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中非加丹加铜钴矿带铜钴资源储量大、成矿潜力巨大,是各大国际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本文在研究加丹加铜钴矿带以往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加丹加铜钴矿带地层岩性、含矿层位及矿床类型等特征。结合笔者多年在该成矿带上勘查实例和认识,讨论了加丹加铜钴矿带上铜钴矿床和地层构造关系,分析了物探工作所面临的多雨干旱的气候条件和地层物性特征给施工带来的障碍,总结了综合物探方法在加丹加铜钴矿带上的找矿效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今后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昆仑造山带钴矿找矿前景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钴绝大多数呈伴生矿种出现于铜镍硫化物矿床、夕卡岩矿床以及海底喷流沉积矿床中。通过对昆仑- 阿尼玛卿山- 秦岭地区不同类型钴矿或含钴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钴矿成矿条件。钴不仅可以出现于完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而且还可呈块状硫化物脉出现,形成高度富钴的独立钴矿床。这一地区有望迅速取得找矿突破的钴矿床类型可能是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SEDEX) ,尤其是在已发现的这类Fe、Cu、PbZn 矿床或其周围 相似文献
4.
中非铜矿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铜钴多金属成矿区,本文通过对中非铜矿带恩古巴群典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和矿床规模、矿石品位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获得以下认识:(1)恩古巴群存在多个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铜(锌铅银)多金属矿床,以Kamoa-Kakula、Fishtie、Lonshi和Kipushi等为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规模大、品位高,表明恩古巴群也是本区重要的含矿层位之一;(2)恩古巴群典型矿床多位于同沉积断层附近,新元古代加丹加盆地中温、高盐度的氧化性含矿流体通过底辟作用在恩古巴群底部沉积形成层状矿体;(3)恩古巴群地层在中非铜矿带分布广泛,前陆盆地、穹隆区域外围均是良好的找矿地段,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刚果(金)Sicomines铜钴矿露天采场边坡岩体为基础,论述了确定岩体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经验方法,以及在野外工作中所需收集的资料,为确定采场坡角及评价边坡岩体稳定性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6.
7.
中非铜(钴)成矿带位于Lufilian造山带,由刚果(金)加丹加铜(钴)矿带和赞比亚铜矿带两部分组成,成矿带内推覆体构造、褶皱、褶叠层构造较发育。本文通过总结区域断裂构造、推覆体构造特征与铜(钴)矿床的分布特征,研究典型矿床中断层、褶皱、褶叠层构造特征及与铜(钴)矿化的关系,发现铜(钴)矿床受构造的控制明显,推覆体构造控制了矿床的整体形态、规模和空间产出位置,断裂构造可以为含矿热液的活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空间,同生褶皱及褶叠层构造有利于含矿热液的沉淀,尤其褶皱转折端为成矿作用提供更大的容矿空间,常发育有厚大矿体。综合分析认为,断裂构造、同生褶皱、褶叠层构造是中非铜(钴)成矿带寻找富厚矿体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8.
工作区处于刚果(金)加丹加弧形铜钴成矿带的中西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民采线索和地质填图,圈定出一套中元古界罗安群矿山组(Pt2R2)地层,其为一套硅化结晶白云岩、含碳质白云岩、条带状硅化白云岩组合,为该区铜钴矿的含矿地层。铜钴矿以铜为主,其成因为沉积—改造型铜钴矿。对矿化带有利地段进行了验证,在标高1238~1245 m下,首次发现原生金属硫化矿,预测Cu金属量15. 32万t,Co金属量4018. 03 t。该区总体地质工作程度低,围绕罗安群矿山组地层、F2断裂南北两侧的空白地段,是下步进一步提升资源潜力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个旧锡多金属矿区处于多个深大断裂和丁字型裂谷交汇部位,燕山期花岗岩穿切三个大的含锡铜多金属高背景地层。成矿期矿化体上部帽状泥质地层为遮挡层。矿床具有明显的矿物、元素分带。根据已知成矿模式,可成功预测数百米乃至千米埋深的矿体空间分布和储藏远景 相似文献
13.
陕西石泉—旬阳地区是重要的金矿聚集带。文章以长沟和黄龙矿区为例,阐述了研究区矿床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矿区构造、赋矿围岩等控矿因素,探讨了云煌岩脉与成矿的关系,认为韧性剪切带是区内矿体的重要控矿条件。研究区金矿床含金石英脉中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80℃之间,表明为低-中温成矿;富含金的黄铁矿Rb-Sr等时线年龄为(208±0.88)Ma,表明成矿时代为印支晚-燕山早期,该期的推覆剪切构造控制本区金矿形成。在上述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黑山铜镍多金属矿床是截止目前在甘肃北山地区发现的唯一一个与基性—超基性岩浆作用有关具有规 模的中型硫化铜镍多金属矿床。本文全面整理和研究分析矿床地质特征,构筑了成矿地质体、成矿结构 面、成矿作用标志“三位一体”勘查预测信息模型,指导矿床深部找矿预测及勘查工作。结果显示成矿地 质体主要为晚泥盆世辉长岩相和橄榄岩相铁质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矿体主要分布在橄榄岩相斜长方辉 橄榄岩和斜长二辉橄榄岩。成矿构造主要为橄榄岩相带构造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构造,成矿结构面主要 为原始结晶分异结构面,矿体主要分布在岩体深边部产状由陡变缓处和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盘,矿石类 型主要为浸染状、稠密浸染状和半海绵陨铁状贫矿石;蚀变类型主要为蛇纹石化和绿泥石化蚀变。勘查 预测模型显示预测成矿中心和验证靶区在矿区中段 300 m以下,经钻探工程验证实现找矿增储突破,探获 镍金属量规模达中型。找矿突破使黑山矿床成为甘肃北山地区现今发现的最大的硫化铜镍多金属矿床, 并为矿区深部及外围铜镍矿床(点)的勘查工作提供示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五龙沟金矿田位于柴达木陆块南缘的东昆仑中带地区,至今已发现10余条金矿化带,其中Au含量一般为1×10-6~n×10-6,最高可达171×10-6。金矿化带呈近平行斜列展布,走向延长稳定,最长延伸超过10 km。矿床围岩蚀变十分强烈,以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次为石英脉型两种,金矿成矿主要受北西—北西西向剪切带及脆性复合断裂构造和印支期闪长玢岩为主的浅成—超浅成中性岩两种因素控制,金矿主体表现为受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半壁店铀矿点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铀矿点的形态规模、赋矿主岩、主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和成矿阶段等铀矿化特征,初步构建了铀成矿模式。半壁店铀矿点产于沽源火山盆地南缘的半壁店塌陷型破火山口,受火山岩地层、断裂构造及破火山口构造复合控制。铀矿点受区域性北西向半壁店—富山断裂带的次级断裂控制,铀矿体或铀矿化呈带状、脉状产于北西向断裂构造带中,矿化类型为铀-赤铁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硅钙铀矿、钙铀云母等次生铀矿物,铀以分散吸附形态为主。赋矿主岩具富硅、富钾、富铀、富铝、贫钙等地球化学特征,可能形成于陆缘板内环境,成岩岩浆可能来自上地幔,与破火口塌陷作用有关。围岩蚀变具上酸下碱的垂向分带特征,上部发育硅化、高岭石化、褐铁矿化、萤石化等酸性蚀变;下部发育赤铁矿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钾长石化、蒙脱石化等偏碱性蚀变。矿前期蚀变主要为水云母化、蒙脱石化等;成矿期蚀变主要发育赤铁矿化,其次为硅化、萤石化、水云母化、绿泥石化等。铀成矿经历了赤铁矿化阶段和金属硫化物阶段,赤铁矿化阶段主要形成于流纹斑岩侵入时期,是铀元素初步富集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主要形成于花岗斑岩侵入时期,是主要的铀成矿阶段,是铀元素二次富集阶段,铀矿脉呈细脉状、网脉状胶结或切割赤铁矿化阶段形成的铀矿化。半壁店铀矿点的形成经历了太古宙—元古宙铀预富集、早中生代铀二次富集、晚中生代铀成矿和新生代铀矿次生改造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与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是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对该类矿床成矿作用的持续时间、成矿深度、成矿规模的研究等鲜有报道,但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却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总结认为: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作用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 Ma,但也可持续更长时间;成矿深度一般不超过5~10 km;成矿系统的垂向延深一般5~10 km,水平延伸一般不超过10~30 km;热液矿化蚀变空间分带的内因可能主要是离子电位和离子半径的差异,围岩的热导率可能是矿化蚀变空间分带的主要外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九寨沟县草地金铜矿床区域的地质条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三方面分析了成矿条件,并对载金矿物及矿石类型、成矿期及成矿模式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从而为此类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新疆东部小石头泉地区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小石头泉地区地层、构造、蚀变、岩浆岩对成矿元素富集的控矿作用,综述了主要类型矿化体特征及其异常特征,提出了小石头泉地区今后的找矿方向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