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规范南方户式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提高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增加设备选型与房间热负荷需求的匹配度,本文针对南方地区户式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与设备选型进行研究。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对不同地区的节能要求,以实际工程为例,选取武汉和西安两市作为夏热冬冷地区和寒冷地区的代表,严格按照热负荷计算的标准步骤,进行两地的热负荷计算。通过对比两地区计算结果,阐明热负荷计算和设备合理选型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热负荷计算过程中考虑的各项关键因素,提出夏热冬冷地区热负荷计算的简化方法。同时总结出散热器选型的概算公式,提供根据负荷计算结果进行末端设备选型的方法,为供暖设备的选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2.
户式(商用)中央空调工程设计误区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前言通过几年的工程设计、施工实践,以及与许多设计、施工单位交流,笔者发现当前在户式中央空调工程设计中存在不少问题,现从中筛选出八个典型方面,加以分析,并适时提出解决的办法。1冷负荷计算方面为避免冷负荷计算的麻烦,工程设计人员往往用冷负荷概算指标法,取代冷负荷逐时计算法,笔者以为这样做不妥,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别甚大,围护结构的类型、朝向、房间使用功能等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负荷计算的准确性,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了降低建筑能耗,上海等地正积极推广节能型建筑,而节能型建筑的热工性能较…  相似文献   

3.
分别就锯齿形厂房和无窗厂房,对原围护结构冷负荷计算方法所得结果与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偏差较大,建议采用冷负荷系数法计算围护结构冷负荷。通过计算分析,得知围护结构冷负荷在车间空调冷负荷中所占比例较小,其计算偏差的影响有限;机器散热引起的冷负荷是构成空调冷负荷的主要部分。对机器散热冷负荷计算中热迁移系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内的工程实践并运用正交设计与方差分析方法对影响建筑物空调冷负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考察与分析,初步确立建筑热过程计算机模拟和确定负荷概算指标所必要的计算模型,为办公建筑空调负荷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文末列举了适用于某些负荷指标概算条件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围护结构冷负荷快速计算方法,即以冷负荷系数法为基础,将建筑外围护结构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计算冷负荷修正系数而得到围护结构冷负荷。文中定义冷负荷修正系数为围护结构冷负荷与外围护结构冷负荷之比,同时还提出了冷负荷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建筑围护结构部分冷负荷时,只需用建筑外围护结构部分冷负荷乘以冷负荷修正系数即可,不用特殊计算内围护结构部分的冷负荷。根据围护结构冷负荷快速计算这一方法,以Access和VBA为工具编程,制作了一个冷负荷快速计算软件。该软件省去了普通软件逐个房间计算冷负荷的复杂性,同时也避免了用冷负荷指标估算时的误差。最后依次采用冷负荷快速计算软件以及现有的常用负荷计算软件计算典型建筑的冷负荷,验证该软件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有关冷负荷计算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在有些热电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增加了热制冷内容,而在计算建筑冷负荷时,大家对如何选择冷负荷指标?怎样计算空调期冷负荷量?如何绘制空调冷负荷延时图都非常关心,由于现有的有关这方面的参考资料较少,因此,根据自己在设计和编写“城市三联供设计手册”中的体会,写出这篇文章,目的是抛砖引玉。文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大家批评指正。一、空调系统设计冷负荷的计算方法城市集中三联供系统设计冷负荷的计算与集中供热设计热负荷的计算不同,具有如下特点:1.与仅由温差传热负荷确定的采暖热负荷不同…  相似文献   

7.
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常规空调系统和蓄冷空调系统负荷计算的不同及逐时负荷分布对蓄冷系统负荷计算的重要性,指出了在蓄冷系统负荷计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逐步提高,以室内人员为代表的内部因素已成为影响建筑负荷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内部负荷扰量(简称内扰)在空调负荷设计中的重要性需要被强调。通过对两栋办公建筑的实地测试发现,办公建筑中人员在室率普遍只有设计人数的40%~60%,设备的实际功率也远低于20 W/m~2的概算指标,过大的经验值是造成机组选型偏大的重要原因。重新思考标准中的人员密度系数和设备使用密度系数,以人为核心将建筑内扰负荷结合起来,提出"代表人"的内扰负荷计算方法,并对案例建筑的负荷设计进行修正。相比最大实测冷负荷,修正后的设计冷负荷富余率均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9.
空调冷负荷计算是空调工程设计的基础,其计算结果决定着空调系统冷源及各末端设备的选配。采用鸿业负荷V6.2计算软件,选取4个不同功能公共建筑,计算了夏季逐时空调冷负荷,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夏季空调各项冷负荷中,新风冷负荷、人员冷负荷、围护结构冷负荷为冷负荷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在人员密度较高、群集系数较大、人员劳动强度较高的房间,人体潜热负荷比重较大。进一步指出合理选择人员密度数值、新风量标准是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新型节能墙体空调冷负倚计算温度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求解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途径,详细说明了求取空调冷负荷计算温度的方法,这对于新型墙体的空调冷负荷精确计算、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运行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空调设计冷负荷计算专家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调设计冷负荷计算具有“不确定性”和“预测性”的特点,为了解决目前空调工程设计中冷负荷设计值普遍偏大的弊病,将专家系统技术与空调冷负荷指标估算法结合起来,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一个空调设计冷负荷计算专家系统,该系统计算结果准确,特别适于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12.
空调房间使用内遮阳可减少冷负荷7~28%左右。本文应用 Z 传递函数法-冷负荷系数法将得热转变为冷负荷。文中通过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提出了有内遮阳窗户冷负荷计算的公式和适用于我国空调设计的内遮阳系数、传递函数系数、冷负荷系数和冷负荷温差的数表供全国各地使用。并通过实例介绍了计算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规划设计阶段区域供冷系统能源站负荷预测及同时使用系数确定存在的问题。并以重庆市江北嘴区域供冷项目为例,借助鸿业负荷计算软件对各终端建筑的总冷负荷进行逐时计算分析得到其能源站设计总冷负荷为500943.00kW,进而计算出其冷负荷的同时使用系数为0.69。  相似文献   

14.
新风逐时焓值冷负荷计算法 ,是将新风焓值作为时变量考虑 ,按计算日为周期 ,计算其 1天2 4h的新风逐时焓值。根据新风的逐时焓值 ,计算新风计算时刻的新风冷负荷 ,然后与相同时刻的其他各项冷负荷叠加 ,取最大值作为房间的最大计算冷负荷。新风常量焓值冷负荷计算法 ,是将新风焓值作为一个固定的值即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下的焓值来计算新风冷负荷的方法。由于现代空调冷负荷计算法所算得的各项冷负荷 ,除了 2 4h连续工作且发热恒定的热源所形成的冷负荷外 ,无一不具有时变特性。夏季室外空气焓值 ,在一天中也是以日为周期变化着的 ,…  相似文献   

15.
孙德宇  徐伟 《建筑科学》2011,27(12):109-113
本文从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原理与特点、空调冷负荷计算的基础理论、负荷计算软件的开发与改进、间歇空调系统冷负荷的计算和不同软件之间的比对与分析5个方面回顾了空调冷负荷计算理论研究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了在空调房间末端冷量可调的空调系统,对制冷设备容量选择具有很大影响的室内冷负荷应当以空调建筑中所有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为依据,并以风机盘管加新风空调系统为例,就空调房间计算冷负荷和建筑计算冷负荷在空调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谐波反应法计算空调负荷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与反应系数法相比,利用谐波反应法计算空调负荷简便,但在计算中应注意辐射得热中稳定得热形成的冷负荷的计算及谐波阶数的选取问题。结合计算实例,给出了由稳定辐射得热计算冷负荷的新的计算公式,以及在实际计算中应取的谐波阶数。  相似文献   

18.
夏季新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朝贤 《暖通空调》1999,29(6):65-67
认为计算夏季空调冷负荷时,将新风焓值按常量考虑,既与新的空调冷负荷计算方法不匹配,又增大了空调计算冷负荷,提出了以日为周期的夏季新风( 包括渗透风)“逐时”冷负荷计算方法,给出了全国几个主要城市的夏季空调室外空气逐时湿球温度和逐时焓值  相似文献   

19.
从汽车的动态传热实际过程出发,应用冷负荷传送函数计算方法,对汽车空调的冷负荷的各项组成进行分析计算并编制出计算机程序,通过实例计算得出的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黄日带 《建筑电气》2020,39(6):37-41
以某机场项目为案例,对水蓄冷系统的运行策略和数学理论进行研究:针对其冷源群控系统的节能计算构建数学模型,为实现水蓄冷空调群控系统达到最佳节能效果提供可行性;通过对机场案例进行简化计算,得到理论节能数据,为设备选型调整、工程概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