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险分析是减小岩石公路隧道事故发生率以及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但是事故资料的不完整性和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都给风险分析带来困难.针对岩石公路隧道洞口失稳事故,使用风险分析中常用的专家调查法进行调研,并采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批量处理,得到洞口失稳事故致险因子的风险等级和重要度排序,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可为施工阶段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杭州某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地质条件复杂、埋深大、上部临江等特点,分析了砾石地层冻结孔施工、冻结施工及冻结孔割除过程中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伴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公路隧道大规模的建设.由于我国公路隧道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在设计理论和修建技术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公路隧道建设中还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其中塌方是最为常见的工程事故.造成塌方的原因有地质因素和设计、施工因素,但地质因素是根本性的.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全面、细致的分析、识别隧道塌方风险进行,对施工过程中针对性的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和风险监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选华 《城市建筑》2014,(21):325-325
电力隧道工程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投资高的特点,本文对某电力隧道进行了环境风险分析,希望能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风险分析的公路隧道防火安全等级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对公路隧道多种潜在运营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基于多因素风险分析的公路隧道防火安全等级划分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标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给出了与等级相应的公路隧道防火安全设施配置标准,以期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公路隧道防火安全设计提供参考;以江西省九岭山特长公路隧道为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6.
电力隧道工程具有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周期长、投资高的特点,本文对某电力隧道进行了环境风险分析,希望能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中环线虹许路一北虹路下立交工程设计采用管幕结合箱涵顶进——有中继间的推进工法施工,是我国第一次引进管幕工法施工,也是世界上在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的最大、最长的管幕法工程,其工程规模大,工艺新颖,工程地质条件差,存在很大的施工风险。运用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饱和软土地层中施工管幕法隧道时在管幕顶进精度、管幕顶进阻力、地表沉降(隆起)、管幕损坏、管幕水密性、管幕锁口连接以及箱涵开挖面稳定、箱涵损坏、箱涵方向控制、管幕下沉、箱涵安全出洞、地面变形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得出了工程的总体风险水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由于水下隧道位于江河湖海之下,纵坡呈“U”型或“V”型等特点,因此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文中对水下隧道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着重总结了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水下隧道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并对水下隧道重要阶段的风险提出了应对措施.最后对水下隧道风险管理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牟丹 《山西建筑》2012,38(19):208-209
以山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ANSYS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台阶法施工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探究了该工法开挖隧道时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得出了地层最大沉降主要发生在上台阶开挖后,约占70%,台阶法施工应减少分布开挖,上下台阶错开一定距离,预留核心土等有益结论,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应祥 《中国建材》2020,(1):118-120
风险管理工作会影响隧道施工的进度,所以要在隧道施工之前进行有效管理,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风险管理工作要符合设计要求,并在施工过程中确定施工参数。控制风险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为隧道施工技术提供降低风险的决策基础,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加资金的可用性,提高隧道建设的风险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公路沿线遭遇滚石的风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山区内大量公路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滚石问题。显然,公路沿线遭遇滚石的风险分析对滚石灾害的分区与防治资金的优化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在工程地质力学综合集成方法论(EGMS)的指导下,由现场调查、专家经验、理论分析等结合得到了困难条件下滚石发生频率的估计方法。假定一个滚石区范围内的人类活动和潜在滚石在时间和空间上为均匀分布,利用贝努力公式给出了静止车辆、移动车辆、行人等情况下遭遇滚石的概率计算方法。由遭遇滚石的概率及承灾体的易损性分析,可进一步得到公路上车辆和行人经过不同滚石区时受滚石冲击而致命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2.
岩石隧道工程风险浅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岩石隧道修建突飞猛进,如何减少事故发生率,减少灾害损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事故资料的不完整性以及风险因素的不确定性都给风险分析带来了困难。借鉴了日本等国家20a来有关岩石隧道事故灾害的统计资料,对目前岩石隧道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归类,并给出了处理措施。同时还讨论了风险分析的方法在岩石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风险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BP神经网络反演隧道围岩力学参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BP神经网络对公路隧道新奥法施工过程中围岩力学参数的反演分析进行了研究,通过隧道有限元方法得到了网络训练样本。对京珠高速公路坪石隧道围岩力学参数的仿真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当前TBM在深埋隧洞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由变形引起的TBM施工事故也越来越普遍,因此很有必要对变形引起的TBM施工事故进行风险分析。采用收敛–约束法并结合风险分析理论,考虑洞室的掌子面和护盾后方支护的效应,对围岩作用在护盾上的压力进行计算;同时,根据作用护盾上压力大小判断洞室变形对TBM施工的具体影响,把事故的后果分为5个等级,根据后果等级结合发生的概率提出TBM施工变形风险评价矩阵,然后结合现有的风险接受准则即可确定风险等级。最后,采用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西线某段双护盾TBM施工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路网不断完善,山区修建公路隧道工程时有发生。然而,受山区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影响,新奥法施工隧道围岩整体安全稳定性评价一直是工程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依托某山区公路隧道工程背景,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卸载围岩及支护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借助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结合长期工程实践经验,对保障隧道围岩整体安全稳定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为类似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系数的海底隧道纵断面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海底隧道“极限顶板厚度”的概念,阐述其与“最小顶板厚度”和“合理顶板厚度”的区别与联系,并给出采取辅助施工措施条件下极限顶板厚度的确定方法。由于海底隧道纵断面的选取直接影响到隧道修建的安全性、经济性、技术适用性和环境影响等,因此在“极限顶板厚度”的基础上,从风险系数角度入手,考虑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影响风险在海底隧道纵断面评估过程中的影响作用,找出相应的致险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一套完整的海底隧道纵断面评估体系,为海底隧道纵断面的选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最后,将这套评估方法应用于厦门翔安海底隧道,对拟取的3条纵断面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出最优纵断面,该方法可为今后国内海底隧道工程的规划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小与各安全风险影响因子之间存在非线性映射关系,引入混合核函数和粒子群算法,建立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混合核极限学习机的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山岭公路隧道地质与施工特征,建立隐含层节点特征映射混合核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模型训练,同时对映射函数中混合核函数参数进行最小均方差寻优,获得山岭公路随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混合核极限学习机模型并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由于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小与各安全风险影响因子之间存在非线性映射关系,引入混合核函数和粒子群算法,建立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混合核极限学习机的山岭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山岭公路隧道地质与施工特征,建立隐含层节点特征映射混合核函数,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训练样本进行模型训练,同时对映射函数中混合核函数参数进行最小均方差寻优,获得山岭公路随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混合核极限学习机模型并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在隧道衬砌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中,荷载效应统计特征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在地下结构的可靠度分析中。采用有限元响应面方法计算隧道衬砌结构荷载效应的统计特征,并结合可靠度计算的分位值法进行结构可靠指标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地铁建设的不确定性和桥梁结构的复杂性,导致城市地铁工程邻近桥梁施工安全风险的显著增加。针对地铁施工对邻近既有桥梁的安全影响问题,建立包含工前检测、工前评估、工中动态控制、工后评估及恢复等四个方面的既有桥梁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体系,即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地铁施工过程中既有桥梁施工中的控制指标及控制标准,关键是既有桥梁所能承受的最大差异沉降量;综合应用注浆加固及主动顶升等措施,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既有桥梁在全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对施工结束后施工数据的分析,对既有桥梁结构进行必要性评估及恢复。将该成果应用于北京地铁6号线穿越花园桥施工过程中,结果表明,穿越施工风险控制达到了预期的控制目标,实现了既有桥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