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旁路微氧污泥减量技术中好氧污泥在微氧池中的减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污泥减量效果与微氧池的污泥浓度(MLSS)、好氧污泥与厌氧污泥的比例(α)、微氧池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微氧池的污泥停留时间有关。当微氧池的α=2∶8、MLSS为10 000 mg/L时,减量效果最佳;通过不同MLSS和不同α值两组试验,得出在最佳值时的减量率分别为19.15%和19.61%。低ORP值条件下微氧池污泥颗粒细碎,中位粒径为20.24μm,而好氧污泥的中位粒径为32.18μm。同时,混合液中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含量明显增加。该工艺使污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内源呼吸和EPS的离解释放,从而实现了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将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CAS)与好氧—沉淀—厌氧工艺(OSA)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对污泥减量化的影响,分析了两种工艺对废水中COD浓度、COD去除效率、氨氮浓度及SVI值的影响,并指出OSA工艺运行稳定,抗冲击能力强,其引起的解偶联代谢能促进污泥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卢艳华  高旭 《市政技术》2008,26(1):50-52
在AO脱氮工艺的污泥回流系统中引入解偶联池,改造成为污泥减量系统.在主体反应区(缺氧区和好氧区)HRT为7.68 h,解偶联池HRT为6 h的工况下,获得了30.6%的污泥减量效果.在该工况下,解偶联池的引入对系统的COD去除效果、硝化效果没有影响,对反硝化效果有所影响,从而使得系统总的脱氮效果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针对序批式活性污泥与厌氧反应器组合工艺(SBR/OSA工艺),分析了污泥龄(SRT)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SRT分别为30、20和15 d条件下,SBR/OSA工艺连续运行9个月,在不影响出水水质的前提下,SRT=20 d时污泥减量率可以达到39%,污泥减量效果最佳。分析厌氧柱污泥上清液的多糖、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发现,厌氧柱内发生的污泥衰减作用是污泥减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开发一种既能降低污泥产率,又能保证污水处理效果的污泥减量技术,通过对比运行试验,考察了A/O脱氮工艺与OSA工艺的耦合工艺(A-OSA工艺)、腐殖活性污泥工艺与A-OSA工艺的耦合工艺(HS-A-OSA工艺)的污泥减量效果以及对有机物和营养盐类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HS-A-OSA工艺的平均表观污泥产率为0.13 g MLSS/g COD,比相同条件下AOSA工艺的污泥产率低23.5%;在有机物去除方面,HS-A-OSA工艺优于A-OSA工艺;通过腐殖活性污泥在好氧区的同步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协同除磷作用,HS-A-OSA工艺对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A-OSA工艺高5.93%、9.6%和9.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SBBR反应器充氧方式的调控来构建原位生物解偶联污泥减量系统,考察了充氧方式对SBBR反应器污泥产量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5℃、挂膜密度为45%、负荷为1 kgCOD/(m<'3>·d)、DO为5 mg/L的条件下,采用曝气30 min/停曝30 min的充氧方式能强化生物膜中的生物解偶联作用,构建出原位生物解偶联系统,污泥产率小,并且出水水质达标.当反应器分别采用曝气30 min/停曝30 min、曝气15 min/停曝15 min和连续曝气时,其平均污泥产率依次为0.03、0.07和0.08 kgMLSS/(kgCOD·d),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其污泥产率分别减少了90%、77%和73%.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减量化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在污泥减量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如工艺优化、低污泥产率工艺、OSA、投加菌剂等。通过技术原理和运行效果的分析,对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探讨了适合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8.
以污泥表观产率系数Yobs作为衡量剩余污泥产量的指标,通过向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中投加氯化铝(Al Cl3)、氯化镁(MgCl_2),研究了AlCl_3、MgCl_2对胞外聚合物(EPS)、Yobs及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Cl_3和MgCl_2浓度低于10 mg/L时,可以促进活性污泥微生物EPS的分泌,这是污泥表观产率系数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当AlCl_3、MgCl_2浓度分别低于最大污泥产量对应的浓度(15、10 mg/L)时,活性污泥反应器内COD平均去除率均较高;当AlCl_3、MgCl_2浓度均为5 mg/L时,COD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0. 34%和83. 64%。综上可见,控制Al Cl_3、MgCl_2浓度分别低于15、10 mg/L时,可以避开最大污泥表观产率系数区间和微生物受抑制的区间,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污泥减量化目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弧形导流板厌氧/限氧混合液半循环反应器,进行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污泥减量效果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中污泥混合液的循环速度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大,且污泥减量反应器的较佳运行条件为:循环速度为0.2 m/s,限氧区DO为1.0 mg/L,HRT为8 h。将减量反应器嵌入A/O脱氮系统的污泥回流旁路,进行了处理生活污水的连续流试验。嵌入减量反应器前后,A/O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相差不大,对TN的去除率增加,对TP的去除率受排泥量减少的影响而略微下降。嵌入减量反应器后A/O系统的污泥产率为0.23 gMLSS/gCOD,较对照系统减少约34.0%,污泥脱氢酶活性的平均值提高了约5.6%。经分析,污泥减量反应器的污泥减量机制主要为解偶联作用,其次为污泥在缺乏营养物时进行的代谢衰竭与溶胞。减量反应器中特殊的厌氧/限氧混合液循环,可使其在相对较短的停留时间下就能取得较好的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0.
HA-A/A-MCO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菌群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新型HA-A/A-MCO污泥减量工艺中水解池的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解池中微生物菌群呈多样性分布且优势菌群突出,有利于稳定产酸且为后续除磷脱氮提供碳源。通过菌种鉴定发现,梭菌属是水解池中起到产酸和污泥减量作用的主要菌种之一,乳球菌属是水解池中的专性水解酸化菌,梭菌属、芽孢杆菌属和乳酸菌属这三种具有产酸功能的细菌是回流厌氧释磷污泥时导致水解池VFA产量高的原因。厌氧释磷污泥回流进入水解池会携入不动杆菌属和俊片菌属等聚磷菌,且可以稳定生存繁殖,丰富了其菌群多样性;而回流好氧污泥会导致紫色杆菌属等好氧菌的大量繁殖以致破坏水解池兼氧或厌氧环境,削弱其菌种多样性,从而导致回流好氧污泥比回流厌氧释磷污泥的产酸效果差。  相似文献   

11.
在实地调查上海部分企业工业废水污泥产生量、污泥性质、处理及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上海工业废水污泥处理、处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技术标准和措施法规,使污泥的产生、处理、处置和环境保护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富阳八一污水厂污泥在热电厂焚烧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富阳八一污水处理厂95%的进水为附近40多家造纸厂排放的废水,针对污水厂污泥产量大(剩余污泥约5.2t/h,初沉污泥约16t/h)、填埋处理存在占地大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的问题,分析了将污泥在热电厂进行焚烧的可行性,并探讨了污泥的输送和投加方式。结果表明,八一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可全部运到相邻的热电厂与煤进行混合焚烧,理论上每台流化床锅炉最多可以混合焚烧3.9t/h的剩余污泥,实际运行中应控制剩余污泥的投量为3.5t/h;建议污泥采用卡车和稠污泥泵共同输送的方式。污泥混合焚烧具有控制简单、污水厂和热电厂间协调工作较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健全、科学的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标准体系,难以指导污泥处置的实践,阻碍了我国污泥处置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对我国和经济发达国家污泥处置标准体系的对比研究,找出了我国在污泥处置标准体系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了我国污泥处置标准规范体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污泥热干燥工艺的应用进展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干化设备的研究进展、常用工艺类型及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种工艺设备的优、缺点及技术难点,归纳总结了污泥干燥设备选型和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点。强调能耗和系统安全性是衡量污泥干燥设备的关键因素,其中能耗应从热源和干燥工艺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来降低热损失以提高干燥效率;对于污泥干燥设备安全性的控制,则应从降低粉尘浓度和含氧量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对天津市东部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进行干化、资源化的处理处置措施,设计采用以煤粉为燃料的转鼓污泥干化设备进行污泥干化,并以干化污泥作为水泥厂的替代燃料,力求因地制宜地解决天津市日益严重的污泥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绍兴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的改扩建设计,设计中对现有污泥处理脱水构筑物及设备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其污泥脱水性能较差的问题,充分发挥了现有设施的处理能力,污泥预处理能力达到350 tDS/d(83%含水率污泥为2 059t/d),新建处理能力为370 tDS/d(80%含水率污泥为1 850t/d)的污泥处理设施,全厂污泥全部处理后外运处置.  相似文献   

17.
真空式污泥处理干化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钦 《福建建筑》2007,(11):102-104
参考日本真空式污泥处理干化床处理技术,对福州市城门水厂小型干化床进行抽真空改造实验,总结了实验结果,并对福州西区水厂现有干化场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tail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UK potable water supply organisations, which was undertaken in 1998 on behalf of UK Water Industry Research. An extrapolation of the data indicated that, in 1997, about 131 000 tDS of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 were produced in the UK. The relevant methods and associated costs are reported. A number of companies are using, or developing, novel waste-management methods for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s, such as incorporation into bricks and spreading on agricultural land, and thes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汉堡科勃兰霍夫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先浓缩,然后消化、脱水、干化,最后焚烧的处理工艺,实现污泥循环处理模式。该模式在污泥焚烧发电的同时,利用污泥焚烧的热量干化污泥,实现了外加燃料需求量为零的预期效果,并且提供了污水厂所需用电量和用热量的60%和100%,极大地提高了污泥处置的经济性,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20.
臭氧破解活性污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鼓泡型臭氧接触反应柱,探讨了臭氧氧化对活性污泥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初期MLSS降幅不大,在臭氧投量为0.04~0.10 gO3/gMLSS阶段,臭氧直接作用于污泥,MLSS下降明显;MLVSS呈现与MLSS类似的下降趋势;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MLVSS/MLSS值从初期的0.75降至试验末期的0.60。臭氧溶胞引起上清液中SCOD浓度的上升,但同时由于臭氧的矿化作用导致其增加量低于经验值,为0.628 4 gSCOD/gMLVSS。另外,上清液中硝态氮和总氮浓度呈上升趋势,氨氮浓度先上升后下降,在臭氧投量为0.08 gO3/gMLSS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