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西安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以冬季供暖日为时间节点,利用现场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供暖前宿舍室内热环境较差主要由于室内温度偏低。而供暖后,影响宿舍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变为室内湿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寒冷地区典型城市北京为对象,针对冬季集中供暖时期住宅建筑频发的过热现象,探究供暖前后不同室内热环境下的人体热舒适规律。本次调研共对32户住宅开展了连续14 d的现场测量和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48份。结果显示:供暖前室内环境温度偏低,居民热感觉偏冷,对于相同室温,供暖后可接受度和满意率比例明显高于供暖前,对偏冷热环境的接受度也更高;供暖后并不是室温越高可接受率越高,室温在20~24℃之间时可接受率均接近90%,当室内过热(>24℃)时,可接受率明显下降;具有偏冷热经历的人群对供暖后的室内热环境满意度明显更高;此外,调研结果表明集中供暖后室内温度明显提升,约25%的住户室内温度高于24℃,同时居民着衣量显著低于供暖前。  相似文献   

3.
针对西北地区村镇建筑,以问卷调查方法对其有无采暖,外墙和外窗热工性能以及人们对室内热环境的主观评价等状况进行了分析,以现场测试方法对其典型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反映了该地区村镇建筑热工的基本状况,测试结果反映了该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较差的事实,且分析了造成此状况的原因,给出了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北方某住宅为例,对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卧室、起居室、厨房、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的温湿度,提出了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建议,解决了北方住宅热环境质量差、采暖能耗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墙体内表面温度、墙体热阻等方面入手,对北方某办公楼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实地测试,提出了室内环境的优化设计策略,有利于提高北方办公建筑的室内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6.
北方炕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陕南山地典型的带炕生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现场测试的基础上进行了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研究,给出了陕南山地民居在传统围护结构保温做法下火炕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定量评价,指出了火炕对室内热环境的贡献以及火炕对北方乡村民居冬季采暖的重要性。另外分析得出居民生活习惯也是影响室内热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数研究者已对皖南传统形式的合院进行了冬季室内热环境的研究分析,但单层独栋形式的早期普通民居在山区中仍大量存在,且多数有老人独居,对冬季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要求很高。本文通过对此类型单层民宅地实地实测及对比分析,发现其由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导致冬季室内温湿度波动大,室内热环境舒适性低。同时,本文进一步通过模拟分析对比,以全年累计冷热负荷指标变化为依据,提出对围护结构进行改造以改善舒适度的建设性方案。结果表明:外墙与屋面分别增设60mmXPS挤塑板和80mmXPS挤塑板能够经济高效地改善此类型房屋的冬季室内热环境,在不给居民造成太大经济负担的同时,达到提高生活舒适性,降低建筑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迪庆州藏族农村民居冬季的室内热环境,选取当地典型阳光间围合方式的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环境测试,对当地民居阳光间围合方式的热环境效益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增加阳光间,将产生更高的建筑生态效益。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和软件模拟验证,提出阳光间的量化改善措施,为该地区冬季室内热环境研究提供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天津地区农村建筑的特点及农村建筑特殊的采暖方式,选取5户典型农宅进行现场测试。基于测试数据,利用PMV数值分析方法及灰色系统理论方法把测试的结果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农宅室内温度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变化趋向相同;PMV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实验阶段1号农宅即采用土暖气,燃烧材质为大同煤的供暖方式的室内热舒适度概率最大为58.6%;利用灰色综合评价的方法并进行相关计算后表明:实验阶段3号农宅即独立的水电暖气片供暖方式的室内空气品质均为未污染,空气品质优良。通过对天津地区农村建筑采暖方式的测试分析,对今后农村采暖方式的选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北京地区冬季室内人体热舒适性及热适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室内环境参数,同时调查了受试者的热感觉。结果显示,室外温度对人的热适应性有显著影响。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使人们形成对偏冷环境的适应性,此时如果室内温度过高,人们对低温的适应性将被破坏,反而感觉不舒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供暖前后宿舍内热环境差异及其对学生睡眠热舒适的影响,在北京某高校实地调研了8个不同朝向宿舍的室内热环境,并采用问卷调研和睡眠手环监测结合的方式获得了16名高校学生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表明:供暖前宿舍内夜间平均温度为(18.6±1.1)℃,供暖初期为(20.2±1.4)℃,满足标准要求;实测期间宿舍夜间相对湿度高于30%,满足舒适度要求;床褥系统总热阻约为3.5~4.9 clo,其中,睡衣热阻大约为0.03~0.40 clo;供暖初期受试者睡前热中性温度为18.0℃,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6.0~19.8℃,早晨醒后倾向更暖的环境;睡前热感觉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关联,当受试者睡前热感觉偏暖时,睡眠满意度及深睡眠比例较高,有利于睡眠。  相似文献   

13.
姜蔚 《低温建筑技术》2003,(6):78-79,71
对我国北方冬季室内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穿衣量与人体感觉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并对他们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穿衣热阻为 1 0clo左右、室温为 2 1~ 2 2℃、相对湿度为 4 0 %~ 5 0 %时,人的感觉舒适。调查数据也表明,近几年哈尔滨居民的居住空间也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对为数众多的可变因素作快速的定量分析,预测设计的效果。因此就有可能对多种设计方案作技术经济比较,使设计优化,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降低建筑成本。本文仅讨论使用计算机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室内热环境和节能问题。 一幢建筑建成以后,内部热环境是否宜于  相似文献   

15.
16.
王登甲  刘园  刘艳峰 《暖通空调》2021,51(8):44-49,69
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供暖竖板结构,具有调节灵活、热响应快、节省地面空间、卫生条件好等特点.针对该新型多孔供暖竖板,搭建了全尺寸性能分析实验室平台系统,测试了不同供水温度、孔口直径、布孔密度等关键因素影响下的辐射、对流供暖特性及室内热环境分布规律.从结果可见:对于竖板传热性能增强方面,供水温度影响最为显著,孔口直径、布孔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主观调查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连地区冬季多层民用住宅室内热湿环境状况,并从建筑围护结构与室内热湿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在散热器间歇供暖条件下,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蓄热性、气密性、楼层位置和朝向等因素对室内温湿度、居住者热湿感觉以及居住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2008年冬季期间在辽宁省沈阳市进行的冬季办公室室内热湿环境问卷调查与测试,通过对办公室人员的着装情况、办公人员对室内环境满意程度和其他主观感受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到了沈阳地区冬季办公室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参数,分析了该地区人们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自身的适应性,其热舒适等感觉的不同.同时问卷还涉及到了办公室室内声环境、光环境和室内空气质量等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9.
刘畅  陈超  蔺洁  谢静超  倪禹  尹鹏  严乐 《暖通空调》2023,(5):153-157
本研究于2020年1月16日至10月30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及部分华中和华东地区典型城镇冬季集中供暖住宅热环境现状开展了调研与分析。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热用户建筑概况、供暖方式及收费方式、室内环境温度、家庭成员、人员衣着、房间温度偏低时的应对措施等。调研结果表明:东北、西北地区约6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华北地区约40%以上的调研热用户房间供暖温度高于22℃,调研热用户多是春末初秋的衣着方式。进一步研究了冬季室内人员在可接受的“轻度冷暴露”温度条件下的人员衣着方式,以期为满足简约舒适热环境的绿色低碳供暖方式的提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测调研结果,分析了重庆地区住宅冬季室内外热湿环境、人体热感觉及建筑外围护结构现状。结果表明:虽然重庆地区居民对冷环境的适应能力比理论上强,但冬季室内热环境恶劣,需采取一定的供暖措施,且居民对冬季室外热湿环境变化的反应较敏感,在选择供暖设备的时候,需考虑其连续性及波动性。通过对重庆地区供暖现状及常见供暖方式的分析,发现常见的3种供暖方式均存在舒适性较差的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