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2)
<正>随着当前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幼儿园越来越重视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教师在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的同时,却困惑于如何有效进行自主游戏的指导?怎样才能让教师的有效指导促幼儿自主游戏水平的提升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一谈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指导的几点策略:一、游戏场地改造打开自主之门户外游戏场地对游戏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不仅影响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更影响幼儿游戏的有效性。多样性的户外场地是开展游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住小区中的户外游戏场地不仅为儿童的户外游戏提供场所,为儿童间的交流提供机会,而且还可以增加社区的活力,改善城市环境.在查阅了3方面的文献:物理环境对于儿童成长的影响、户外游戏场地的益处以及城市居住小区中室外环境重要性的基础上,以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河畔新城"小区中的儿童游戏场地为例,提出了城市居住小区中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游戏中成长:英国的儿童游戏环境营造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为儿童营造有益于成长的城市环境已经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游戏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方式,保障儿童游戏的权利、创造自由安全的游戏环境是整个社会的必要责任。英国通过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为儿童建设游戏友好的城市环境,充分保护儿童游戏权利,提供多样的游戏空间与丰富的游戏机会。通过回顾英国儿童游戏环境的发展历程,提炼出政策制定、空间营造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经验,包括威尔士、英格兰与苏格兰的儿童游戏政策,城市中正式与非正式游戏空间的营造特点,以及由游戏组织、游戏工作者、社区与家庭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广泛社会支持,并从这3个方面为我国儿童健康发展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触媒理论对存量时代的社区更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具备复合性、凝聚性、链接性特征的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有着明显的触媒潜质,然而老旧社区的儿童游戏场地却普遍存在弱势化、同质化、碎片化等问题,其触媒效应未被完全激活。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从触媒打造、载体构建、效应发挥三个方面对老旧社区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进行多维建构,激发整个社区活力与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5.
陈传荣 《四川建筑》2009,29(5):31-33,36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的媒介。儿童游戏先决条件是有合适的儿童游戏场地,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场所,为儿童间的交流提供机会,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戏场地作为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儿童在校园之外的一个重要的生活空间,它的宗旨是给儿童创造安全、舒适,寓教于乐的户外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霞   《中国园林》2020,36(3):86
近年来,儿童游戏场地规划设计和建设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场地更能促进儿童生理及心理的健康成长。聚焦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介绍英国研究者Woolley创建的儿童游戏空间游戏价值评测工具的构成和应用方法,总结游戏价值与游戏空间设计的关联。采用该评估工具对中国成都市主城区10个儿童游戏空间进行评测、分析与总结。最后,基于中国儿童游戏场地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从2007年开始展开由政府主导的邻里更新计划(NRP),以提升老旧组屋的居住品质,促进邻里交往。文章通过梳理新加坡组屋户外环境的发展脉络和更新背景,以大巴窑地区的邻里更新项目为例,总结其较为成熟的户外环境更新的组织流程和改造策略,进而对中国目前广泛开展的"自上而下"的老旧住区建筑户外空间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儿童友好型”社区为视角,通过对北京小区户外游戏空间的调查研究,就社区中儿童户外游戏空间“提升各年龄段儿童友好度”“提升社会与儿童友好度”“提升自然与儿童友好度”3个方面提出策略指引。  相似文献   

9.
温笑然  黄蕾  杨艺红 《园林》2019,(6):87-91
幼儿园作为儿童除家之外最熟悉且长时间活动的场所,其户外游戏场地是儿童为数不多能够与大自然接触的地方之一,不仅提供娱乐场所,更是他们与自然交流的第二课堂.本研究以南京市某幼儿园为例,以游戏场地分类为基础,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记录等研究过程,分析儿童与自然元素介入的游戏场地、游戏种类的互动性,为自然元素介入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的构建提出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儿童营造健康且有益于其成长的环境已成为当下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必要部分。城市中儿童游戏空间的设计多种多样,但国内外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意识到"接触自然"对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这也得到了欧美国家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证实。儿童游戏空间中的自然元素毋庸置疑成为城市公园设计的重要因素。基于国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探索中国城市公园内儿童游戏空间中自然元素的应用情况,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个城市中87个城市公园的儿童游戏空间进行调研,尝试弥补国内儿童友好型城市中游戏空间的空白,以期提升未来儿童友好型城市中公共活动空间的营造质量。研究发现,国内儿童游戏场地具有普遍自然性不足、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采用丰富的自然材料来提高游戏场地的自然性,同时应尽快推出相关设计导则或规范。  相似文献   

11.
古博闻  周晨 《山西建筑》2010,36(17):15-16
从儿童的角度看世界,在认识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建设现状,分析并提出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原则,以期创造真正满足儿童天性的富有价值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儿童在城市空间中的自由出行范围是评判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儿童的自由出行范围通常由儿童的父母严格管控,在此情况下,"户外居家活动范围"(home range)这一概念为描述"在父母允许的情况下、儿童以家为起点可以独自前往活动的范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就此课题,世界范围内的研究都指出相似的结果:随着城市化进程深入,城市儿童的户外居家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在这样的背景下,该研究于英国英格兰地区的谢菲尔德市进行,主要通过半构建式访谈的形式,辅以不同年代的地图档案,分别对居住在城郊的两个家庭的三代人进行了深入的采访。对比三代人描述的童年经历,结果显示,儿童的户外空间使用体验在以下四个维度均出现了消减:儿童的户外居家活动范围,儿童使用的户外空间类型,户外游戏的种类,以及户外游戏伙伴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少年儿童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希望,儿童自然式体验游戏场地作为儿童游戏娱乐活动的重要场地,是国家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营建优质的儿童户外游戏活动环境,能使儿童娱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感官感受、健全品质,从而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亦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与自然结合的儿童游戏场建设逐渐成为发展的一大趋势[1]。文章旨在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美国ISI的Web of Science两个国内外较权威的网络学术平台,辅以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对于相关自然式儿童游戏场的文献进行收集统计及归纳,以了解相关学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于现有相关理论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和批判性学习,以期探寻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环境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婴幼儿人口快速增长,我国重视儿童健康成长的程度日益增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完善建设迫在眉睫。文章采用调研访谈的方式,通过对中国首都北京和江浙沪地区城市的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进行研究,关注儿童及其看护人的使用需求,对城市户外休闲体育空间进行分类,并进一步从政府、设计工作者、运营方三类人群的角度提出设计策略,以期为以后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周扬  关经纯  钱才云 《中国园林》2022,38(7):115-12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系统化认知儿童日常户外行为需求及其与社区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具有紧迫要义。基于儿童视角,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调研儿童日常户外行为特征、户外空间需求和满意度,从场地空间、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和边界空间4个层面采集社区建成环境各要素属性,经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儿童户外行为及满意度建成环境的关键指标,包括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积、周边建筑密度、步行道路连接度和边界空间出入口密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社区户外空间儿童友好度的指标建议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16.
刘涟涟  高莹 《室内设计》2019,(5):100-108
我国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社会、交 通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儿童在城市 户外空间的游戏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创建具 有吸引力的城市户外公共儿童游乐场,保障孩 子自由游戏的权利是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的 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儿童游戏空间相关定 义、游乐场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解读 与回顾;进而,以德国为例,详述了德国儿童 户外游乐场的规划过程、建设标准和设计特 征;最后,概述了德国儿童户外游乐场的服务 与管理措施。借鉴德国城市户外儿童游乐场 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经验,将为我国城市推进 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建设,实现儿童友好型城 市与社区,提供有效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儿童游戏场地系统规划探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焰文  肖毅强 《规划师》2001,17(1):84-86
针对我国目前儿童游戏场地发展的落后现状,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并通过对儿童游戏行为、儿童游戏场规划原则及游戏场地规模、内容等规划要求的分析,阐述儿童游戏场地系统在市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城市规划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要“隔代抚育”已成为我国城市家庭规模小型化背景下的普遍选择,祖辈家长深度参与孙辈儿童的日常陪护,为代际共享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全龄友好”社区的营造在我国城市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该研究通过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方式,对老旧社区中的代际陪护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结果发现,相较于看管更严格的陪护方式,交流更多的陪护方式对儿童在更加多样的户外空间进行更加丰富的户外活动有更显著的积极促进作用,基于以上成果,研究对更加高效、高质的全龄友好型社区提出建设意见,以期为高密度城市老旧社区更新中的代际共享型环境营造提供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城市公园的主要使用者之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地的空间布局逐渐演替。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的60个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类型学方法总结场地不同时期的空间布局特征,得出我国儿童游戏场地发生了从游戏设施空间几乎直接决定场地空间布局,到通过多种空间的协调、融合来共同影响和决定场地空间布局的演替,且空间布局趋于合理性、自然性和美观性,进而从家庭结构转变、相关政策出台和设计理念更新等影响因素阐释使其发生演替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此次研究弥补了我国在此方面的不足,同时为设计师设计出更为合理且顺应发展与演变趋势的儿童游戏场地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导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自然教育内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幼儿园作为自然教育载体的重要意义。以3所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场地改造设计实践为例,阐述了对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进行自然化设计营造的过程及方法。从植物配置、水景营造、景观小品、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幼儿日常教育的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