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基于台风危害的厦门地区园林树木受损 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6年9月16日1614号台风对厦门绿地的严重影响,通过为期2个月对台风现场实地调研以及相关部门抢险的数据统计,第一时间了解此次台风中厦门重要园林树种的受害状况,分析树木在台风中的受损原因。台风灾害发生后给厦门市的园林树木以及景观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对于厦门地区园林树木受损原因的研究非常有必要。研究了受损原因后,才可以在灾前以及灾后对重要的园林树木种进行栽培养护管理,增加厦门绿化的抗灾能力以及灾后的及时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2.
基于CFD模拟的台风“山竹”对深圳市 园林树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研究台风对园林树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台风影响园林树木的灾前预测模型研究和灾后统计分析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但关于灾时台风对园林树木的影响研究较少涉及。以深圳大学后海校区为研究范围,采用Phoenics软件进行CFD模拟,探索灾时台风对园林树木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损树木的分布与风速的强弱分布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风速、树木高度及冠幅与受损树木比例显著相关。根据分析结果,从植物配置、立地条件改善、树木养护与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园林树木抗风灾影响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临江大道及其带状公园是广州市沿江道路绿化和滨江绿地,是该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2018年第22号“山竹”台风的影响,临江大道园林树木受损严重。基于临江大道行道树安全检测评估,综合“山竹”台风灾后临江大道及带状公园的树木受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的树种其抗风性差异较大;对6种重要的不同树种倒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关的种树之间的倒伏差异极显著。从树木安全评估角度去探讨滨江园林树木受损、树种选择与种植情况,为华南地区城市滨江园林树木养护和修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量的现场调查、探访和文献研究,总结园林树木在台风过后的受损状况,分析园林树木抗风的因素,对树种进行了抗风评价。就设计、施工、养护管理三个层面论述了加强园林树木抗风能力的措施与方法,强调树木的修剪管理可大大地提高其抗风能力。为减轻未来台风对园林树木的损害,根据树木本身的抗风性推荐了100种华南地区可用的抗风树种。  相似文献   

5.
周志强  董靓 《风景园林》2018,25(6):41-46
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园林乔木受强台风“莫兰蒂”(2016年9月15日)侵袭为研究案例。通过灾后现场调研,统计出校园28种主要乔木在风灾中的受损情况,并分别在风灾过后4个月和9个月时调查树木的恢复进度。研究台风强度、树种差异、种植环境、管理维护等因素对树木风灾损失和灾后恢复的影响。最后,从灾前预防、灾后恢复2方面探讨了应对台风侵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高温热浪风险,明晰城市复杂的空间形态与热环境的关系,以澳门为例,首先,通过ENVI遥感解译、GIS空间分析、CART决策树分类等方法划定局地气候区(LCZs);其次,利用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LCZs热环境的关键影响因子和影响机制;最后结合热环境优化等级评估,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以中低层建筑、裸露地表为主的LCZs升温效应显著;以乔木、水体和高层建筑为主的LCZs降温效应显著;2)阻挡太阳辐射比通风散热更有利于地表降温;3)空间误差模型(SEM)能较好地描述澳门城市形态与热环境的关系;4)各LCZs分区热环境影响因子及影响机制差异较大;5)SVF、BD、BVD和ISD具有增温效应,BH、BH_S、GSD和WSD具有降温效应,且GSD、WSD、ISD和BVD的影响系数普遍较高;6)澳门宜优先优化LCZ10(重工业)、LCZF(裸土或沙)、LCZ4(开阔高层)、LCZ5(开阔中层)、LCZA(茂密树木)、LCZ6(开阔低层)热环境。将为澳门等高密度城市制定高温风险应对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LCZ的广州夏季热岛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楠  蔡云楠  贺敏杰 《建筑科学》2021,37(6):96-104
城市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是按照一定指标对城市空间分区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通用方法.基于LCZ理论,甄选出广州市9个不同类型的LCZ地块进行空气温度实测,分析多个典型气象日下不同LCZ地块的热岛强度时空特征、气温变化特征和升温冷却率差异.结果 表明:各LCZ地块热岛效应呈现明显的昼弱夜强的日变化规律,日出后逐渐变弱,中午最弱,且部分城市形态区域出现"城市冷岛"的现象,在日落3~5h达到最强,超过4℃;各LCZ地块平均热岛强度夜间差异明显,在0.5~2.3 ℃之间,建筑密度与热岛强度呈正相关.白天差异较小,均在0.5℃左右,高宽比过高的LCZ 1因建筑相互遮阴白天形成"城市冷岛",LCZ A"城市冷岛"效应明显;各LCZ地块日低温差异显著高于日高温差异,且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与升温冷却率变化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8.
我国沿海地区多处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如,深圳、厦门、广州、台湾等地区每年台风灾害频繁,城市的绿化损失惨重,有的树木被刮断,有的连根拔起。如何构筑台风防御系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里以厦门为例,结合"莫兰蒂"台风过后,市区树木倒伏的情况,探讨沿海城市绿化如何防御台风。  相似文献   

9.
《中国园林》2006,22(5):88-88
此书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书中根据建设部组织专家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实地调查,将全国划分为10大区20个分区,对每一个区的树木资源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概述了各区风土特点,图文并茂,列出200多个城市有关影响树木生长的气象条件,所附光盘可查询近4500种树木的性状及习性。一书在手几乎掌握全国树木资源,是园林绿化、林业、农业、旅游业在各项理论与实践、科技与企化经营工作中必备的宝典。ISBN:7-112-07526-2,作者:著名园林专家、新中国园林专业创始人——陈有民等,2006年1月出版。《园林专家书苑——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  相似文献   

10.
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园林乔木受强台风"莫兰蒂"(2016年9月15日)侵袭为研究案例。通过灾后现场调研,统计出校园28种主要乔木在风灾中的受损情况,并分别在风灾过后4个月和9个月时调查树木的恢复进度。研究台风强度、树种差异、种植环境、管理维护等因素对树木风灾损失和灾后恢复的影响。最后,从灾前预防、灾后恢复2方面探讨了应对台风侵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市树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彰显了一个城市独特的人文 景观、地域特色和精神风貌。科学选用市树对提升城市植物景 观风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与知名度等均有重 要意义。通过广泛的数据搜集与整理,对中国377个城市的市 树选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梳理和总结了中 国市树设立概况、树种构成特征、发展沿革和变更因素等。在 此基础上,对全国市树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市树价值创新 与应用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中国各城市市树设立现 状进行分析,多维度地呈现市树选择和应用中的科学性及多样 性,以期为我国城市市树选择与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德顺  刘鸣 《中国园林》2020,36(2):106-111
园林树木的服务功能直接影响着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但是,多年以来,园林树种选择机制和方法却缺少理论支撑,常常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上海50种园林树种"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框架的构建和17个性状变量因子分析发现,树种功能性状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形态上,树高决定了树木形态和树冠大小,对小气候调节、径流调蓄、空气净化和消声减噪等调节服务具有不同程度的贡献。叶片性状影响固碳释氧,以及养分供给等生态系统过程,并最终反馈在树种种间服务差异上。树种的文化服务直接与人类偏好相关,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做出权衡与取舍。"植物功能性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框架为园林树种的选择和树种规划提供了一种客观理性的方法,便于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相应的树种选择依据,以实现城市绿地综合效益的定量化与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崔云兰  赵佩佩 《江苏建筑》2011,(5):31-33,6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景观越来越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城市景观控制纳入到城市管理中。香港等地还将景观分析作为建筑设计和地区规划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景观控制实践的梳理和剖析,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从控制方法和控制框架2个方面对风景型滨水城市的视觉景观控制规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闽西乡土树木资源调查与园林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闽西梅花山、梁野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调查,发现闽西的乡土树木资源十分丰富。概述了闽西主要乡土树木资源及其观赏价值和园林应用、29种珍稀濒危保护树种的园林应用价值,指出开发应用乡土树木资源是实现闽西城市生态功能和园林地域特色显著、创造闽西独特景观文化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赵彩君  王国玉 《风景园林》2018,25(10):45-49
从育景和造景两方面解析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的特点和经验,揭示蕴含在园林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花木4个层面的气象育景功能;从时间、空间、感知3个维度提炼气象造景的特点:由时现景、借物构景、多感交融。讨论中国古典园林气象景观营造经验对当代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启发,包括融合育景和造景功能,构建与气候为友的安全、舒适、优美的城市;借气象造景修复人与气候的关系,激发全社会主动的气候变化适应行动。  相似文献   

16.
解雨歌  洪婉婷   《风景园林》2022,29(6):63-69
人的景观认知对于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此类研究仍由主观认知经验主导,缺少客观测度方法支撑。引入人因工程学视角,界定人因耦合系统下的景观认知对象,总结人因场景构建及测度技术方法,梳理人因耦合的景观认知相关研究,归纳出三大类研究内容:1)景观认知产生机制;2)景观认知主体评价;3)景观认知行为效应。从城市-社区-场地三重维度解析人因视角融合下的景观认知研究发展趋势,阐明开展此类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