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Planning》2015,(2)
维生素D作为一种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在骨骼发育和稳态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从外界获取的维生素D需在体内经过2次羟化转变为活性1,25-二羟基维生素D3,然后与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传统观点认为1,25-二羟基维生素D3在体内主要通过内分泌途径作用于肠道和肾脏,通过调节钙磷吸收和重吸收维持矿物质稳态,并因此间接调节骨骼稳态。近年发现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等,通过调节其增殖、分化直接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维持骨稳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
维生素K1(vitamin K1,VK1)和维生素K2(vitamin K2,VK2)是自然存在的维生素K(vitamin K,VK)的两种主要结构,除参与肝脏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在骨组织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及动物实验均发现VK能过促进成骨过程,抑制骨吸收,并在临床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其作用机制除VK促进骨钙素等成骨相关蛋白的γ-羧化外,还可激活类固醇异生物受体,诱导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另外,microRNA-133a同时参与了VK的代谢过程及骨代谢过程,可能是VK调节骨代谢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317-321
目的 调查骨科门诊患者维生素D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 535例患者中检查维生素D的患者879例,记录行维生素D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症状。25OH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骨科门诊行25OHD检测人数占总门诊量的7.01%(879/12 535),男性25OHD水平高于女性(P<0.05),所有患者的维生素D均值为10.1 μg/L,其中维生素D水平缺乏占90.6%(796例),维生素D水平不足占7.5%(66例),维生素D水平正常占1.9%(17例)。男性维生素D缺乏占85.5%,低于女性的95.0%,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年龄与25OHD水平呈线性相关(P=0.072),所有维生素D缺乏患者年龄服从正态分布(P=0.176),21~50岁年龄段所占人数最多。结论 骨科门诊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以青年为主,应加强门诊患者维生素D检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正>调查表明,"城里人"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专家特别提醒"城里人",维生素D缺乏与生活方式改变、防紫外线用品等有关,而有意义的阳光照射是满足机体对维生素D需要的最主要、最简便的手段。维生素D是一种人体所需的重要而又特殊的脂溶性维生素,是维护骨健康的重要维生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吸收,可导致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是全球同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各国研究均提示大量不同遗传背景的人群处于维生素D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正>自20世纪初对佝偻病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以来,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关联被不断发现。我国内分泌学先驱刘士豪教授和朱宪彝教授针对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和骨软化的研究,以及由他们提出并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得到了国际学者的广泛认可。维生素D及其相关制剂(或称类似物)的应用从根本上遏制了全球范围内佝偻病/骨软化症的广泛流行趋势。然而,维生素D缺乏和营养不足在人群中仍普遍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3):142-14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维生素D、血脂水平分析及相关性。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GDM孕妇中选取21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正常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在孕24~28周检测血清维生素D、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比两组维生素D、血脂水平,并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检验GDM孕妇维生素D、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在GDM发病中的作用,并应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脂指标和维生素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维生素D、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可知:G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总胆固醇(OR=1.152,P=0.004)、甘油三酯(OR=1.551,P=0.000),而保护性因素为维生素D(OR=0.993,P=0.047)、高密度脂蛋白(OR=0.318,P=0.000);经Pearson相关法分析:GDM孕妇体内维生素D与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间无明显相关性(r=0.067、0.214、0.215、0.028,P>0.05)。结论:妊娠中期血清维生素D、血脂水平紊乱是GDM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为危险因素,维生素D和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1)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诊断为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IA型(vitamin D-dependent rickets IA,VDDR-IA) 2例患儿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包括1α-羟化酶编码基因CYP27B1检测结果)、影像学资料及随访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两例患儿女性、男性各1例,分别于11月龄和18月龄起病,临床表现为佝偻病,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vitamin D,25OHD)正常或轻度升高,常规维生素D治疗无效,其中1例股骨骨折迁延2年余不愈,经CYP27B1基因测序分析发现两例患者1例为c. 1319_1325dupCCCACCC纯合突变、1例为[c. 1319_1325dupCCCACCC]+[c. 1358G> A]复合杂合突变,确诊为VDDR-IA,予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治疗,分别随诊35个月、22个月,患儿症状、体征好转,骨折愈合,呈现身高追赶。当佝偻病发病年龄不典型,常规维生素D治疗无效,25OHD不低时,需警惕VDDR-IA,并行CYP27B1基因检测,注意c. 1319_1325dupCCCACCC突变。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3):79-82
目的:探究与观察品管圈对维生素D缺乏的成年人群生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200例体检中维生素D缺乏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而观察组给予品管圈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行为、相关知识认知度、维生素D情况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行为、相关知识认知度及维生素D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行为、相关知识认知度及维生素D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对维生素D缺乏的成年人群生活行为的影响更为积极,有助于改善维生素D缺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1):42-45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儿科确诊并治疗好转出院的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将患儿分为复发组(n=24)和不复发的对照组(n=40),对比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情况,分析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与过敏性紫癜复发的相关性。结果:在入院和出院时,两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后1、3、5个月,复发组25羟维生素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24例中,出现皮疹7例,腹痛9例,关节炎6例,关节痛13例,尿常规异常5例。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过敏性紫癜复发密切相关,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对判断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35):53-5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血液中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根据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的血清25-OH-Vit D水平情况,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25-OH-Vit D<20 ng/m L)和维生素D非缺乏组(25-OH-Vit D≥20 ng/m L),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维生素D缺乏组的Hb A1c水平为(9.43±1.87)%,明显高于维生素D非缺乏组的(8.49±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4)。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缺乏组Hb A1c水平明显高于非缺乏组,予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居民维生素D水平现状,为该地区居民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收集2017年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全部健康检查人群25-OHD数据,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人群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 601例研究对象,年龄0. 5~93岁,男女比例1∶2. 38。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37. 32±21. 78) 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人数分别占受检总人数的81. 22%、14. 10%、4. 67%。小于12岁儿童维生素D几乎不缺乏,男女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19岁青少年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1. 65±20. 48)和(28. 02±18. 40) nmol/L,P<0. 05;生育年龄段女性均高于男性,20~34岁组男性和女性25-OHD水平分别为(31. 95±18. 68)和(37. 30±19. 02) nmol/L,35~44岁男性和女性25-OHD水平分别为(30. 20±14. 62)和(36. 75±19. 50) nmol/L,均P <0. 05;更年期及老年组男性25-OHD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夏、秋、冬三季25-OHD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 05;春季比秋季维生素D缺乏明显。结论克拉玛依居民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及性别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7):66-68
目的:探讨赣州地区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方法:抽取2134例孕妇空腹静脉血液进行血清25-OH维生素D检查,记录检查结果并统计学分析后,对189例维生素D缺乏孕妇再次实施25(OH)VitD检测,之后将其按抽签方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每日给予800 IU维生素D制剂;B组每日给予400 IU维生素D制剂;C组未给予任何药物干预措施。记录三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25(OH)VitD检测结果。结果:2134例孕妇中34.96%孕妇维生素D检测结果正常,8.86%孕妇体内维生素D检测结果缺乏。C组孕妇发生妊娠并发症几率高达46.03%,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新生儿Apgar评分小于7分所占比例最高,且上述指标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及时有效的监测孕妇各时期体内维生素D含量,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必要时采用药物补充机体所需维生素D,降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婴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4):65-68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孕妇对于妊娠期糖尿病(GDM)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门诊行75 g OGTT检查的孕妇2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GDM知晓率达86.0%,GDM对母婴的危害认知程度分别为91.0%和71.0%,GDM常见的危险因素如饮食习惯、高龄、肥胖、运动、遗传的认知程度比较高,认知度均大于70%,而对于受教育程度、职业与GDM关系的认知程度仅为14.5%,维生素D与GDM的关系认知程度知晓率为16.0%,怎样预防GDM的认知程度为57.0%。不同文化程度对维生素D在GDM中的作用认知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文化程度对GDM预防措施的认知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等文化程度认知度最高,低等文化程度认知度最低;孕妇对于维生素D在骨钙化方面的认知度较高,达到84.0%,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认知度达到18.5%,晒太阳与维生素D的关系认知度为25.0%;目前坚持服用维生素D制剂者只有7.5%,坚持饮用奶粉或牛奶者为15.0%,坚持晒太阳者为5.0%。结论:广州市花都区孕妇对于GDM关注度很高,对于常见高危因素也有认知,但对维生素D在预防GDM中的作用认知度低,对补充维生素D不够重视。应加大力度宣传GDM及维生素D相关知识,尤其是对低文化程度孕妇,提高孕妇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1)
维生素D是骨骼代谢和健康的主要营养素,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明确认识到维生素D对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维生素D更是因其广泛的生物学作用成为医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和(或)不足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D状态的评估和缺乏诊断标准,以及导致其缺乏的环境和遗传因素做一阐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6):17-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维生素D加钙防治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经骨密度(BMD)测量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围绝经期妇女91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30例给予维生素D 250国际单位+元素钙1200 mg,中剂量组31例给予维生素D 450国际单位+元素钙1281 mg,高剂量组30例给予和维生素D 850国际单位+元素钙1443 mg,均每天口服,连续6个月。观察患者干预前后临床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并测定用药前后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高剂量组的总有效率高于低剂量组,中、高剂量组的BMD值分别较治疗前增加,骨碱性磷酸酶(B-AL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25-羟基维生素D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组的维生素D加钙对于防治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能够改善骨痛症状,增加骨密度和体内维生素D水平,对临床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2)
<正>维生素D为固醇类衍生物,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D_1、D_2、D_3、D_4和D_5五种化合物形式。维生素D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密切,其中维生素D_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_3(胆骨化醇)的作用最突出。动植物体内都存在维生素D原,在受到中波紫外线(波长270~300纳米)照射后,这些维生素D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一直以来,人们都知道维生素D和骨骼健康密切相关,能维持血清钙和磷的浓度,维持骨骼健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还对维持正常免疫功能、胰岛素分泌、胎儿发育和心血管功能等有着重要作用。维生素D缺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患病率显著上升、危害严重的骨骼疾病,在其发病机制中,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负钙平衡、骨丢失加快、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跌倒增加、骨折风险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广泛存在,建议在OP防治工作中,重视评估患者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给予患者合理的、个体化的维生素D治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1):124-125
目的:探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与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相关性及不同病原体肺炎间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月就诊于本院的14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纳入观察组,同时选取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小儿发生社区获得性肺炎与维生素A、D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病原体肺炎患儿的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结果:维生素A、25-(OH)D_3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保护性因素。支原体肺炎组维生素A、25-(OH)D_3均明显低于其他病原体肺炎组及对照组(P<0.05);不同病原体肺炎组维生素A、25-(OH)D_3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原体肺炎组25-(OH)D_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小儿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存在相关性,不同病原菌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25-(OH)D_3水平不同。对于小儿应及时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其能降低小儿获得性肺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4)
<正>鸡维生素D缺乏症是由于鸡身体内维生素D供应不足且自身合成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骨骼、鸡喙和蛋壳的发育出现异常,在养殖过程中比较常发,一旦发生,会造成鸡的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鸡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给出了诊断方法和综合防治措施。1维生素D概述维生素D是类固醇衍生物,不易被酸、碱和氧化破坏,但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9):1-4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维生素组、高脂组、维生素D组、对照组各10只。4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C反应蛋白(CRP),并分离各组大鼠的主动脉、肝脏和心脏组织做HE染色。结果: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的大鼠体重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对照组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001)。4周末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维生素D组和高脂组的心脏重量均有所降低(P<0.0001),维生素D组的心脏重量虽然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大鼠心脏与体重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两比较,高脂维生素组与高脂组和维生素D组的大鼠心脏与体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高脂维生素组的TC、TG、LDL、HDL、IL-1、IL-6、IL-17和CRP均明显高于维生素D组和对照组(P<0.05)。HE染色高脂维生素组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高脂组有斑块但是没有高脂维生素组典型,维生素D组没有斑块但是可见平滑肌紊乱。结论:给予大鼠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可以简单有效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