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既有数据中心为模型,选取20个位于不同地区的典型城市作为样本,比较了不同地区应用间接蒸发冷却冷水系统和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计算2种冷源系统的PUE及空调系统全年耗电量,分析了间接蒸发冷却冷水系统在不同地区的节能规律及其相较于传统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的节能潜力和经济优势,给出了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适合在我国推广的地区,为不同地区数据中心冷源系统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weather tool软件对适合蒸发冷却空调应用的20个城市,在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后的热舒适率进行了分析,并对部分城市提出了蒸发冷却空调应用的优化方案。对蒸发冷却设计分区的4个典型城市应用蒸发冷却空调的热舒适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位于高湿度地区的重庆市不适宜采用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方案,对其进行了2种蒸发冷却空调设计方案的对比,结果显示,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相结合空调方案的制冷系统季节能效比较传统一次回风机械制冷方案提高了54.1%。  相似文献   

3.
设计研发了1种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对其性能参数变化规律和气候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蒸发冷却理论,研发了1种将直接蒸发与间接蒸发相结合、多级蒸发冷却的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通过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进风干湿球温度、出风温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得到了出风干湿球温度随室外气候干湿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基本规律;然后,根据机组性能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北京、西安、广州和福州4个城市的气象数据,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全年制冷期内,典型地区应用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出风温度低于26℃的时间均在94%以上,这表明新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作为承担显热负荷的技术手段,可适用于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特别对于湿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可全年采用该类空调机组实现制冷,节能潜力显著。  相似文献   

4.
黄翔  夏青  孙铁柱 《暖通空调》2012,42(9):52-57
提出了蒸发冷却空调术语标准化的基础性框架,按照技术形式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分为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复合空调技术及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技术;按照产出介质(获得冷量)形式分为:风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和水侧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并结合相关机组设备探讨了这些术语的定义,以图文形式介绍了各种蒸发冷却技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四级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阻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中,送风机是主要的耗能设备。以西安地区的一台5000m3/h风量的四级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为例,通过实际测定各个功能段的阻力,得出该四级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的阻力,为选用四级蒸发冷却组合式空调机组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三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阻力。  相似文献   

6.
对新疆某数据中心水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监测,分析了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间接段、淋水填料段性能随环境参数变化的规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系统运行模式的切换条件。夏季典型日测试结果显示,机组出水温度为13.1~16.9℃,冷源系统冬季能效比为14.8,春夏秋季能效比为7.3。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藏区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迅速,其能耗和全年产生的热量亦大规模增长。为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本文以西藏拉萨市某数据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一期工程空调系统进行实测分析,建议在二期工程建设中采用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采用焓差实验室模拟藏区室外条件,对机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针对系统的节能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机组蒸发冷却模式下填料最佳淋水密度为1 800 kg/(m2·h),最佳运行风速为2.4 m/s;虽然藏区低大气压力有利于提高机组直接蒸发冷却效率,但机组实际制冷量受到较大影响。机组热回收模块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机房机柜装机率为100%时,热回收量最高可达264.78 kW,具有显著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冷水空调系统与间接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技术经济特性,对他们进行了建模计算。综合对比分析了2种空调系统在全国主要典型城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冷水空调系统在优化的运行控制策略下可以取得较高的节能率,温和地区及北方电价较高地区应优先推广间接蒸发冷却技术。  相似文献   

9.
对中等湿度地区实际工程中的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在不同季节开启不同功能段时的冷却效率进行了实验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过渡季还是夏季,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率的最大值超过80%;制取相同冷量,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的EER是机械制冷空调机组的3倍以上,只要运行合理,机组能耗可以降低5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对西安某数据中心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过渡季节的运行参数进行了测试,得到了温度、相对湿度、风量、制冷量等参数。结果表明,间接蒸发冷却器效率为58%,直接蒸发冷却器效率为86%,间接-直接两级蒸发冷却器效率为115%;风机、风管温升形成的负荷占总冷负荷比例为24.28%,其对总冷负荷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蒸发冷却空调适用性分析常忽略蒸发冷却空调实际室内状态点及机组效率综合影响,造成民用建筑中的蒸发冷却技术类型适用性与传统蒸发冷却气候适用性出现不完全匹配问题.本文以现有蒸发冷却气候适用性分区为基础,结合energyplus计算西北旱区各城市、乡村居住建筑冷负荷,综合考虑室外气候参数、实际室内状态点及各技术效率限制,得到西北旱区不同气候下与建筑类型相匹配的蒸发冷却技术类型.为在工程中直观表达,将依据冷负荷分析的结果以建筑面积展示.结果表明:蒸发冷风扇的适用性随建筑面积和室外湿度的增大而减弱;蒸发冷气机的适用性在室内温湿度要求不严格时可大大扩展;直接蒸发冷却机组不能直接满足居住建筑室内状态设计要求;各级间接冷却机组可以满足西北旱区绝大部分城市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3种常见的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空调系统。实测了宝鸡市游泳馆观众区蒸发冷却-机械制冷联合空调机组的运行性能,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整改后的测试结果表明:间接蒸发冷却平均效率为61.4%,直接蒸发冷却平均效率为82.5%;单独运行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系统,平均温降为9.5℃,减少了机械制冷的运行时间,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蒸发冷却通风空调技术应用于数据中心的优越性,及其在绿色数据中心建筑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中等湿度地区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通风空调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中等湿度地区西安某数据中心采用蒸发冷却通风空调进行节能改造后,全年节电179180 k W·h,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蒸发冷却水机组的结构类型进行总结,并对这几种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参数进行了对比,最后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得出表冷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露点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的出水温约为16~18℃,满足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对比了几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特点,并指出管式间接-直接组合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主要形式及分区依据。着重对新疆、甘肃、山西等地的管式间接-直接两级或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提出实际工程中机组运行出现的问题,并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蒸发冷却在站房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并以温湿度独立控制为出发点,对高架候车厅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采用多级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地面辐射供冷系统及全回风运行的常规空调机组共同承担室内热湿负荷,配合使用间接蒸发冷水机组加电动压缩冷水机组的复合冷源分别向其提供空调冷水。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制备冷水,解决常规间接蒸发冷却系统风道占用空间大、风机耗电高的问题,是在干燥地区推广应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关键.介绍了间接蒸发冷却冷水制备技术的原理、研发机组的实测性能及其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综述了目前间接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状况和推广前景.所研发的间接蒸发冷水机出水温度16~19℃,达到室外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的平均值,可作为空调的冷源.这种间接蒸发冷水机及其系统在西北地区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结合间接蒸发冷却与多联机空调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式水冷多联空调系统,介绍间接蒸发冷却式水冷多联空调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分析了此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可实现的功能及系统的设计方法,并以乌鲁木齐地区某医院为例,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式水冷多联空调系统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中湿度地区夏季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联合使用中,间接蒸发冷却对室外空气先预冷后与回风混合以及先与回风混合再预冷对机组整体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从风系统平衡、热湿平衡及能耗方面比较了两者的优劣.研究了过渡季节及冬季的运行模式,为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在中湿度地区全年空调运行处理模式优化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我国的适用情况,基于直接和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的不同极限温度,根据蒸发冷却驱动势、使用蒸发冷却降低冷却需求的潜力和所需空调制冷时长,提出了直接和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冷却潜力指标和空调需用时长指标,通过k-means聚类算法统计分析了我国270个气象台站典型气象年的指标参数。得到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我国的适用区域,并对其适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为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推广及设计初期系统形式的选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