首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通过对时间长轴、地理空间中三山五园地区进行分析研究,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三山五园历史体系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演变历程;同时,又突出研究重点,分析了其中五大核心园林的各自特色与相互联系,为该地区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发挥其对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和皇家园林群的代表,是园林与城市文化的共生体,具备巨大的遗产价值和"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的文化景观特性。通过阐述"三山五园"的景观实体与人文思想的相互作用,包括人文思想指导下的景观建设、景观整体折射出的精神内涵2个方面,展现"三山五园"的文化景观特征;接着将"三山五园"与国内外园林主题的相似遗产地进行对比,阐述其遗产价值的独特性,探讨其可能符合的世界遗产标准及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在探索"三山五园"文化景观遗产潜力的同时,对该地区的保护和管理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园林》2018,(8)
正清漪园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清朝京城西北郊,与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构成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三山五园。清漪园占地面积约290 hm2,园内主要包括瓮山(后改称万寿山)和昆明湖,是一座具有北方山形湖泊特征,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兴建,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成,历经十四年。清漪园是中国封建社会顶峰时期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中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园林。园  相似文献   

8.
香山静宜园占有清代“三山五园”中的一山一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西山东麓.是一座大型山地园。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其掇山景观具备清代皇家山地园林独特的一面.非常具有研究价值。香山静宜园现存勤政殿、带水屏山、璎珞岩、香山寺、雨香馆、松坞云庄、森玉笏、玉乳泉、唳霜皋、见心斋等十余处掇山景观。本文选取园内掇山景观较为突出的带水屏山、璎珞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绘、拍照等手段,对其进行了多次实地调研。进而又在整理、总结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两处掇山景观分别从历史沿革、园林布局和掇山技艺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与分析.最后形成一篇关于清代静宜园这两处掇山景观尽可能完备的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9.
朱强 《风景园林》2021,28(9):115-120
位于北京“三山五园”地区东部的海淀皇家园林群兴起于清康熙、鼎盛于乾嘉、衰亡于道咸,具有规模庞大、造园技艺高超、水网密布、古今巨变等特点。从区域风景规划的视角利用图档与文献全面复原了该区域在道咸时期的水–园–田–村–营–路体系,考证其演变历程,统计建设规模并分析其整体的布局理法。研究表明:畅春、圆明二园及马厂连缀成为庞大的皇家禁区并占据主体;宅园与赐园因分列海淀台地上下而形成水旱园差异;园外稻田区在绿化造景和寺庙点缀下彰显皇家特色。最终得出园林、水系、稻田与村民之间在风景与社会上具有紧密关联的结论,并对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提出拓展范围、修复关键水系、发展文化公园及构建遗址公园群的4点方略。  相似文献   

10.
<正>"三山五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万寿山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圆明园、畅春园五座清代皇家园林的统称。本文所称的"三山五园地区"指的是包括上述园林在内的北京西北部皇家行宫苑囿和园林分布密集区域,具体范围东至地铁13号线和京密引水渠,西至海淀区区界,北起西山山脊线和北五环,南至北四环和闵庄路,总面积约为68.5平方  相似文献   

11.
北魏西林(西游)园营造于洛阳宫城之内,改变了以往皇家园林在宫外设置的传统,具有转折意义。但城市的兴废使园林名称与沿革存在争议,位置的改变又使其景观营造与服务功能较以往有所变化,故在此探究。园林名称上,该园属"名异实同"的情况,西林园是正称,西游园是别称或临时称谓。园林沿革上,该园建于北魏迁都洛阳时,在前代台殿、池沼遗迹上营造而成。景观营造上,该园利用台观打破宫城空间限制,并与宫殿、池沼组合形成优美景观,还开创性的融儒、道、释三家观念于同一园林中。服务功能上,该园营造的目的是游憩,但帝后在园中的施政行为又赋予其一定的政治功能,巧妙的理水方式还使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公共园林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园林“私有制”的束缚。历史上,在北京外城的坑塘遗址处形成了一些公共园林区域,成为当时士庶百姓游览和活动的重要场所。以金鱼池、南下洼一带为例,梳理北京外城坑塘遗址公共园林的变迁,这些区域先后被利用和改造,但因缺乏对其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的深刻认识,出现了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等问题。思考历史公共园林所具有的丰厚价值和承载的重要功能,将对当今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3.
耕织图景区复建及环境整治以清漪园时期景观内容为基础,保护颐和园时期水师学堂的历史遗迹,结合地形、绿化和水体的现状,恢复历史园林景观空间和文化内涵,保持其艺术的永恒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云嘉燕  王浩 《风景园林》2022,29(5):130-134
作为园史研究的新热点,现有探讨侧重解析或真实或虚构的园林女性空间,未能揭示两者异同。清初女性倪仁吉设计的实存香草园与假想宫庭园让对照真幻女性在场园林成为可能。基于镜像理论比较两园园居空间、植景技法、造园观,发现香草园活动空间安排自由,宫庭园活动空间较遮蔽;香草园承袭士人植景技法并创新于配色,宫庭园兼容士商皆推崇的植景技法;香草园基于女性视角营造,宫庭园以男性视角建构。镜像映照出女性视角下的园林观,将其嵌入清初社会后折射出男性视角下的营造观,终以双重性别意识形态呈现出被清初程式化建构掩盖的多元女性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5.
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李晓雪 《风景园林》2016,(10):105-112
广州药洲遗址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历经时代变迁,是岭南古典园林高峰时期南汉宫苑现存唯一的园林地面遗存。2015年,药洲遗址新一轮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原真性、完整性为原则,突显药洲遗址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价值,以南汉宫殿遗址的考古出土文物为依据,从遗址本体保护与景观环境两个层面,对景观环境、园林空间、建筑构造细部与色彩方面进行更新设计,并从城市角度重新思考遗址与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与为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所进行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的融汇起来。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历史久远与内容深厚的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赵光华 《古建园林技术》1985,(9):12-17转52
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与为了提供生活上的便利所进行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的融汇起来。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历史久远与内容深厚的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赵光华 《古建园林技术》1986,(11):45-48转23
园林是把自然美、人工美、为提供生活便利所建造的各种构筑物以及人文景观这四者密切融汇起来的产物。本文介绍了从战国时代到民国时期北京地区园林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介绍了北京地区园林的久远历史与深厚内容的全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剖析当前西北农村社区建设风貌城市化、特色消弭、生态与人文环境等问题,提出西部农村社区人文生态化营建策略。从村落文化景观、公共空间和街巷邻里三方面建设文化空间;从景观生态格局、可再生资源利用和生态民居探讨社区生态化策略。只有从技术上追求生态化,文化上传承地域文化,农村社区的建设才会有长足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庐山植物园在中国近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华  王凯红 《中国园林》2005,21(10):19-23
庐山植物园创建于1934年,现已开辟植物专类园(区)14个,形成了良好的园林景观,并对我国近现代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借鉴和推动作用.简要回顾了该园的建园历史,介绍了其园林风格,并从功能定位、造园意境、基础设施及专类园建设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其园林建设、特色及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