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哈尔滨近代国际移民来源及哈尔滨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移民地的原因,运用建筑学中的举例分析、综合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论述了国际移民文化对哈尔滨近代城市建筑风格形成的作用,为繁荣哈尔滨建筑文化和哈尔滨城市风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富强  周旭丹 《山西建筑》2010,36(13):30-31
以国内外对风貌建筑保护区与城市意象元素的相关研究为依据,从城市意象元素方面对风貌建筑保护区改造更新做了一些探索,指出风貌建筑保护区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对风貌建筑保护区进行必要的保护、改造与更新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与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哈尔滨中心城区的总体城市设计是相应于总体规划阶段的宏观性城市设计。此项比较完整而系统的设计工作在哈尔滨城市规划史上是第一次,具有创新意义。[风貌特色]总体城市设计将哈尔滨中心城区的基本特色概括为:江岛风光,冰雪文化,特色建筑,多样格局。将中心城区共划分为7种风貌特色区:即自然影观风貌区、商业中心景观风貌区、铁路景观风貌区、居住景观风貌区、工业景观风貌区、教科文景观风貌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景观结构]城市景观结构体现为:一岛(生态绿岛:太阳岛);两轴(道路景观轴:经纬街、红军街、中山路、大直街、南通大街、学府路);三带(滨水风光带;松花江风光带、马家沟与何家沟生态廊道);四线(特色街道:中央大街、南岗地下商业街、教堂建筑旅游线、冰雪文化旅游线);五环(城市交通环:道路环  相似文献   

4.
视点导读 抚今追昔,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史同我国一些城市相比,历史很短,其建筑虽然大多从20世纪初开始兴建,但却别具特色。据史料记载,哈尔滨一度是27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集居地,华洋杂处,商贾云集,是中国近代的一座很有国际影响的北方大城市。城市的国际化,使得哈尔滨的近代城市建筑艺术异彩纷呈,为哈尔滨赢得了“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盛誉。其中,教堂建筑无论是建筑艺术水平,还是建筑数量和规模均占醒目的地位。它们成为哈尔滨城市文化特色和景观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哈尔滨犹太建筑遗存的现状调查分析,阐述了其历史、艺术、情感及旅游价值,提出了历史街区风貌保护及建筑特色的保护和利用策略,以展示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哈尔滨市是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虽然仅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建筑技术、艺术手段,使我市的规划建设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貌。特别是市区内的一批俄罗斯艺术流派建筑和西洋古典、文艺复兴形式建筑,赋于城市浓重的异国情调,其风貌曾给哈尔滨带来“东方莫斯科”的美称。近年来我们坚持了保护和发扬城市固有特色的指导思想,通过规划和管理,探索着行之有效的路子。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的早期建筑对城市独特风貌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哈尔滨早期建筑从如下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摩登式的火车站,著名的教堂建筑,造型雄伟的办公建筑,各具风姿的文化宫建筑,生动活泼的学校建筑,多种类型的住宅建筑。在对早期建筑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概括出哈尔滨早期建筑的七项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上海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其中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更新保护更是给予高度重视。然而风貌区内的大量历史建筑并未得到与规划要求相当的保护管理,风貌破坏甚至拆除重建的情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城市风貌以及居民生活条件。为了更好地对风貌区历史建筑进行重点保护、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改善民生条件,有必要在原有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对风貌区内的历史建筑进行进一步的价值甄别并制定对应的保护策略。本文将以位于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武夷路21街坊为例,通过引入二维分析法,以风貌区保护更新为评价导向,构建适用的价值评估体系对街坊内历史建筑逐一进行价值评估并分类,针对不同类别历史建筑的特点提出后续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厦门城市建筑风貌 ,并分析了当前建设中的m几种倾向 ,提出了对保护的思考 ,以期对厦门城市建筑风貌建设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遗产地建筑风貌代表城市的历史,是塑造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的重点。本文基于CNKI(中国知网)的核心期刊文章,对国内遗产地建筑风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发现国内研究更关注保护与规划、保护更新、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地域性等。在系统总结后得出,国内遗产地建筑风貌研究的方法多样、范围广泛、层次丰富。在未来,国内需要促进学科交叉、拓宽研究对象、坚持保护发展、提倡互助关系,以发展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上海城市近代建筑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景猷 《城市规划》1990,14(4):27-31,35
近代建筑是近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一些城市,如上海、天津、青岛、大连、哈尔滨等,都拥有相当数量的近代建筑。作为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的产物和构成今日城市风貌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近代建筑已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应该说近代建筑与古代建筑一样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但这一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期发表上海市规划院徐景猷同志和大连理工大学萧宗谊等同志的两篇文章,我们希望广大读者就如何挖掘、保护、利用我国的近代建筑文化发表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便在全国率先提出了优秀近代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明确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保护制度"。20多年来,已先后确定了4批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形成了由"文物、优秀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道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共同构成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体系。上海第五批历史文化风貌区申报已经开始,419处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118处风貌保护街坊、23处风貌保护道路的推荐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回顾中国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近代建筑遗产与城市风貌、城市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重视文化在近代建筑保护中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王少飞  范林 《工业建筑》2014,(2):166-170
青岛城市风貌保护区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城市发展历史、城市风貌特色、具体城市区域和建设地段现状入手。从对若干相关建筑设计实践项目的分析与总结看来,建筑规划设计应遵从与城市风貌保护区协调的原则,这种协调不是简单地对周边保护建筑进行复制和模仿,而应在建筑体量、比例和尺度、形式和风格以及材料和细部方面与原有建筑相呼应,同时又能自然地表达新建建筑应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青岛城市风貌保护区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城市发展历史、城市风貌特色、具体城市区域和建设地段现状入手。从对若干相关建筑设计实践项目的分析与总结看来,建筑规划设计应遵从与城市风貌保护区协调的原则,这种协调不是简单地对周边保护建筑进行复制和模仿,而应在建筑体量、比例和尺度、形式和风格以及材料和细部方面与原有建筑相呼应,同时又能自然地表达新建建筑应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欧洲多层面控制建筑高度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娃 《规划师》2006,22(11):98-101
建筑的高度是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沉积下来、表征人与空间关系的体现之一,也是各个城市凸显自我风貌特征的重要载体.对建筑高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是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和整体景观的重要手段.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在城市历史保护地区,出于景观、美学的要求,对建筑高度进行总体上的控制,并针对不同规划层面的保护对象和风貌景观,采用不同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以从建筑体量角度保护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上海卢湾区第47、48街坊地块这一集中反映上海近代独立式花园住宅风貌的典型街区的改造保护项目,阐述该项目从总体规划、环境与建筑单体等层面的坚持保护、发展、效益原则,达到建筑的居住功能得以提升、室内外环境改善,恢复风貌别墅原有的居住品质,成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风貌特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杨帅  朱毅 《山西建筑》2014,(7):230-232
对哈尔滨近代建筑窗饰造型及其起源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剖析,从哈尔滨近代建筑风格入手,继而对窗的发展历史以及哈尔滨建筑窗饰独特的风貌层层分析,例举了大量的例子,图文并茂的阐述了哈尔滨近代建筑窗饰的起源及其特色。  相似文献   

19.
该文论述城市文态环境建设和山水城市建设,从现实城镇建筑文化风貌创造中产生的弊病和经验切入,提出在实现城镇建筑文化风貌理想的途径中,要始终贯彻"保存、保护、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理念,这一理念也是实现理想城镇建筑文化风貌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及城市经济的提高,人们对保护历史建筑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升。对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求的历史建筑进行立面改造,使地方文化得以传承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哈尔滨老道外历史街区建筑立面改造项目为例,从提取传统建筑符号,协调建筑风貌,注重场所文脉精神等多个方面入手,以现代主义设计手法,探讨历史街区的建筑立面改造,目的在于掌握老化和更新之间"度"的智慧,复兴历史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