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急剧发展,是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密切相关的。装配式建筑对我国城市生态文明的价值创造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态景观的直接创造,城市生态和谐的基层创造和城市生态文明的扩展创造。这三种形式的价值创造相表里,既实现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持续发展,同时在较大的视野中有利于我国新型城市化的快速转型。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们对生态发展的日益重视,旧厂房的改造设计则是可持续发展观在设计层面良好的体现,而如今商业建筑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细胞之一,所以其向商业建筑的转型也是社会发展及人类需求的必然结果。对于旧厂房向商业建筑转型的实践及研究如今也正在不断进步。该文将通过对云南纺织厂改造设计的研究,对旧厂房建筑向商业建筑转型的设计思路等理论进行分析,旨在对当代语境下旧厂房向商业建筑转型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思维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空港生态区作为榆林市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区域,以"生态、环保、智慧、宜居"为城市发展目标。运用生态城市理念,结合空港生态区的资源环境禀赋,从空间、交通、生态、水、能源、建筑和废物7个子系统规划了空港生态区的建设实施路径,构建了空港生态区指标体系。它的建设对西北部地区生态城市建设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重要的示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更新过程应该注重基生态化的指导和评估过程,而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标准是值得考量的,一幢建筑的变迁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一幢建筑的历史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我们处于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深圳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工业化是其最早的城市发展动力,随着区位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深圳从原来的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中迅速迈入了城市的后工业化时代,本文是对深圳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蛇口工业医产业转型的案例分析.希望通过“生态足迹”整体评价法,对一个具体的厂房改造项目的指导和评价,来剖析产业转型给社区功能、建筑形式、节能环保等带来的影响,从而阐述我国某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生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不断利用,资源型城市大都面临着转型问题,如何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资源型城市伊春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虽然此地区尚未出现生态赤字,但对它的转型却迫在眉睫.进而,提出了伊春市应向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转型的办法,并提出了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旧洗涤剂厂和制锁厂为例,探讨了老城工业遗产区转型文化创意园的规划方法和实践思路。做出了对原老工业厂区内部空间、文化内涵、经济方式、生态能源方面的方案性设计,形成以经济转型为基础,文化、空间、生态转型辅助相互关联的再生运作机制,为推动传统老城工业遗产区向可持续的文化创意园区发展并延续城市文化基因提出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以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为目标的建筑生态位理论,是促进中国在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大背景下城乡建设和建筑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论文综述了建筑生态位概念的三个发展演化阶段,分为传统建筑生态位的萌芽、现代建筑生态位的提出、建筑生态元的概念与应用;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建筑生态位相关概念和研究进展;界定了建筑生态位的定义,分析了其具有的宽泛性、阈值性和功能性三个基本特性;指出建筑生态位的拓展研究主要涉及维度、宽度、重叠与分离、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筑生态位理论在建设项目生态位事件优化、城市空间生态位适宜性规划、生态建筑设计、历史街区生态元保护等方面的重点应用途径。最后展望了建筑生态位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优先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说绿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精髓,智慧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大脑,那么绿色智慧建筑则应是撑起城市生态未来的骨架。建筑是城市的基础细胞,绿色是城市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那么智慧建筑则是城市绿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物联网、智慧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物逐步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转型,逐步进入智慧建筑绿色发展阶段。未来,在已有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等建筑的完整标准体系之上,建筑将变得更加智慧。  相似文献   

9.
汤飞  丛安琪 《园林》2017,(6):49-51
城市生态修复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方式转型发展的主要举措之一。针对当前我国不少城市山林河湖损毁严重,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生态空间不断缩小等问题,研究提出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的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叶青 《安徽建筑》2024,(2):22-23
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从快速增量发展转型为生态保护优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为实践两山理论、提高生态环境品质,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我国逐步开展EOD模式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文章以马鞍山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EOD项目为例,研究EOD模式实施路径、城市发展理念、运作融资模式及生态网络建设,为EOD项目实现生态价值提供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顾和梳理了西北建筑设计公司(即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前身)在西安的组建和机构日常运作与管理,指出1952年遵照中央《三反后必须建立政府的建筑部门和建立国营公司的决定》成立的西北建筑设计公司,并没有改变和放弃始自民国时期的建筑师事务所的运作模式和组织方式,相应的改变是从1954年开始的。同时,通过梳理和呈现新中国成立后董大酉在西安的建筑实践活动,提出应重视大行政区时期中央和地方在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的城市建设提供新的经验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20,(1)
建筑高度是影响城市山水格局和空间形态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控量—提质"的转型趋势下,对城市建筑高度的定量控制迫在眉睫。文章在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当前城市建筑高度控制方法的经验与不足,探索基于"容量测算—形态修正"的城市建筑高度定量控制方法,并应用于张家界的规划实践中。首先,"容量测算"是指通过用地潜力评价和开发规模量化两个步骤构建城市建筑高度基准模型;其次,"形态修正"则是根据生态、市政等方面的刚性管控因子以及视线廊道、文脉地标等城市设计因子对城市建筑高度基准模型进行修正;最后,通过"刚柔并济"的分级管控机制实现城市建筑高度定量控制从规划控制到实施管理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型,城市建筑风貌作为彰显城市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维度,其公共价值属性愈发明显。无论是在政府还是学界,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对城市建筑风貌进行管控已成为共识。本文通过对城市建筑风貌管控体系的梳理,以片区级城市建筑风貌管控为研究侧重,分析要素,梳理方法,形成路径。希望对我国的风貌管控和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原型理论的阐述,结合我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困境和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尝试从原型思维的视角审视我国城市空间的建构过程,并将城市空间的二元性定义为原型建筑和标志建筑的相互作用,用以讨论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同模式,进而归纳出可持续空间发展的转型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马尔默由老工业城市到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完美转型的研究,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格局等多方面出发,对其成功转型的措施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一些生态城市转型建设的经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一方面,城市病集中爆发,另一方面,既有的增长模式难以维系,转型发展刻不容缓。城市生态修复是新时期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法,是破解城市病的重要手段。结合中规院在三亚开展的山、河、海等一系列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出工作框架,总结实践体会,对城市生态修复的概念、范畴、实施路径、存在问题等进行探索思考,为全面系统地开展城市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助力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和"城市"的时空关系入手,通过回顾生态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生态学发展从均衡系统走向非均衡系统的重要转变,指出其可能给规划和建筑学科发展带来的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现有城市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综述,寻找中国范式生态城市的研究方向,提出中国生态城市的研究应该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前提下,转向结构——功能(生态服务)——过程(生态机制)的方向,并加强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跨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18.
胡璇 《城市住宅》2021,28(2):52-53,102
新时代,我国城乡发展转型升级,生态城市规划理论逐渐深入人心,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以及节能减排等工作刻不容缓.研究通过对新时代城乡规划理论转型进行梳理,探讨生态城市理论视域下的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分析现有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以及新型城 镇化快速发展的多重影响下,城市近郊区历 史古镇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越来越受到 重视。论文以重庆近郊区历史古镇金刚碑为 研究对象,引入文化生态位的概念,对近郊 区古镇历史文化生态特征、文化生态网络构 建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其生长演 变规律和内在发展联系,进而探寻文化生 态位视角下城市近郊区历史古镇保护更新 利用的适应性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和工业发展的不断进步,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在这一背景下,为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现代化的概念及时被提出。实际上,经济、生态和社会因素之间存在一个循环:科学引领技术、技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城市转型等)、经济发展保护环境。而城市经济活动对自然或建筑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是众所周知的,高能耗也是过度的城市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之一。2014年国际能源署(IEA)的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建筑物约占一次能源消耗的4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将建筑部门确定为减少废物排放、能源消耗潜力最大的部门。本文重点关注建筑,理性分析了在现代生态学的影响下建筑景观的变化,即从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