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9)
平面构成课程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抽象形态要素的造型能力。以往的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忽视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与建筑学专业特点的联系不够紧密。该文立足建筑学专业学科特点,进行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构建建筑学专业特色的平面构成课程,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房屋建筑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建筑物平面设计、空间设计及建筑物构造等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课程需求,文章提出"1+4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同。这种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重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校实践性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3+1"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3+1"的课程群建设,将一元化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课内课外、学期假期、校内校外三大板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产品设计课程群的建设,将学科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应用与实践模块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沟通与表达的能力、专业设计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满足企业对于专业性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为例,从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建成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培养"基本攻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道德良好的建筑师"为特色的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介绍学院(独立学院)采用"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即Ⅰ年建筑设计基础教学模式、Ⅱ年建筑设计主干课教学、Ⅰ年建筑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近年来,学院实践中以"Ⅰ+Ⅱ+Ⅰ建筑教学模式"培养能掌握建筑学学科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熟练掌握建筑设计规范、构造大样、建筑施工图深化设计,具有较强市场服务意识的应用型建筑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基于交流的"场环境"对建筑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当前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主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学专业设计系列课程"场效应"教学模式及其实践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8)
图案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并为之后的专业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图案设计课程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装饰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与设计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它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研究思考城市问题的能力,但因课程内容理论性过强,该课程教学一向是一大难点。文章通过剖析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探析建筑学专业学生课程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参与互动型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筑构造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文章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探讨了建筑学专业学生建筑构造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21)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开设素描课程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艺术造型基础。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描教学模式明显异于艺术设计专业,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教师应通过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形体塑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9)
微机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强、学生反映相对难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索微机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技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分层次、模块化、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体系,探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相似文献   

11.
《建筑设计四》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对培养建筑设计及相关行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探讨该课程如何树立为人民做好设计的专业价值观与思政建设目标,提出在课程中引入工匠精神、责任意识、生态文明、审美素养等思政元素,以OBE理念组织教学。以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优秀设计案例及专业知识实际工程应用内容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识工程问题、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式、竞赛嵌入式、线上线下辅导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保证支撑毕业要求的所有指标点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学的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12.
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探索开放式联合教学模式,提出建筑学专业高年级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创新课程建设的内容和方法。引入系统理论,通过要素层次分析、系统复合构建、课程关联建设等方法,在综合分析、创新设计、合作沟通、表达汇报构成的"能力框架"导向下,根据专业教学主线构建"中外联合、学研结合"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并提出训练学生建筑学整体思维的特适化教学组织方式,以及融入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其较强的理论性一向是该课程的教学难点。笔者通过多年来对该课程教学反思,认为通过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认知城市、分析城市的综合思维能力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思维的特点,提出面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以提高逻辑思维和综合设计思维为核心、以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全面建筑观的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4)
美术专业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对其个人发展与专业发展都有很多影响。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美术专业教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一直不断变化,色彩造型作为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在人们的审美进步中发生变化,对于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探讨美术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方面针对学生色彩造型能力的提升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色彩,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22,(1)
文章结合高校自然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编排、课堂互动形式设计、课外项目实践和课程考核等四个环节,构建了"课堂+项目"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同时,以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的基础课程——综合自然地理学为教学案例,探讨"课堂+项目"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高校自然地理学科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课堂+项目"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知识应用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普通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中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状态,导致课程间出现"1+12"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具体实践,以实例探讨"课程组合教学"的指导思想、成果展示与任务更新。通过将建筑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教学,以期达到在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1+12"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在高年级才引入设计院实习等具体实践环节来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笔者以建筑学一年级建筑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建筑学专业低年级基础课程教学阶段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目标,强调学科前沿引导、设计实践与基础教学一体化,提出一核两翼三维一体的教学方案,以及适宜初学者的认知—体验—研究—实践—反馈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入学之初就能在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开始具备对学科前沿的敏感度与工程实践意识,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础建筑设计》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主干设计课程的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学生接触建筑学的敲门砖,是培养学生的建筑学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建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课程。以该课程为例,应用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通过课程场景营造、学习目标预定、教学工具引入、教学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使教学游戏化、综艺化,引导师生进入"心流"状态艺术氛围的教学方法探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并最终达到幸福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的素描教学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绘画方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客观事物表象把握能力和审美意识。设计素描的引入是适应专业特点所做的教学改革尝试,以加强学生设计思维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2)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即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外语特色,培养国际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实践型队伍。总结了大连大学旅游管理专业"3+1"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成效,即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更新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产教融合发展;增强学生就职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