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7,(12):121-122
目的:观察分析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无异位骨化、桡骨小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现象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64%。结论:针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取的较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结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目的观察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疗效。方法 12例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及活动受限。术中均采用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清除关节内游离体及病变滑膜,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作为疗效评定的标准,观察所有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患者治疗前后肘关节评分及肘关节屈曲角度的改善情况。结果 12例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5月)。肘关节平均伸屈活动范围从术前的79.6°±10.3°提高到术后的128.4°±12.5°。肘关节疼痛、肿胀症状减轻。Mayo肘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5.4±13.1分提高到术后的89.2±11.7分。7例患者非常满意,4例满意,1例不满意,满意率为91.67%。结论肘关节镜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功能改善显著,是治疗肘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及等离子刀行粘连松解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4月-2009年4月应用关节镜技术及等离子刀对32例膝关节粘连患者施行松解手术,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术后康复训练。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术前膝关节活动度10°(伸)~80°(屈),平均45.5°;术后0°(伸)~130°(屈),平均110°,较术前平均增加65°。结论应用关节镜技术及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粘连手术创伤小,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4):54-58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3月本科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内侧间室严重病变患者18例,所有患者行微创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切口感染、膝关节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髌前疼痛、膝关节屈曲及内翻畸形矫正等情况,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4.6个月。膝关节内侧疼痛缓解,除1例出现关节感染,其他无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膝关节髌前疼痛等发生。术前膝关节屈曲角度100°~110°,术后120°~135°;术前内翻角度0°~9°,术后0°~3°;术前HSS评分为70分,术后为93分,优良率94%。本组病例手术时间60~100 min,平均(82.00±5.62)min;术中出血量80~260 m L,平均(150.00±40.67)m L;术前血红蛋白115~132 g/L,平均124.3 g/L,术后106~127 g/L,平均118.2 g/L。本组患者手术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情况下,微创膝关节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病变骨性关节炎患者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隐性失血少,屈曲挛缩及内翻畸形矫正明显,保留骨量多,并发症少,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9):138-141
目的:探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疗效和方法。方法:从2008年5月-2014年2月在本院对14例Ⅰ型(Haln-Steinthal骨折)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外伤原因为不慎摔伤,未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7 d。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7 d。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24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未出现神经症状、骨化性肌炎、肱骨小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标准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1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经肘前路可吸收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可直视下暴露及复位骨折块,复位准确,固定可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满意,且避免二期取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0年5月对19例共22个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采用PKP手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 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4±2.12)分改善到术后3 d(2.42±1.75)分,术后1个月(2.56±1.69)分;Oswestry评分由术前(42.42±9.53)分改善到术后3 d(20.65±4.62)分,术后1个月(21.63±6.83)分;椎体前、中、后高度由术前(1.76±0.57、1.98±0.69、2.57±0.54)cm改善到术后3 d(2.42±0.32、2.53±0.42、2.69±0.35)cm,术后1个月(2.41±0.33、2.53±0.43、2.70±0.31)cm;Cobb角由术前的(28.52±8.45)°改善到术后3 d(20.35±6.76)°,术后1个月(21.42±7.11)°。VAS评分、Oswestry功能评分、椎体高度(前缘、中部及后缘)和Cobb角在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术后1个月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显著,能在短期内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减少腰背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治疗,有效提高椎体高度,适度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目的观察X线片结合功能评价比较复位后三短一长棒与两长棒2种不同固定方式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三短一长棒外固定架固定组)和对照组(两长棒固定组),每组20例。手法复位后如局部骨折块不稳定者,通过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固定,骨质缺损严重者局部小切口人工骨材料填充,关节面不平整者切开复位,必要时克氏针固定。测定术前、术后2~4 d及术后8~12周的桡骨下关节面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茎突相对于尺骨茎突的短缩值,术后6~8月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2组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短缩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2组治疗后掌倾角和尺偏角均显著大于术前,而桡骨短缩程度则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治疗组掌倾角和尺偏角增大趋势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为85.0%,对照组为5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运用三短一长棒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预后优于两长棒固定,X线检查对预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关节突切除途径髓核摘除,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对患者下肢根性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 Schulte 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及 NaKai 标准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80~120(89.4±11.0)min,术中出血量为90~350(151.6±60.3)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12~33(21.4±6.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术后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入院时 VAS 评分为(7.76±0.9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2.84±1.14)分、(1.48±1.2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t=21.36、22.92,均P <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 无移位、下沉;按 NaKai 标准:优1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
目的探讨伤后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的可行性、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能力。方法对91例年龄≥50岁经X线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根据T值分为两组:骨质疏松组55例,男性6例,女性49例,年龄52~83 (63. 5±8. 2)岁,体质量46~88 (57. 2±8. 1) 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3±3. 0) kg/m2;非骨质疏松组36例,男性2例,女性34例,年龄50~69 (57. 9±6. 1)岁,体质量42. 5~80. 0 (62. 5±8. 7) kg,BMI (25. 5±3. 3) kg/m2。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上,于距离尺骨远端关节面40、60 mm处测量桡骨远端双侧骨皮质厚度。结果骨质疏松组患者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大、体质量轻,且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较非骨质疏松组薄,骨皮质比率较非骨质疏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两组患者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1)。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骨密度正相关(r=0. 309,P=0. 000),与腰椎骨密度正相关(r=0. 445,P=0. 000)。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每增加1 mm,髋部骨密度值增加0. 071 g/cm2(R2=0. 230,P=0. 000),腰椎骨密度值增加0. 065 g/cm2(R2=0. 265,P=0. 000)。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5. 2 mm为诊断骨质疏松最佳诊断临界点,其敏感度80. 4%、特异度69. 4%、阴性预测值69. 4%,曲线下面积为0. 749。结论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正相关,桡骨远端骨皮质变薄与骨质疏松相关,通过X线检查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快速简便,可初步筛查骨量减少,并提示进一步行骨密度检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22):128-131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柱截骨(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本科收治的16例严重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后路全脊柱截骨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矫形术前、术后、末次随访Cobb角、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脊髓Frankel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2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及畸形得到明显改善,无切口及椎体深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经治疗后吸收,术后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植骨融合效果好。3例患者因术中牵拉,神经根水肿,术后神经症状加重,但经脱水及神经营养治疗后,症状缓解。术中出血量1500~4000 m L,平均2360.6 m L,手术时间230~450 min,平均340.2 min。Cobb角术前83°~145°,平均110.3°;术后:16°~95°,平均41.3°,矫正率为59.6%;末次随访18~100°,平均44.6°,矫正丢失率为5.6%。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前-37~49 mm,平均31.2 mm,术后:-13~22 mm,平均11.2 mm,矫正率为:64.1%;末次随访:-11~21 mm,平均10.3 mm,矫正丢失率为8.1%。Frankel评分术前B级2例,C级4例,D级10例;末次随访B级0例,C例1例,D级2例,E级13例。结论:经后路全脊柱截骨联合钛网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严重脊柱角状后突畸形能明显矫正脊柱后突畸形、有效解除顶点区脊髓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一种不错的临床治疗方法。但该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手术技术难度大,应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6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体化组1401例和对照组1361例。一体化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13-49(30.5±4.8)个月的随访,一体化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46.2%、66.8%vs14.3%、22.0%、39.0%,均P〈0.05)。一体化组并发症共发生152例(10.8%),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242例(17.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7例,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107例患者分别取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7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42.70±3.65)分,术后(87.60士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7例中优86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3.
俞波  侯艳青  严济泳 《矿产勘查》2013,(9):9-11,F0003
目的 评估超声检查在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按Graf方法对100个正常婴儿髋关节及100个临床疑似DDH患儿进行扫查,观察髋臼窝骨性结构外形、髋臼骨性缘、髋臼软骨纤维盂唇的形态,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和股骨头骨性髋臼覆盖率(MR).结果 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髋关节的股骨头软骨、髋臼软骨、关节囊和关节盂唇等解剖结构.200个髋关节中髋正常(n=164)者α角、β角和MR分别为(62.3±3.8)°、(45.7±5.9)°和(61.2±5.1)%;髋异常(n=36)者α角、β角和MR分别为(49.5±6.3)°、(55.3±9.1)°和(41.6±9.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5).结论 超声测量髋关节α角、β角及股骨头MR可为婴幼儿DDH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具有安全、简便、实用等优点,可作为一种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ing,PCCP)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ur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缺点。方法按治疗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8例,采用PFNA系统固定)和PCCP组(32例,采用PCCP系统固定),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为(82.62±4.76)分,PCCP组为(81.49±4.29)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出血量和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PFNA组、PFNA组下地负重时间少于PCCP组(均P〈0.05)。结论PCCP和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材料。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46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单节段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5 mL。双节段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100 mL。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8.6个月。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价疗效,优3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JOA总分:术前为(4.13±0.79)分,术后为(13.06±2.54)分;术后JOA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7,P〈0.01)。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1)
目的观察脊柱侧凸特定性训练(scoliosis specific exercise,SSE)对轻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并开始在物理医学康复科门诊接受SSE矫形治疗的轻度AI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和轴向躯干旋转(axial trunk rotation,ATR)角,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22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Patient Questionnaire-22,SRS-22)分析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主观评价。结果共3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治疗后Cobb角和ATR角均较治疗前减小(Cobb角:16. 29°±5. 05°比19. 23°±2. 85°,t=2. 955,P=0. 006; ATR角:5. 97°±2. 22°比7. 16°±1. 66°,t=4. 799,P=0. 000)。SRS-22量表评分中,治疗后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5. 0 (4. 0,5. 0)分比3. 0(3. 0,3. 0)分,Z=0. 000,P<0. 05]。结论 SSE能延缓甚至改善轻度AIS患者的脊柱畸形。  相似文献   

17.
吴高亮  胡涌 《矿产勘查》2011,(3):22-23,27
目的评价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中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注入化疗药物后随即用碘化油、明胶海绵行肾动脉栓塞;3~10 d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时选择28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肿瘤及周围组织改变、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80±160)mL vs(650±233)mL]、手术时间[(2.60±0.42)h vs(3.40±0.50)h]、1年生存率(87.5%vs 78.6%)、3年生存率(64.7%vs 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利于手术切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2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年龄段和骨折分型,对13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解剖型锁定钢板组,n=63)及PFNA(PFNA组,n=75)进行内固定。对2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获随访7~36个月。2组切口大小、出血量、颈干角减少、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内固定方法临床效果相当,但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比较,PFNA创伤小、出血量少、卧床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刘铭  谢平 《矿产勘查》2014,(8):66-6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30例麻醉诱导前经2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随后以0.3μg·kg-1·h-1速度输注至术毕前,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30例以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管插管后10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分别于术前访视时,术后6h、1d、2d及3d对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1)与T0时点相比,T1-T3时点2组Da-jvO2及CERO2均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点Da-jvO2及CERO2均显著降低(P<0.05)。2)与术前比较,C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D组术后6h及1dMMSE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老年胃肠肿瘤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从而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