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受金融危机冲击与产业经济转型的影响,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了以人口减少为标志的城市收缩现象。如何处理和应对由于城市收缩引发的空置问题是当前空间规划和城市治理值得研究的课题。精明收缩提倡的"更小的用地范围内、更少的人口规模"的规划理念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制度背景和规划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态度与应对策略存在显著区别。本文通过梳理德国、美国和日本典型收缩城市形成的背景与动因,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分析这三个国家在应对城市空置问题的态度和演变,重点讨论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市场、公众等角色的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厘清精明收缩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适用性,并为我国城市如何合理应对人口收缩下的城市空置问题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尽管以精简建成空间规模从而适应人口收缩为特点的"精明收缩"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在规划实践领域的进展,尤其是在中微观的社区规划层面,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在收缩城市中,人口的迅速流失往往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大量房产出现空置与废弃的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了社区的衰败。如何在规划实践中对此进行积极应对,是目前国际收缩城市研究学者关注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聚焦于全美第一个颁布"精明收缩"总体规划的扬斯敦市,关注其近年来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颁布的社区行动规划。通过深入剖析社区行动规划的编制过程,以及实施中采用的两种政策性工具--税收止赎与法规实施,及其实施管理机构的运作模式,本文展现了美国收缩城市如何将应对房产空置与废弃的技术工具与社区规划较好地结合在一起,以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最后,本文就美国经验在我国的适用性与可借鉴性进行探讨,从而提出未来我国收缩城市在应对房产空置与废弃上的相关制度和规划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收缩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国际化现象。以往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俄罗斯城市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收缩,这种情况在其气候条件恶劣的北方地区更为严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分析俄罗斯北部城市的收缩过程,首先对俄罗斯收缩城市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选取过去30年中人口总数下降较为明显的三个北方城市--诺里尔斯克、杜丁卡和伊加尔卡作为案例城市,对其反映人均工业产出的经济指数(EI)和反映社会福利水平的社会指数(SI)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北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增长的现象。本研究证实了城市的经济福祉与人口生活水平之间的直接关系,并揭示出俄罗斯当前政策对收缩城市支持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以人口缩减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常见新现象。文章分析了根河城市收缩的表象和原因,其收缩背景下的规划依然保持增长惯性,削弱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导致规划的引导管控作用降低。结合根河实际,文章从规划理念、产业培育、空间优化、棕地更新等方面提出"精明收缩"理念下的规划应对建议,以期为相似的东北林区收缩城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收缩城市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部分地区或城市遭遇了较为严重的人口增长停滞与流失问题这一问题过去并未得到重视,直到近年来,随着“收缩城市”概念的提出以及“收缩城市国际研究网络”等专业研究机构的成立,该问题逐渐成为西方规划界的核心议题之一二目前,对“收缩城市”的定义主要集中在人口上,但相应的,在经济、社会、空间等领域,其定义的外延与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中.根据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西方的收缩城市可以主要归纳为穿孔型与圈饼型两类.而究其成因,则较为复杂,全球化、后社会主义、去工业化、郊区化以及人口学等问题均会导致城市的收缩.而在收缩城市的相关理论研究中,许多学者开始呼吁转变传统以增长为中心的规划范式,同时大量理论与模型指出城市的收缩与增长一样,是具有规律性的正常现象.最后,收缩城市目前面临着人力资源匮乏,公共财政危机、土地与建筑空置等一系列问题,而西方规划界也提出了以“合理精简”为理念下的绿色基础设施、土地银行、参与式规划等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 经济社会转型加快,城市发展出现分化,部 分城市出现了人口减少、经济下滑的收缩现 象,学界对城市收缩的关注也日趋增多。本文 回顾了国外对收缩城市的已有研究,梳理了 现有收缩城市研究最重要的三个主题,即收 缩城市的定义与识别、收缩城市的形成原因 与机制以及对收缩城市的政策响应,并提出 了对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的借鉴与启示。国外 现有的收缩城市研究逐渐关注城市收缩过程 的多尺度与多主体问题,聚焦多尺度要素和多 主体利益在城市收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针对中国特殊的国情和问题,我们应在国外 收缩城市研究的基础上,从收缩城市的社会 结构性问题、收缩城市的城市综合问题、城 市收缩过程的模拟与预测以及收缩城市的综 合管理政策等方面着手,尝试和开拓收缩城 市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如何保障城市在人口收缩情景下实现平稳的发展转型,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从长历史时期和大空间尺度看,城市的增长和收缩是高度关联的过程。基于这一点认识,文章首先解释了收缩城市文献中常引用的三种理论模型:生命周期模型、启发式模型和政治经济模型,它们为学者理解、总结和归纳收缩治理政策提供了三种截然不同的理论维度。其次,在综述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和中东欧部分国家的收缩治理模式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其城市收缩特点、关键政策行动以及决策形成过程中的内外部条件。最后,本文在发掘全球收缩城市共性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收缩的现实情况,提炼出对我国收缩治理具有借鉴价值的三个政策领域:福利治理、形态管控和吸引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朱金  李强  王璐妍 《城市规划》2019,43(3):34-40,49
城市人口的增长与衰减均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下的产物。西方国家较早面临了城市收缩的现实,并形成了各自的理念转变与规划应对。我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但也出现了城市收缩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人口流出地区。然而在上海这一特大城市的郊区小城镇也面临着人口收缩、经济滞缓为特征的收缩困境。本文以上海市郊的合庆镇为例,分析了在过去增长路径的依赖下,显现出的"被动衰退"趋势。城镇当下的发展已出现了收缩的内外部驱动机制,内部机制表现在本地农民的脱农化程度高以及较强的城镇聚居意愿,外部驱动表现在环境的负外部性对本地农民的挤出作用和宏观政策导向。为实现收缩情景下的精明发展,合庆镇急需对镇村体系进行精明重构,产业区进行瘦身转型,并相应调整镇域空间布局,使其在收缩、有限的空间范围内保持良性增长,提升城镇发展品质。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城市收缩的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老工业城市--四平市为研究区,应用收缩度模型在对2001-2016年四平市城市收缩度进行测算分析的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对四平市城市收缩的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四平市自2012年人口开始流失(SSD>0),出现城市收缩的现象,且收缩度不断上升。2)2001-2016年四平市城市收缩的的驱动力分别是经济、社会、人口因素中的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与人口因子,其中,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是主控因子,为第一主成分,基础设施建设为第二主成分,土地利用为第三主成分,人口因子为第四主成分。并通过进一步的驱动机制分析,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看作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3)四平市城市收缩的驱动因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单一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人口等其他驱动因素产生的根源所在。4)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城市废弃和闲置用地为依托,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宜居性;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高精尖人才回流;调整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打造紧凑型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各地以人口流失为典型特征的城市收缩现象大量出现,引发了各类城市问题。与国际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我国大多数城市仍处于城市增长阶段,但部分城市已然出现人口流失的现象,面临着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与人口不断流失的矛盾。目前针对我国城市收缩现象的研究尚处于技术识别及概念构建阶段,缺乏扎实的实证研究。文章以黑龙江省穆棱市为例,分析其在成长期出现城市收缩现象的特征及成因,提出构建城乡自由流动系统、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和城市精明增长等针对性措施,可充实我国"收缩城市"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Despite the fact that Chin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rbanised, some Chinese cities have witnessed a loss of urban popul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tensive expansion of the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 (HSR) network, the reduction in travel time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mobility of people across cities, thus affecting the spatial redistribution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 An important question arises: for cities experiencing population loss, when they were connected to the HSR network, did the HSR further aggravate this urban shrinkage? Using cities experiencing population loss as a sample, the paper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loss in HSR-served cities. A Difference-in-Difference (DID) method was adopt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HSR aggravated population loss in shrinking cities. On the whol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enomenon of urban shrinkage in China was further aggravated by the HSR.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unveil the dynamic impact of the HSR on shrinking cities, and multi-stage DID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impact of the HSR on urban population may have a certain time lag effect. The HSR has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d to the population loss of shrinking cities four to five years after it first started operating. The paper highlights that the HSR does not always yield growth opportunities; on the contrary, for cities suffering from population decline, the HSR may bring a serious challenge.  相似文献   

12.
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是城市增长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并不总是同步的,其增长的相对差异会体现为不同的城市增长型式。以中国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经济增长的同步性划分中国城市的增长类型,并分析不同类型城市的增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增长类型的城市反映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特征。城市发展初期,以显著的经济增长为特征,工业发展和地方专业化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而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不断吸引人口迁入和增长,人口和经济增长逐步实现良性互动,城市增长的正反馈机制形成。当城市达到较大规模时,城市经济的驱动逐步由工业转向服务业,城市经济转型,从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变,经济的多样化和地方品质的提升成为驱动城市增长的核心。基于人口一经济增长同步性划分的城市增长类型有助于理解我国城市增长的路径,不同增长类型的城市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南山地城市规划适应性理论研究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2/3的土地、森林、矿产、水能等资源集中于山地。西南地区是人口、民族、资源、地域文化丰富而多样的典型山地区域。国家统筹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西部推进战略的实施,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与建设显露出理论指导乏力和基础研究薄弱,导致惯性走入“建设性破坏”的误区,造成城乡环境资源、地域文化特色、物质空间形态极大损失。进入新世纪以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逐步跃上台阶,“重庆-成都”城市密集的经济发展成为了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创新研究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适应性理论与方法,业已成为具有国家高度和重要学术价值的科学问题。论文针对西南山地土地资源稀缺性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人居建设,城市、建筑空间多维性和自然、人文内涵丰富性的人居环境品质追求,提出指导西南地区城市(镇)规划与建设的适应理论研究目标:山地城镇化适应性理论及发展模式,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生态理论及减灾防灾,山地城市(镇)有机更新理论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山地城市(镇)建设适应性新技术支撑体系。论文拟建立对西南山地城市(镇)规划理论研究的思考并对我国山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14.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liveable cities is emerging as a major policy priority around the world. Globalization, the emerging network society, increasing mo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health and social imperatives to create more sustainable and liveable cities have combined to increase pressures, primarily on local governments and actors to reinvigorate urban governance,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One essential aspect of this project is the improvement and vitalization of urban spaces. In this regard, Japan ha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stemming from its distinctive history of urban space management, its low proportion of public space in cities, and its aging and imminently shrinking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Japan has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and strengths stemming from its legacies of urban built form, the exceptional vigour of its place-based communities, and its rapidly aging and imminently shrinking popul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attempts to build more liveable cities in Japan.  相似文献   

15.
如何拯救深陷“收缩”困境的老工业城市,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受经济转型、资源枯竭、郊区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传统老工业城市呈现出日益严峻的收缩现象,并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基于全球化挑战地方响应策略的理论分析表明,如何促进日渐“收缩”的老工业城市实现顺利转型,对长期以来增长管理为导向的城市规划传统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体现为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家主义或环境主义的地方响应范式之争。针对英国曼彻斯特和利兹的案例比较发现,尽管前者采取的企业家主义导向经济复兴战略加剧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但是后者尝试超越企业家主义范式的新探索带来了实现经济环境双赢的新希望,且近年来可持续城市的理论探索也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英国老工业城市转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比较,为我国的老工业城市发展转型提供了诸多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