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兰  郑曦 《中国园林》2021,37(1):26-32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学科门类从12个调整为13个,新增加了艺术门类.一级学科从89个增加至110个."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设在工学门类,可授工学和农学学位.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是我国风景园林教育的-件大事,也是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11,27(6):25-28
关注中国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后的未来发展,围绕所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坐标体系,探讨了中国风景同林学科名称的内涵即坐标系的原点,提出了坐标系的三轴即风景园林学科三元领域,从研究实践对象和核心支撑理论等方面,对三元做了分解细化.进一步阐述分析了风景园林坐标系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坐标系中的关系,以及与建筑学、城乡规划之间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4.
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教学经验较少。以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春季学期园林植物学课程教学的实践,讨论了建筑院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学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园林植物学在课时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理论讲授和室外实习相结合,选取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制定合理的植物识别目标数量,传授有效的植物识别方法,设计相应的作业要求,辅以形象记忆手段,配置合适的师生比。  相似文献   

5.
国家2011<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将风景园林学调整为一级学科,面对这一鼓舞人心的局面,深刻地感到新时期风景园林学科担负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开展全方位的学科布局和建设,用系统的体系统筹学科发展是必须而迫切的.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论述风景园林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思考,通过对学科方向的定位和凝练,资源平台的配置和整合,促进实施的措施和保障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工科背景院校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为探求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发展之路出力.  相似文献   

6.
2012年5月18—19日,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小组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2012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暨风景园林院系负责人联席会议"在东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风景园林教育研究与实践"。来自全国建筑、农林等系统的近百所高校的风景园林院系教师、杂志媒体等共4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为风景园林学科升格为一级学科之后第一次正式和完整的教育大会,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学科群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风景园林成为一级学科后的未来发展为目标,围绕所提出的风景园林学科坐标体系,阐述分析了风景园林坐标系在人居环境学科群坐标系中的关系,以及与建筑学、城乡规划之间三位一体的关系, 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名称的内涵即坐标系的原点,提出了坐标系的三轴即风景园林学科三元领域,从研究实践对象和核心支撑理论等方面,对三元做了分解细化。  相似文献   

8.
媒体是各行业的前沿与窗口,无论办刊方式如何,都在各个不同层面发挥着服务行业和学科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其谋发展,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中国园林》杂志社承办的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媒体联谊会于2011年9月16-18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园林学会、《广东园林》杂志、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促进交流,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大学本科时理科的敲门砖是数理化,而进入学科后却要求有文学、绘画和"以艺驭术"的看家本领,这说明学科教育脱离社会,因而必须改革.2011年2月15日风景园林学提升为一级学科,这是一桩大喜事,是学科发展的里程碑.今年恰逢学科成立60周年纪念,更增加了我们为国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学科如何适应国家日益强大,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形势,如何不断地满足人民对风景园林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杨锐 《中国园林》2021,37(1):6-11
回顾了《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史》写作的缘起,总结了学科史的特征、结构和内容,划分了世界和中国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阶段.世界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造园阶段(1828年以前)、孕育和创立阶段(1828-1900年)、现代主义运动阶段(1900年-1960s)、生态运动阶段(1960s-1980s)、多元发展阶...  相似文献   

11.
刘滨谊 《中国园林》2023,39(1):6-13
围绕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使命,阐述党的二十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和生态文明“生态化”“集和化”“体系化”的三大趋势意义,提出构建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新型关系的命题。以史为鉴,阐述中国风景园林始终以人类为本、以自然为根、以生态为脉、向着“集和化”迈进,主导了中国人居环境数千年的哲学、价值观和实践,成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人类生态文明进步的主力和先锋。与古为新,概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风景园林学科的划时代发展:自主的现代性转变及开拓创新、自主的知识理论实践体系构建、举足轻重的国际影响,以及为新中国人居环境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等。前瞻超越,面对学科的未来使命,探讨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顺应三大趋势发展的未来,提出了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科知识组成特性、学科的核心体系,构建了感知行三位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化和城市化,给景观设计学带来众多挑战和机遇,环境与生态危机、文化身份危机、精神信仰缺失,要求当代景观设计学必须承担起重建桃花源、重建"天地-人-神"和谐的重任.而面对这样的重任,景观设计学必须重归土地设计监护的生存艺术,挣脱空洞虚伪的"造园艺术"的羁绊,解开有闲士大夫审美趣味下的裹足,走向广阔、真实而寻常的土地,寻找大禹的精神,汲取在土地上生存的技术和艺术.现在到了该申明景观设计学不是园林艺术的延续和产物的时候了.景观设计学源于我们祖先在谋生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存艺术",而这门艺术在中国及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中国的问题已经和正在成为世界的问题,解决好中国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解决了世界的问题,因此,中国的景观设计学也必将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学.  相似文献   

14.
展望未来我国风景园林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晓明 《中国园林》2007,23(4):34-35
中国未来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尽管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设想,但是“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健康、繁荣、富强的国家”应当是大家共同的美好愿望。不可否认,任何国家的人居环境建设都离不开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是人类的梦想与现实的结晶,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最佳的人居环境,人间的天堂!.从文化角度来讲,世界上三大宗教无一例外地把天堂描绘成令人神往的风景园林的境界!中国的风景园林还折射出儒教和道教的世界观。我国的风景园林拥有3000多年的优秀传统,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伟大文明的象征。我国现有数处名山和名园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这都是源于中国传统园林的无尽魅力和风采。根据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风景园林最早出现的时候,就属于第一产业——农业,而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  相似文献   

15.
成玉宁 《江苏建筑》2021,(2):5-8,17
数字中国推动全社会各行业的集体进步,数字景观作为风景园林的前沿领域促进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景观规划设计由五大环节构成: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分析、方案的模拟、数字化建造和绩效的测控,"数据流"全过程具有精准化的特征."数字景观理论与方法"正引领风景园林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展现了我国风景园林研究与实践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新的途径     
方塔园是上海闻名的历史文化公园,是冯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困地制宜地自由布局、灵活组织的空间。以宋塔为整个景观中的一个亮点,同时将明代楠木厅和照壁、清代天妃宫跨三个朝代的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于自然之中,巧妙地把植物、建筑、文化、艺术、历史组合成一体,把人们带进历史之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业建筑面临新世纪挑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费麟 《新建筑》2004,5(3):4-10
回顾中国工业建筑50年来三个发展阶段的曲折历程,总结出中国工业建筑在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工业区,旧城工业区改造和高新技术现代工业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介绍了国外工业建筑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工业建筑设计面临的世纪挑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07,23(4):31-32
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要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度过一生并世代持续发展。中国人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臣服自然。主张人与天调,天人共荣。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文化总纲是“天人合一”,科学地反映了人的双重性。统一的理念一脉相承,渗透到人的文化中。自有人类便有人居环境,伴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城镇,人逐渐脱离了自然环境。但作为自然成员的人又不能脱离自然,这便有了人造自然之想。最初是植树,古写的“艺”字象形,是人跪在地上手捧树苗植树。反映人不满足于自然的恩赐,而要辅以人造自然。古代人从恐瞑自然逐渐转向崇拜自然。封禅成为祭天、祀地的主要活动。经过殷商的积累,到北魏便出现了园林一词,西周肇发园林的雏形——囿。当时称为灵囿,以人造的灵沼和灵台为中心,围起大片的山林,并圈养动物于其中供狩猎和祭祀用。人则登灵台可观天象,俯灵沼可赏鱼跃。灵台、灵沼已具地形高下之势,也是自然山水园的雏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园林》2003,19(12)
一组织单位主办:《中国园林》杂志社合办:宁波滕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宁波滕头园林设计有限公司二竞赛宗旨为了培养和造就中国新一代的风景园林师,为给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师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相互学习交流的舞台,2003年,《中国园林》杂志社与宁波滕头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曾联合举办了大学生园林规划设计大赛,竞赛受到风景园林学界和广大在校同学的普遍关注和欢迎。现决定2004年举办“中国园林滕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竞赛,以期通过参赛者思维开阔的创新理念和追求,活跃、拓宽设计思想,繁荣风景园林事业,营造美好环境。三竞赛主…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与中国名胜园林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庆洲  吴锦江 《中国园林》2007,23(10):73-77
探讨了佛教文化对中国山水名胜景观、城市名胜景观和园林艺术景观的影响,提出2个观点:(1)佛教文化为山水名胜景观添彩,以佛教四大名山之五台山、峨眉山以及乐山大佛的建设为例进行论述;(2)佛教建筑为城市名胜景观增色,分别从历史上佛教建筑对城市景观的贡献以及现代城市中佛塔对城市景观的重要作用2个方面说明这一观点。还从佛教建筑成为园林景观的构图中心或视线焦点、佛教建筑构成园林名胜景观、以园林展示佛国世界图式、佛教寺庙的园林化4个方面论述了佛教文化与园林艺术景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