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介绍了重庆市轻轨佛图关至大坪区间隧道及大坪车站隧道施工中开挖及支护方案 ;地表沉降监测及控制 ;施工对地表建筑物的破坏作用的监测与控制以及爆破振动监测及控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南京某地下步行通道采用非开挖顶管法施工,顶管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区间隧道及城市主干道。为了保证隧道及主干道安全,施工前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施工全过程,预测施工可能引起的隧道及地表变形。根据数值模拟结果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并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分别对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径向收敛和地表隆沉进行监测。基于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及地表变形规律,明确顶管施工期间隧道及地表变形的3个不同发展阶段。研究表明:隧道竖向位移主要表现为隆起,由通道内出土卸荷所引起,工作井基坑开挖对其影响几乎可以忽略;顶管施工过程中,下覆隧道竖向位移先后经历了初始下沉、隆起增强和隆起稳定3个阶段,地表竖向位移先后经历了隆起增强、隆起减弱和沉降3个阶段;同一监测断面内,地表最大沉降位于通道中心轴线上方,距离通道越远沉降越小;采用微欠挖工艺有效控制了隧道最终隆起和地表最终沉降。  相似文献   

3.
分岔隧道施工时常遇到浅埋大跨段山体稳定、支护参数优选和地表震害控制等技术难题。结合庙垭分岔隧道,详述其浅埋大跨段支护体系实时监控的内容、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基于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施工力学状态及浅埋地表震动的爆破动力特性,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浅埋大跨隧道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岔隧道施工时常遇到浅埋大跨段山体稳定、支护参数优选和地表震害控制等技术难题.结合庙垭分岔隧道,详述其浅埋大跨段支护体系实时监控的内容、方法及监测结果,并基于锚杆应力、衬砌应力、爆破振速等监测数据的系统分析,研究隧道支护体系的施工力学状态及浅埋地表震动的爆破动力特性,判定浅埋山体的稳定性及支护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可为日后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采用CRD法时,导洞多次开挖及临时支撑拆除会扰动土体,引起沉降量反复叠加,施工中可能出现地表沉降过大的问题,造成安全风险隐患。依托北京地铁16号线05合同段地铁工程施工,进行了方案优化,采用新型衬砌台车及主动换撑技术,通过实时监测隧道洞内位移收敛及地表沉降数据,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控制地表沉降,结构变形和地表沉降均满足安全要求。该项技术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并且降低了施工成本,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市政技术》2016,(2):85-88
目前大断面隧道的设计、施工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尤其在一些软弱及破碎围岩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的施工难度更大。以贵阳市黔春大道二桥隧道工程为背景,针对大断面隧道穿越破裂段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措施,在施工后对地表裂缝、地表沉降及隧道周边收敛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施工效果良好,相关经验对以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国军  徐冲 《山西建筑》2007,33(31):306-307
以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例,介绍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措施,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受力及地表沉降的特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从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盾构隧道施工产生的土体扰动会影响土体强度并使土体产生变形,引起地表沉降。以江阴市澄江西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非开挖方法埋设水平测斜管形成沉降监测剖面来实时监测施工面上覆土体变形,进而对盾构隧道施工微扰动进行现场监测研究。数据分析表明,水平测斜监测与施工监测地表沉降的数据符合性较好,可作为类似项目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9.
青岛地铁1号线峨石区间隧道埋深浅、围岩差、隧道断面大、小净距、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时采取地表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加强初期支护、控制爆破等措施,达到了地层加固和超前支护以及减小对围岩扰动的作用,实现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浅埋大断面隧道顺利施工,较好地控制了施工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地表变形值位于控制值以内。  相似文献   

10.
 厦门机场路一期工程在大跨、浅埋及复杂地质等工程条件下穿越地表密集的建筑物群,受隧道施工影响的建筑物多达90余栋。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新建隧道结构的安全,同时还要保证地表既有结构的安全,而后者显得更加重要。隧道施工面临着全风化花岗岩遇水软化、隧道结构整体沉降、地层大变形、建筑物差异沉降及裂缝控制等诸多难题。在对该工程特点和控制方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为保证控制方案的可靠性,对拟拆迁的104#和105#楼房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施工过程的注浆抬升和变形监测结果,论述地层沉降、建筑物沉降及裂缝产生、发展随隧道开挖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优化洞内施工与地面注浆抬升建筑物相结合方案,控制围岩大变形和有效保护建筑物的工程措施。试验数据表明,将核心控制指标—建筑物差异沉降量控制在20 mm以内可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地表注浆与洞内注浆相结合可实现对建筑物的抬升,并有效地减小建筑物的差异沉降并控制裂缝的发展。研究结果为机场路隧道后续穿越重点建筑物的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