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韧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园绿地通过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增强城市的可持续性和韧性。对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研究是探索城市韧性研究的微观路径。从生态智慧研究中获得启发,重新理解"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干扰"等含义,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进行关联研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来表征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本质内涵,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测度的体系框架,并提出通过多情景规划的路径达到"供需动态匹配",进而实现城市韧性提升的目标。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构建城市公园绿地韧性的测度体系,为城市韧性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2.
韧性城市规划理念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2021,37(1)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背景下,韧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应对灾害的主要手段,其规划理念已得到人们广泛认可,需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予以充分融合。文章对韧性城市和韧性城市规划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韧性城市规划相较于传统的规划理念,更加关注城市治理的韧性,更加关注多情景分析方法,更加关注以人为本和动态适应。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融合韧性城市规划理念的方法和路径: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层面,应强化韧性城市规划理念的落实,同步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为总体布局提供支撑;在专项规划层面,应统筹编制韧性城市专项规划,以更好地协调原有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类专项规划;在详细规划层面,应重点细化韧性城市相关设施的空间位置,如应急避难场所和人防工程等,并对具体地块提出韧性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桥梁搭建水网物质空间与人类社区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厘清社会—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如何培育、优化和提升江南水网空间韧性。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角度提出社会—生态韧性构建的生态智慧,并倡导以恢复力、适应力与变革力韧性机制培育为导向的、江南地区构建现代社区实践的若干启示,旨在引导江南水网空间实现具有韧性的社会—生态系统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韧性特征的城市社区规划与设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佳可  王云才 《风景园林》2017,24(3):98-106
韧性是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但随着人类干预程度的不断加深,人工系统的刚性化越来越强,而生态系统的韧性特征逐渐下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降低。因此,韧性成为学界和业界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但繁多的概念和抽象的解释仍然无法告诉我们:韧性的本质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在生态规划与设计中进行韧性实践?如何架起不同尺度层面上全面韧性与特定韧性之间的桥梁?本文借助于生态实践智慧的启发,通过韧性概念的变化和成功生态规划设计实践案例的研究,提出生态系统的可变性是系统韧性的根本特征这一观点;并以城市社区为重点,构建以调控系统可变性为核心的城市社区韧性规划与设计框架,共包含两个途径:一是借助规划设计,使社区系统在结构与功能层面尽可能适应环境条件;二是通过组织管控,使社区系统在运行层面尽可能迎合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空间向城市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对防灾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界对城市生态空间自身防灾韧性理论与实践的关注尚有不足.文章首先辨析了关于城市生态空间防灾韧性认知的"贡献说"和"自身说"两种观点,并从协同视角对其进行定义;其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防灾韧性的类型与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相关研究与规划实践案例,归纳了提升城市生态空间防灾韧性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6.
周梓卉  李振兴  石羽 《建筑科学》2023,(2):202-206+234
随着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城市面临自然灾害威胁时,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自然灾害并维持其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城市生态韧性是评估城市生态系统抵抗自然灾害功能的重要指标,对城市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着重要意义,其概念的提出为城市防灾建设、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提供了创新途径,城市韧性建设和城市生态要素的合理安排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本文在梳理了城市生态韧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当前研究的薄弱之处,并展望城市生态韧性建设的研究方向,以期通过探索城市生态韧性的应用模式,利用生态手段进行城市韧性建设,为构建生态韧性城市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城市健康安全可持续性发展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静宇 《城市住宅》2021,28(2):39-41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独特产物,给我国的城市发展及城市建设带来负面影响.韧性城市理作为新型城市规划理念,旨在提高城市抵抗灾害的能力,保证城市正常运转.而城中村正是城市中的不稳定因素,城中村虽处于城市规划区内,但其内部建设管理不成熟、生态系统脆弱,在灾害面前不堪一击.研究基于韧性城市理论,将韧性城市理论放在城市的微观层面,剖析城中村出现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城中村的韧性,并对城中村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9.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灾害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韧性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稳定发展需求和城市内外部干扰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灾害防治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韧性概念起源和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比较和辨析了城市韧性和灾害韧性的概念和研究边界,概括了当前灾害韧性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适应性循环的扰沌模型和韧性城市规划基本范式,依据已有研究总结出韧性城市规划范式的基本研究策略.基于文献综述对韧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两个评价体系,总结了其优缺点.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系统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及防灾领域中的应用,依据对已有研究综合分析,探讨了城市灾害韧性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陈蕾 《城市建筑》2014,(11):36-36
近年来,生态系统变得异常脆弱,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生态网络作为景观生态学和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回归自然、提升城市生态系统质量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