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应对城乡规划学独立设置为一级学科的体系转变,适应规划市场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而导致的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积极探索和创新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和教学方式。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两版修订方案为例,对培养方案的完善过程、体系创新以及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和主干课程特色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城乡规划学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提供经验积累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21,39(5)
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依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内城乡规划学科的教育理念创新与学科融合实践,结合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规划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提出拓展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培养专项化的业务技能、推动科技成果的实践应用等教学思路,从营造学科氛围、推进专题研究、构建教学平台、促进就业衔接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提升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的教学质量,为我国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与修复、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培养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量化数据分析能力已经成为城乡规划方向的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基于OBE理念,从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对不同二级学科方向的城乡规划研究生设定差异化的能力培养目标;进而基于PDCA模型,构建了由课程理论教学、软件应用讲习、综合训练实践构成的能力培养模式,期待能够有效解决城乡规划方向的研究生量化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的问题,较好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转型,对城乡规划方向的研究生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其专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课程体系的构建等问题一直存在。西部地区地方院校基于地理学背景开设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往往面临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思考。从学生自身层面反馈问题与建议,能更好修正自上而下教学改革的局限性。文章以南宁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例,结合本科生调查问卷分析,对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5.
从培养方案、学制、专业与课程设置等方面,文章对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该校在本科阶段一般是"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培养模式,并设置单学位与双学位并重的学士培养机制,课程学时和学分设置紧凑,学生选修课程自由而宽泛。研究生阶段分为课程研究生(硕士)和研究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两个培养层次。课程研究生通过完成课程学习,修满指定的学分即获得学位;研究型研究生一般没有学分要求,但对论文的研究质量和创新性要求高,体现了"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通过对该校一流学科工程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国内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贺慧  郭亮  李敏 《新建筑》2014,(1):148-151
2011年,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调整中提升为一级学科,全国各规划院校也根据其所辖的二级学科目录对自身的学科发展作出相应调整,作为规划学科发展程度主要表征的各规划院校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较好地反映了当前规划学界的研究状况.从城乡规划二级学科方向、城乡规划领域、理论范畴、地域特色等方面对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全日制研究生近几年的学位论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引导城乡规划专业全日制研究生论文研究方向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的一项基础内容,城乡规划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后,应改进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以北方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为例,总结归纳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环境分析不充分、整体设计观念欠缺、逻辑分析能力训练不足等问题,提出以整体思维培养为重点、加强过程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学建立以空间形态设计为核心、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分析为出发点的整体设计观念,在此基础上细化教学主题,完善题目设置,围绕环境、行为、功能与空间设计等核心要素展开教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能力,调整教学过程和组织方法,理清教学主线,强化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组织形式,并将多种互动交流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作为城乡规划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了解、应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的重要学科平台,是城乡规划学跨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在华侨大学城乡规划系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合理的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协同教学、工程类选修课程的开展、开放式研究型规划设计教学的试行4个方面来说明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不同学科思想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9.
园林植物类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的特色与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和实用性强等特点。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在新工科背景下,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之间,共同交流、发展,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完善培养计划。本文介绍了其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的设置情况,论述园林植物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总结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科之间的交流,文章提出课程改革的构想。本文可为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类院系风景园林专业的园林植物类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升。2011年城乡规划学从建筑学二级学科中独立出来,正式被提升为一级学科。但在实践教学中,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始终沿袭建筑学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要求。文章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当前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城乡规划学的思维方式,并结合幼儿园建筑设计的课程教学,从调研、任务书的拟定、图纸内容和口头表达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学科特点和当前规划教育多种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以应用型数字化课程体系的完善为主导,从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发展趋势分析着眼,进而从城乡规划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入手,探索城乡规划学课程体系中的数字化课程的新定位和新方法。从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课程平台整合、国际联合教学以及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整合平台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提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应体现"四位一体"综合创用能力的课程目标。将"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全国城乡规划专业"7+1"联合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从校际协同、校内协同及校政企等多个层面阐述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实施措施,提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本科联合毕业设计改进策略,以期为地方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助推新工科建设下城乡规划教育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数据收集、研究方法及规划设计等发生了深刻变革,城乡规划也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推动了城市问题分析、城市空间管理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并在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与设计等多个层面进行方法革新,从而决定了规划结果的合理性。文章以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在分析大数据对城乡规划专业影响的基础上,从专业基础、技术手段、学科融合等方面分析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学科交叉、数据挖掘、区域特色、专业评估等方面提出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通过课程调整,增设大数据相关课程,提出专业课程改革举措,以期为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城乡规划教学如何匹配国土空间发展尤为重要。城乡规划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课程成果是直接检验其授课效果的高效工具。针对目前理论课程教学成果路径设置模糊、实践创新性不足、理论知识繁杂枯燥等问题,本研究面向新工科(人文维度、规模维度、政治维度、产业维度与人文维度)“五维形态”,将OBE理念分解为5个阶段运用到课程结构设计中,结合课程技术、规模、政治与人文成果形成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及素质模块,力求提升城乡规划专业理论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是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文章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加强规划专业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城乡规划专业研究生教育制度刚刚起步,与社会和专业实践需求存在矛盾的现状,归纳总结了八个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该专业教育制度发展的特征和趋势,分析了其专业教育制度与注册规划师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和变革,从制度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角度总结了相关经验,并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静 《高等建筑教育》2016,25(2):121-124
基于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城市定量研究已然成为当下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一股热潮。文章介绍了苏州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SPSS教学情况,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另外,文章还指出应重视城乡规划领域SPSS应用方面的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教育部针对工科专业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文提出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应当瞄准卓越工程师培养,通过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与教学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队伍、专业教学内容、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八个方面的改革,促进城乡规划专业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备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