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以古镇景观保护完好、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同里古镇为例,基于空间句法,运用Depthmap软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轴线分析,选取整合度和选择度作为测量指标,探讨同里古镇街巷空间形态的可达性和通过性;同时,随机选取54位游人进行其游览路径的跟踪测量,运用两步路(户外助手)手机APP获取游人在同里古镇实际游览的空间移动数据.通... 相似文献
3.
4.
“择水而居,以水为生”是江南传统聚落聚居生活的基本特色。水环境是江南传统聚落发展、演变的核心要素,因此以水环境为切入点,分析江南传统聚落水环境文化内涵,并分析其在聚落中的物化表征,探析水环境对于传统聚落空间的影响机制。以同里古镇为例,运用空间句法,从聚落文化内涵、聚落分布、演变、形态、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量化指标分析水环境对传统商业聚落的影响,为当下乡村精细化建设规划原则的制定提供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空铁一体化发展使航站楼与城市铁路交通便捷换乘成为必然要求,航空限高使得空铁换乘空间多位于地下,多线换乘带来的复杂换乘流线和地下空间带来的换乘空间感知弱等问题导致空铁换乘效率低、舒适性差,而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是影响换乘效率和换乘舒适性的关键因素。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汇聚了空港、高铁、地铁等三种交通方式的换乘,通过研究该典型案例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来探讨提高地下空铁换乘空间步行可达性的策略。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中的凸状空间法和视域分割法,结合集成度、可见度等形态变量,对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的地下空铁换乘空间的步行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据此得出现状问题和做出具体的优化设计,并进行结果验证。得出如下结论:合理的节点空间设计可增强换乘导向性;连通换乘空间形成合理的换乘流线可提高换乘效率;有机整合换乘空间及其周围空间可丰富换乘体验。该研究可为国内外航站楼地下空铁换乘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高铁建设的如火如荼,国内许多城市新建和改建了一批火车站并更新了站前广场区域。近年我们承接了唐山北站站前广场片区城市设计和交通组织横向研究项目,并对客站步行广场进行了深入研究。该文研究重点是客站步行广场的空间使用和品质问题,在借鉴行为心理学理论和调研归纳的基础上,分析了铁路客站步行广场的职能和问题,探讨了步行广场的设计理念和广场的空间构成和形态,客站步行广场设计要从人的需要出发,解决便利可达性的同时满足人的多样性活动需要和信息交流的需要,提升公众的参与性、互动性才能增添城市的活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9.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江南古镇保护——以江南六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新经济史学的分析方法,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探究转型期条件下中国古镇保护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在对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三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进行回顾分析,指出古镇区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属性的稀缺性土地资源,在转型期条件下它基本处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掌控之中,而具有一定利益独立性的地方政府之所以选择古镇保护,是因为保护活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为一项净收益(率)最高的投资活动。就本质而言,转型期中国古镇保护的发展历程也就是地方政府随着外部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借助古镇区资源不断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几个问题——以上海市练塘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江南古镇以其清秀的城镇格局、祥和的世故人情和悠长的历史文化,正在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本文结合江南古镇旅游开发中的共性问题,以练塘镇为例,分析城镇个性、文脉凸显和氛围营造的关键及措施。 一、注重城镇个性的挖掘 江南古镇都具有相似的城镇景观结构特征: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建造精致的石桥,傍河而筑的民居。如果仅把江南故居的旅游开发局限于古 相似文献
11.
因邑而兴的湖北古镇--钟祥石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结合石牌古镇“因城邑而兴,因商贸而盛”的历史背景和背山面水的自然环境,解析其与汉代古城邑、汉江形成的线形空间格局,对老镇区“十街三巷十八门”的防卫型布局、独特的节点和街巷空间、富有地域性特色的天井式民居以及戏楼建筑的基本型制和建构特点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枝江董市镇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其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一江两河.南北并置”的空间格局.阐述了平行于长江的带状古镇空间形态以及“一主多支”的街巷结构,研究了古镇的建筑特色及其成因,以揭示董市古镇的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功能类型、空间布局、建筑立面与装饰构造等方面研究湖北古镇的街屋建筑。结果表明:作为古镇的主要建筑类型,湖北古镇街屋具有店铺街屋与工坊街屋两种类型;空间布局呈现小开间、大进深的特点,并有着特色的天斗空间;建筑立面包括排门式与石库门式;在装饰构造上,马头墙与挑檐都具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湖北省大悟县双桥古镇发展演变的阐述,分析了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对古镇发展所起的作用,同时还分析了双桥古镇整体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及其建筑特色,以此发掘古镇兴衰的内因及其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因铺而兴的湖北古镇--赤壁新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新店古镇园铺而兴的形成背景出发,根据其落址受到河道走势、码头水运和湘鄂两省交界影响的特殊性,分析了“一河两区”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古镇“街铺共生,内外渗透”的街道空间、“小而内聚”的街道尺度以及“店宅合一”的建筑空间,重点提出了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天斗亮斗式、类天斗式和天井式建筑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七里坪是在南北七里平地上形成的湖北古镇之一,因地理环境、物质集散、竹排河运、红色革命等因素的影响而发展至今。该文分析了古镇“三面河水抱平地,四围山势锁古镇”的自然空间形态、“一主四次”的街区结构和宜人的街巷空间尺度,阐述了古镇建筑类型、空间使用、结构构造等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7.
北海市南康古镇历史悠久,遗存丰富且保存尚好,有反映传统民居风貌的成片竹筒屋与中西风貌合璧的骑楼。目前,南康古镇面临老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条件差、风貌丧失和改造资金困难等问题,要对古镇进行保护,必须提出严格的控制措施,控制古镇的空间格局、历史风貌和开发强度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引入市场、本地居民等多元主体参与古镇的开发与改造,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旅游和商业等手段延续古镇风貌,传承文化。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从白霓古镇因桥而兴的形成因素出发,结合古镇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了"一山三河·新老并置"的古镇空间形态,阐述了"两河·两街·三桥·七巷"的历史镇区空间结构及特有的街道空间序列和节点空间,研究了古镇的建筑及其营建特色,以揭示白霓古镇地域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