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功晓 《门窗》2013,(6):359
本文分析了某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并阐述了银、铅、锌的成矿规律。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和花岗岩体控制,燕山期深部岩浆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北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得出该矿床为构造—岩浆热液作用中低温热液脉状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厂矿田1 万多件地表岩石地球化学样品测量数据的统计并与区域地层矿化元素丰度值对比,发现了金属矿化元素在矿田范围内的正晕场和负晕场。根据2 种晕场的分布及成矿元素含量在空间上的变化特征,推断矿床中锡、银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源或基底地层;锌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泥盆系及上覆地层中元素的活化;铜、铅、锑等元素一部分来源于泥盆系及上覆地层,一部分来源于深部岩浆源或基底地层。稳定同位素及矿物流体包裹体成份特征显示,锡石- 硫化物型矿床的形成与泥盆纪海底喷流- 沉积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并受到后期岩浆热液活动的改造;夕卡岩型矿床及锑钨石英脉型矿床的成因主要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及相应的热液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铁炉坪、蒿坪沟矿床原生银铅矿石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的产物。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岩,成矿热液环境较为稳定。铁炉坪矿床深部具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澜沧铅锌银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产于石炭系火山岩和碳酸盐岩中。矿床硫同位素研究表明硫具有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特征。据铅构造模式认为矿石铅为上地壳铅和地幔铅的混合物,具有多来源的特点。矿物及其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出成矿溶液早期以岩浆水为主,稍晚有大气降水混入。脉石矿物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过程中热液同围岩进行了广泛的物质成份交换。为与燕山期次火山活动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支家地矿床是以银为主,伴生铅、锌的大型独立银矿床。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于燕山期石英斑岩体边部的隐爆角砾岩中,受隐爆角砾岩及其下部的断裂构造控制。根据矿石的同位素特征和包裹体特征可知,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热液的混入,热液的盐度较低,成矿压力不大,且成矿是在中低温、弱碱性、弱还原条件下进行的。矿床属与次火山岩隐爆作用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银( 多金属) 矿床  相似文献   

6.
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相广锰银矿床,是一个较早发现的中型低硫化物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赋存于侏罗系后城组和张家口组,与侏罗纪晚期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锰银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矿石中矿物组成相当丰富.稀土元素配分形式以及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围岩和下伏地层,同时还有深部物质参与.围岩蚀变特征及蚀变带空间分布特征均显示矿床深部存在高中温热液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
澜沧老厂银铅铜矿床成矿受裂谷扩张、火山-沉积-后期热液等成矿作用控制。火山机构、地层岩性、有利构造、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与成矿有密切关系,并控制矿床、矿体的产出。多期同位岩浆活动带来的多期同位成矿作用是本区形成大富矿的特点。提出了矿区找矿新地段。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调查基础上,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双尖子山银铅锌矿床成矿规律,认为矿床具有叠合成矿特点,经历了与燕山中期深源浅成侵入体有关的铅-锌-银矿化和与晚侏罗—早白垩侵入-火山杂岩有关的银多金属矿化过程,地层、构造及岩浆作用共同控制矿体的形成。指出矿区找矿应注重火山机构的研究、激电异常验证和高中温热液成因锡铜矿找矿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地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成矿集中区之一。夕卡岩型金属矿床多分布于二叠系大理岩或结晶灰岩夹层内,复背斜轴部的虚脱带和断层交汇处是赋矿的有利场所。白音诺尔和浩布高是近年来发现的两个大型铅锌矿床,均经历了中温、高温两个矿化阶段;矿石铅同位素属于放射性成因铅,暗示其成矿物质以壳源铅为主;硫化物硫同位素均多为较低正值并呈塔式分布,具有岩浆硫特征;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单矿物的氧同位素表明矿床成矿流体具有深部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或地层水混合的特征,矿床应属于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中—高温夕卡岩型铅锌矿床,矿区深部隐伏岩体的侵入产生岩浆热液并携带Pb、Zn等成矿物质与地层水或大气降水混合,受构造作用控制形成的该类型矿床。  相似文献   

10.
二道河银铅锌矿是近几年来大兴安岭北段新发现的大型有色金属矿床,文章根据矿床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对二道河银铅锌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该矿床的地质、物化探找矿模式,认为矿床成因为接触变质充填交代及断裂构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夕卡岩化、大理岩化、青磐岩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综合特征与成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江南造山带为金多金属复合成矿带,其矿床成因备受关注。坑头金矿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缘,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存在较大争议。文章通过大量野外调查及室内显微镜下观察以及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坑头金矿近矿围岩和石英脉测试分析研究得出:坑头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多来源的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热液。石英脉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成矿流体有成矿后期遭到大气降水的加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坑头金矿床为造山型变质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因素研究,认为海西晚期发生挤压造山产生NE向褶皱,沿褶皱轴海西晚期似斑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侵入,在与西别河组片岩的接触带内侧,形成接触破碎蚀变岩型—裂隙充填型的热液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等。文章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着重对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加给陇洼东金矿是近年来青南地区发现的颇具规模的金矿,成因上属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从矿床地质特征出发,结合周边大场金矿的特征,探讨了该矿床的控矿因素:(1)加给陇洼东金矿赋存于与深大断裂平行展布的次级破碎带中,甘德—玛多深大断裂是本区重要的导矿构造,与该构造平行排列的次级断裂是本区唯一的容矿构造;(2)构造运动与成矿关系极为密切,成矿作用始于海西—印支早期,印支晚期达到高峰,为主要成矿期,断裂构造的多期活动,为区内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通道和空间及相应的热液,深源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源和热液。矿区外围找矿预测应围绕甘德-玛多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开展工作,尤其石英脉比较发育地段作为重点区域进行必要的工程揭露。  相似文献   

14.
段存基 《矿产勘查》2018,9(3):305-312
文章在总结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对矿石的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该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部分来自下地壳,具有以幔源为主的幔壳混合源特征。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幔流体,与陆内俯冲形成的热液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水混合,在成矿前形成了以地幔流体为主的深源流体。成矿流体中金主要以[Au(HS)_2]~-、[Au H_3Si O_4]~0形式迁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水—岩反应)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硅化、硫化物形成作用和降温减压作用,是萑香洼金矿床金沉淀的主要机理。萑香洼金矿床的成因与和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陆内俯冲、伸展作用有关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玉成 《矿产勘查》2018,9(10):1932-1944
小柳沟钨钼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西段。通过研究小柳沟矿集区典型矿床地质背景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矿床的产出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等因素的综合控制。成矿物质W主要来自地层,部分来自岩浆,岩浆作用的热动力驱动、虹吸作用及流体交代作用是W进入岩浆的主要原因; Mo主要来自壳内S型花岗岩,同时受到深部岩浆的供应;硫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近地表石英硫化物阶段硫可能受到地层或地壳重熔花岗岩和大气地表水中硫的混合作用;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在晚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合。矿床成矿年龄集中在392~428 Ma之间,二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454 Ma左右,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为418 Ma左右,二长花岗岩成岩与矿体成矿时差相差40 Ma左右,该时差超过一般岩体冷却所需要的时间,结合构造演化认为成矿与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的构造减压密切相关,有部分成矿年龄落入海西期和燕山期,认为成矿后期经历了海西期和燕山期岩浆热事件的改造。根据矿床成因建立了小柳沟矿集区成矿模式,并对进一步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独山锑矿床的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以及矿物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含矿层(中下泥盆统)中成矿元素含量很高,构成了重要的矿源层;硫来自含矿层;有机炭在成矿中起了重要作用;成矿流体中的水应主要为大气降水;铅主要来自泥盆系围岩。因此认为,成矿物质应主要来源于地层,矿床的形成是地下水环流热液强改造成矿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黄永聪  刘华应  董金涛  徐强  任远征 《矿产勘查》2020,11(11):2347-2353
桂东大瑶山地区金矿床(点)具有规模小、分布广、构造背景等特征,结合新众矿区金矿矿体形态、矿化特征、物质来源、成矿演化等研究,本文阐述了中生代三江圩—大黎断裂及衍生构造与矿体的时空关系,以及深部变质热液(隐伏热能)形成的浅蚀变破碎型和浅部石英脉型金矿的成矿机制。此外,基于新众周边矿区花岗岩测年数据,对研究区成矿时代加以印证。提出了研究区金矿为构造接触型、斑岩型和矽卡岩型等多成因的成矿过程。为下一步深部热液斑岩型金矿勘查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随  韩世礼 《矿产勘查》2020,11(7):1422-1427
施瑞铜金矿床成因尚不清楚,通过光学显微镜、粉末衍射及同位素分析等手段对施瑞铜金矿床中不同世代黄铁矿进行成因矿物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黄铁矿可划分为2个世代,具有不同的标型特征,2个世代黄铁矿成因类型分别为火山-次火山热液成因、变质热液成因。施瑞地区经历了新元古代早期的火山-次火山热液以及新元古代后期的变形变质阶段,含矿热液流体由火山-次火山热液阶段的热液流体演化为火山-次火山热液和变质热液混合阶段的双源流体。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介绍革命沟矿床区域地质成矿环境、矿床特征、热液蚀变、元素地球化学、含铀矿物学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热液活动及成矿物质迁移途径,论述了硅质脉型铀矿床成矿机制。认为革命沟矿床的形成是地层-岩体-构造-热液活动共同控制的特定时空域内的客观产物,区域含铀建造是成矿的物质基础,成矿热液源自幔汁(HACONS),岩浆及期后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硅质脉后期热液沉淀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