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0):125-127
<正>2015年5月16—17日,第十四届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八朝古都——河南开封召开,本次年会由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74个单位的304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届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数字化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四个具体议题分别是"数字化时代对教学的影响与冲击"、"数字化时代教学变革的逻辑理路""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的支持系统"和"数字化时代教学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什么?乍一看像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回答起来却也十分困难.对城市.不同学科——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不同的定义。即使是普通的市民百姓.也有权力作出他们自己的判断.谈他们自己的认识“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5)
本文着重从辅导员内涵发展的触媒、动力、主要内容及其意义与价值四个维度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内涵发展的逻辑理路,以期对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3)
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在其理论构成中充满了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它们集中表现为以下"二元对立",即:文学符号构成中的能指与所指的二元对立、文学文本本体构成中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研究理念中的差异与联系的二元对立以及批评实践中分析与判断的二元对立。正是这些内在的二元对立冲突使其沿着符号构成→文本构成→研究理念→批评实践的理路自内而外地最终走向自我解构和衰落。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分析中(哈耶克与诺斯)两条不同的分析理路,力求从长时空探求中国城市规划制度历史发展演变的深层内在逻辑.在对其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回顾分析后,指出制度变迁中"外生力量的内生化"是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必须在中国当前的问题语境中对两条分析理路进行适当的"反思平衡".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1)
直面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挑战,首先需要从学理上区别两种新自由主义的区别,基于意识形态的内在结构,厘清新自由主义从学术话语到意识形态再到政策演变的逻辑理路。同时,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新自由主义价值悖论和作用机理双重视角出发,探究思政课教学中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根基,洞悉新自由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样态,针对思政课教学的课程设置、理念传输和目标主旨,提出立足"认知—理解""价值—信仰""目标—策略"的方略,以应对思政课中新自由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9)
作为一部被佛教信徒们奉为信仰大乘佛教的启蒙经典和入门书著作,《大乘起信论》以"一心"为理论起点,建构了一个从心真如到心生灭和从心生灭到心真如两极对应的双向思辨理路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即被后世学者总结为"一心开二门"的结构。它以"真如"为基点,强调万物皆有佛性,以自己杰出的理论框架完成了怎样由人生此岸与彼岸之间过渡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
"限塑令"已实施多年了,其效果如何呢?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分析,一是政策理路方面,一是实效分析方面。在政策理路方面",限塑令"还存有许多值得深入推敲和有待完善的地方,而在实效方面,它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难见成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拿出标本兼治之策,那就是"限塑令"的令行禁止和以公民教育促进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9.
赖德霖 《建筑师》2022,(5):4-18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 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营造学社结缘?他的研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何关联?更重要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这一目标,作提出一个新教学概念;分析式教学法。与传统启发式教学法不同的是,分析式教学法重在开拓思维,初步讨论了三个方面:1.纵向分析,即详析科学发现的来龙去脉,包括问题的历史,研究过程,作的思路及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2.横向分析:即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讨论,以拓宽视野。3.方法论:即从具体科学研究实践引申出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1.
赖德霖 《建筑师》2022,(6):56-65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 与梁思成一样,刘敦桢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奠基人。但相比于梁思成,目前有关他的研究远欠深入。 这不仅导致他工作的意义被低估,也使得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理路难以得到全面认识。本文试回答四个问题: 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营造学社结缘?他的研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何关联?更重要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刘敦桢的中国建筑史研究起步于何时?他如何与营造学社结缘?他的研究与他所处的时代有何关联?更重要 的是,他对中国营造学社研究范式的形成,乃至对中国建筑研究发展的特殊贡献究竟何在?在此基础上,作者 论证,刘敦桢在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前就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方法自觉且见地精深的学者。他与梁思成有着 相似的学术关怀,分享着若干一致的治学理路,但同时也有着独特的研究视角。他与梁思成在营造学社创始者 们的基础上将中学、西学和东洋学相结合,共同开辟了中国建筑研究的现代之路。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点明了教育的本质。教育只有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学有所用。新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教学与生活的关系,提出了"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观念,倡导开展生活化教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且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广泛、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学科。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使得语文学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9)
游戏教学即快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开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学习态度的维护都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教师应始终坚持"快乐教学"理念,以游戏牵引学生步入音乐世界。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游戏法运用的原则与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8)
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英美文学课程的教授中,教学者至少可以从文学存在、文学价值以及文学目的三个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教学设计,即以文学为中心的多学科辅助式教学、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语言习得式教学、以人文交流为价值导向的思想提升式教学,以及以学术训练为培养目的的创新思辨式教学。教学者若能循着上述三大观察视角与问题意识来设计教学,即实现从如何有效传授知识到如何有效回答问题的教学思维转换,将不失为一种摆脱盲目教学、盲目设计教学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0,(31)
逆向教学设计是按照"教学目标—评价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进行设计的。在逆向教学设计中,评价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即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之前,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目标达成的成果,即学生"学会"的证据。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逆向教学设计无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方面,都强调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注重教学活动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4)
"情知教学"注重的是"情"与"知"的融合,情即情绪、态度、情感、学生的心理。知即认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要以"情"导学,功夫下在课堂上,通过有趣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本质,促使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程,内化信息科学与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7.
每当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各个艺术门类、大众审美观与社会审美风尚也会随之变化。把握主流艺术的风格特点以及考察视觉技术的发展,是剖析视觉审美转型的有效方法,同时对于全面理解特定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形成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从文献研究法与调查分析法入手,通过探讨视觉审美转型研究理路、视觉技术和艺术史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以期明晰三者之间的潜隐关系,为特定时代下视觉审美问题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一个时代的面相——本雅明建筑体验之现象学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晓默 《建筑师》2009,(2):9-12
通过本雅明《拱廊街计划》以及其他建筑类型的描述和体验,试图从其思想方法中找寻现象学的理路,并通过其自身建筑体验与其所诉求的新的感知模式和新型社会的矛盾,揭示出本雅明试图通过建筑这一时代的面相解读现代性及其思想方法中所存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0,(33)
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施,不仅可以保证一定水平的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好好教学,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从理解有效教学入手,探讨实现有效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观、学生观和因学论教。  相似文献   

20.
公安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无要求,教学设备较落后,师资队伍较薄弱,教学质量难评估等问题。本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即注重计算机课程设置与公安特色相结合,重组教材内容、加入警务信息内容,更新教学硬件及软件设备、教学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计算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配合金盾工程即公安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预备役警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