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lanning》2015,(32):78-80
目的:分析Rathke囊肿的MRI表现,提高Rathke囊肿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临床随访和手术病理诊断的12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11例同时进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囊肿的具体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和MRI表现。结果:12例Rathke囊肿最大径均小于10 mm,位于鞍内10例,位于鞍上2例。囊肿边缘光滑锐利,11例形态规则,1例呈分叶状。MRI平扫上T1WI和T2WI呈多种不同信号组合,其中6例T1WI呈低信号和T2WI呈高信号,11例增强扫描后呈环形强化1例,未见强化10例。12例均未见囊内结节或囊底沉淀物征象。结论:鞍内Rathke囊肿的MRI表现较具有诊断特征,鞍上型Rathke囊肿较少见且常需要与鞍区其他囊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133-134
目的:评价3.0 T磁共振功能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MRI功能成像特征。结果:21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检出21个病灶,15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病灶累及胸肌;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黏液癌1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病灶边界不清,可见分叶和毛刺征象,T1WI呈稍低、等信号,T2WI+FS呈稍高、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值为(0.90±0.23)×10-3;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4例呈"流出型"Ⅲ型曲线,17例呈"平台型"Ⅱ型曲线。结论:3.0T磁共振功能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尤其病灶数目、大小,胸肌累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archiafara—Bignami病(MBD)的MRI表现.评价MRI在MB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诊治的MBD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分布及不同时期MBD的MRI信号特征。结果5例病人均可见胼胝体对称性分层状.等或稍长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矢状位明显。与亚急性期相比.急性期胼胝体肿胀较明显.病灶境界较模糊.弥散加权成像信号更高。结论MRI对MB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68-70
目的:观察总结血管周围间隙和腔隙性梗死灶在磁共振上的表现特点,以鉴别两种疾病,提高确诊率。方法:选择经临床随访并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及血管周围间隙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对比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形态、大小、部位、边界、信号、占位效应等表现。结果:VRS在MRI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结构,与穿支血管走行一致,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为低信号,无对比剂增强效应和占位效应。腔隙性梗死灶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FLAIR序列上表达高信号,慢性期为低信号,周围可见薄边高信号影;在DWI急性期呈高信号,随时间推移信号减低,变为等信号、低信号,MRI增强扫描周围见轻度环形强化或无强化。结论:在磁共振影像上,可通过观察病灶信号、形态和序列等对血管周围间隙和腔隙性梗死灶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5):108-109
目的:探讨胆固醇腹膜炎的临床-MRI诊断。方法:回顾1例胆固醇腹膜炎MRI表现,并联系临床-病理所见和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总结。结果:右上腹腔肿块MRI平扫显示包膜在所有序列上均为低信号,包膜内T1WI为均匀较高信号,T2WI、FS、DWI显示肿块的远地部分呈高信号,近地部分呈中低信号。增强扫描仅见包膜强化。结论:在T2WI、FS、DWI上,囊性肿块内物质出现与重力相关的信号分层现象,对胆固醇腹膜炎的诊断可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6):32-34
目的:分析磁共振T2WI压脂及T1WI压脂增强序列在肛痈及肛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41例肛痈及肛漏患者均行常规及Gd-DTPA增强磁共振检查,经手术证实,对以上各磁共振扫描序列组合对各种类型肛痈、肛漏及其内口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肛痈32个,肛漏26个。对于肛痈、肛漏检出率,矢状位平扫及增强T1Wl压脂序列与手术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平扫及增强T1Wl压脂序列对肛漏、肛痈的检出略高于轴位T2WI+冠状位T2WI序列和轴位T2WI压脂+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位联合冠状位T2WI压脂序列及T1WI压脂增强扫描序列可明显提高肛痈、肛漏临床诊断正确率,为手术方式的最佳选择提供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目的分析超急性期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SSEH)的临床特点及磁共振(MRI)表现,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7例超急性期SSEH的临床及MRI资料,讨论误诊原因,鉴别诊断。结果首发症状均出现典型脊背部突发胀痛,继之出现进行性下肢麻木,活动功能障碍。2例既往有高血压病,7例均无明确外伤和凝血机制障碍病史,1例手术中发现蔓状扩张动静脉血管。7例SSEH,发生于颈椎1例、胸椎2例、颈胸交界部2例、胸腰段2例,均位于硬膜外腔的侧后方或正后方,血肿呈梭形。在T1加权序列(T1WI)矢状面6例表现为等信号,1例表现为略高信号;在T2加权序列(T2WI)矢状面和轴面,7例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血肿与脊髓间可见线条状低信号间隔。增强扫描2例血肿可见边缘斑点或环形强化。本组4例误诊的原因:平扫时血肿信号不具特征性;活动性出血所致血肿增强征象不典型。结论超急性期SSEH具有不典型MRI表现,容易误诊,但结合起病时间及血肿MRI信号进行分析,有利于对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0):107-110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CNS)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CNS中SFT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特征。结果:病灶均呈实性边界清晰的占位性病变,直径12~70 mm,平均38 mm;病灶形态呈类圆形16例(72.7%),不规则形6例(27.3%);10例经平扫CT显示,9例呈高密度,1例呈低密度,2例伴有骨质侵犯,肿块均无明显钙化;18例MRI扫描显示:T1WI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7例,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6例,而T2WI呈等信号13例,低信号4例,高信号伴实质内散在低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14例邻近脑膜增厚。结论:虽然SFT是CNS少见肿瘤,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如常发生于桥小脑角区、CT呈高密度、MRI呈等低信号并明显强化,通过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7):51-53
目的:探讨颅脑MRI T1WI高信号病变影像表现,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生机制和病理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颅脑MRI TIWI高信号病变的影像表现,包括脑出血、黑色素瘤、糖尿病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亚急性期脑梗死、颅内囊肿及脂肪瘤。结果:脑出血T1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低或高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呈低信号;黑色素瘤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低信号,无灶周水肿;糖尿病脑病可见双侧或单侧基底节区T1WI高信号,T2WI信号正常或轻度降低。脑缺血缺氧性疾病高信号主要位于侧脑室旁白质,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高信号主要位于脑灰质,呈片状或脑回样高信号;颅内囊肿主要见于脑室内和鞍区,T1WI以高信号为主,T2WI呈高或/和低信号。脂肪瘤位于大脑镰旁,压脂像呈低信号。结论:含正铁血红蛋白、黑色素、脂质、蛋白及矿物质病变在T1WI上可呈高信号,熟悉这些病变化学组成及其对T1时间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MRI)不同序列条件下,如何选择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磁共振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32例,于术前行常规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增强扫描(T1WI+C)、弥散加权成像(DWI)等序列检查,记录每例的盆腔检出淋巴结的组别分布及总淋巴结个数,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记录对比,计算不同序列扫描对妇科肿瘤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并结合DWI序列扫描图分析分别以淋巴结短径及其表观弥散系数(ADC)阈值为判断标准时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使用DWI序列对盆腔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最高,为86.4%(51/59),与DWI序列比较,T1WI-MRI平扫、T2WI-MRI平扫、T1WI+C的检出率分别为61.0%(χ2=8.575,P<0.05)、69.5%(χ2=3.996,P<0.05)、72.9%(χ2=2.563,P>0.05),DWI序列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和增强扫描相仿。短径判断方法的检出率为81.4%,ADC阈值判断方法的检出率为89.8%,基于两种判断方法的检出率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100,P>0.05)。结论 DWI序列扫描可以获得和增强扫描相似的检出率,优于常规T1WI、T2WI平扫,故推荐常规磁共振扫描时加扫DWI序列,其阳性判断方法可任意选用短径法和ADC阈值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7):47-49
目的:观察总结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PVS)在磁共振上的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率。方法:随机选择磁共振检查显示有EPVS的患者90例,综合分析其磁共振影像形态、大小、部位、边界、信号、占位效应等表现。结果:90例患者EPVS均为双侧多发,左右无明显差异,呈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边界清楚,与穿支血管走行一致。在T1WI、T2WI和FLAIR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相同(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FLAIR序列为低信号),无对比剂增强效应和占位效应。发生部位包括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桥脑、小脑、丘脑及脑室旁等。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EPVS分级以1分最多见。随访患者均未发现明显变化。结论:EPVS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最多见于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皮质下,呈圆形、卵圆形或线状、管状,边界清楚,在MR成像各种序列显示与脑脊液信号一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8):1-2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MRI影像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且同时累及灰白质(86.95%),额叶8例,颞顶叶1例,顶枕叶2例,颞枕叶2例,岛叶2例,小脑1例,胼胝体及左侧侧脑室1例,第三脑室1例;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14例;WHO-2级10例,WHO-3级8例(间变性)。(2)MRI表现:肿瘤内部多见大小不等坏死灶或囊变区(86.95%),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与少突胶质瘤鉴别比较困难,而囊变或坏死的发现有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关键。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结合临床可以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4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行双乳T1WI、T2WI压脂扫描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采用乳腺容积成像序列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使用Functool软件进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测量、建立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及计算出最大信号增加斜率(MSI)。结果 44例患者中,恶性25例,良性19例。其分叶及毛刺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为62.5%~80.0%。时间-信号强度增强曲线显示:Ⅰ型曲线(平台型)17例,均为良性。Ⅲ型曲线(速升速降型)18例,均为恶性;其阳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度为100.0%。Ⅱ型曲线(平台型或速升速降型)9例,其中良性2例,恶性7例。ADC值的敏感性为88.0%、特异性为84.2%、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84.2%、准确度为88.0%,各项指标均较高。MSI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0.5%、准确度为100.0%。结论乳腺疾病的MRI检查主要以形态学及动态增强后强化程度与方式评价为基础。时间-信号增强曲线、DWI及ADC值等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MRI检查的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结果。 结果  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5例单发,2例多发;7例患者共发现病灶10处,7处病灶位于左侧,2处位于正中,1处位于右侧;5处位于皮下及筋膜、未侵及腹壁肌层,4处侵及腹壁肌层,1处累及皮下、筋膜及腹壁肌层;2处病灶与盆腔内部脏器粘连。10处病灶中,9处病灶呈实性,T1WI及T2WI上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1处病灶呈囊性,T1WI呈高信号,T2WI可见“阴影”现象。7例患者有5例合并子宫疾病。 结论  对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不但能准确定位,还能显示病变范围,是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脑血管畸形患者均行MRI检查,将SWI序列与常规MRI序列的图像比较,常规序列为T1WI、T2WI、T1WI增强扫描、常规MRA及增强MRA。结果 18例患者中,动静脉畸形10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静脉畸形3例。10例动静脉畸形者中,9例位于大脑,1例位于小脑半球;5例海绵状血管瘤者中,3例位于大脑,2例位于小脑;3例静脉畸形者中,2例位于右额顶叶及左顶叶,1例位于右颞叶且为多发。结论 SWI序列较常规MRI序列更清晰更多显示脑血管畸形,在脑血管畸形诊断或鉴别中应作为MRI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8):68-70
目的:探讨脑膜病变患者行MR增强后FLAIR序列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102例脑膜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MR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增强后再加扫FLAIR,对FLAIR序列进行观察分析。结果:MRI增强后FLAIR序列对脑膜病变显示较为敏感,且可将强化皮层静脉与静脉窦正确的区分,显示脑脊液强化,但对伴脑实质内的微小病灶显示具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结论:MR增强后FLAIR序列对目前广泛应用的增强T1WI具较强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使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2)
目的:回顾分析1例以肢体抽动为首发表现的胼胝体压部脑炎患者临床资料,为该病的鉴别和诊断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对1例出现反复肢体抽动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头颅MRI平扫结果、脑电图及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化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首发症状为单侧肢体反复抽动,之后发展为四肢抽动,主要症状为发热、抽搐及意识障碍,入院首日头颅MRI平扫显示T1WI/FLAIR/DWI呈高信号,ADC值减低,入院4d后意识清楚,治疗后恢复正常,DWI呈低信号,双下肢肌力恢复至5级,12d后复查头颅MRI异常信号消失。结论:以肢体抽动为首发表现的胼胝体压部脑炎,在病因、临床表现、MRI信号特点方面均具有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32):8-12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常规序列对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非出血灶)的诊断价值,优化磁共振检查序列。方法:54例出生1~14 d临床确诊HIE患儿,分1~7 d患儿和8~14 d患儿,均行3.0T磁共振T1WI、T2WI、FLAIR、DWI扫描,两位磁共振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并记录DWI、T1WI、T2WI和FLAIR图像病灶数目,用秩和检验统计方法,对比分析DWI与常规序列对病灶检出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出生1~7 d患儿,DWI、T1WI、T2WI、FLAIR检出缺氧性脑损伤病灶分别为196、225、28、365个,平均秩次分别为2.85、2.40、1.29、3.46,Z=60.76,P=0.000。出生8~14 d患儿,DWI、T1WI、T2WI、FLAIR检出缺氧性脑损伤病灶分别为70、141、32、214个,平均秩次分别为1.86、2.89、1.50、3.75,Z=36.34,P=0.000。结论:磁共振DWI联合常规序列对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具有重要价值,最优化的检查序列DWI、T1WI、FLAIR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6)
目的探讨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CT及MRI表现,以提高对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4年10月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10例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均有长期大量饮酒史,肝炎免疫检查无异常,肝功能检查以AST、GGT升高较明显。10例均有酒精性肝硬化背景,其中4例有弥漫性脂肪肝。分型上巨块型7例(70%),好发于肝右叶,多为单发(7/10例,70%)。肝血管(特别是门脉)内癌栓多见(6/10例,60%),瘤灶内可出现坏死,部分瘤内出现脂肪变性(2/10例)、钙化(1/10例),出血较为少见。CT平扫以低密度表现为主,MRI平扫,T1WI上大部分为均质稍低信号(4/6例),T2WI上以不均质高信号为主。DWI均呈高信号。CT及MRI增强后多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减退,延迟期呈低密度,增强模式呈"快进快出"型,2例出现延迟性强化的假包膜。结论虽然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与不分原因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有很大一部分重叠,但酒精相关性肝细胞癌具有一定的特点。其诊断需依赖长期嗜酒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1):131-134
目的: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rgraphy)成像又称为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e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在检测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在本院确诊肿瘤48例患者资料,将同时进行磁共振全身类PET检测记为试验组和普通磁共振检测记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48例肿瘤患者的图像对比度和分辨率都达到确诊条件,试验组发现32例恶性肿瘤,他们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灶在DWI图像上都呈现高信号,ADC图则显示为低信号,检测准确率为94.11%(32/34)。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的磁共振局部或病灶部位扫描检测后,发现恶性肿瘤24例,检测准确率为70.59%(24/3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全身类PET相较于普通的磁共振、CT等检测来说具有无辐射损伤、无需注射造影剂、检查方便等优点,检测恶性肿瘤来说成像更加清晰,诊断结果更明确,适合病情更复杂、普通磁共振与CT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与常规的T2WI或T1WI图像融合能准确地显示病灶的恶良性功能等多重信息,其诊断结果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