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北京市东城区针对"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探索编制了13个指导性文件,形成了覆盖风貌保护、园林绿化、广告牌匾、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的一套导则体系。导则体系的建立,成为指导环境治理与提升的重要依据,在注重保护老城风貌的同时,使设计有章可循。为下一步配合北京新总规做好片区城市设计奠定基础,实现老城整体复兴。  相似文献   

2.
杨箫  李早  叶茂盛  夏舒婷 《园林》2024,(3):104-112
水口是传统村落景观风貌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选取安徽省黄山市唐模村的水口景观空间进行眼动追踪实验,探究在乡村转型发展过程中如何保持水口独特景观风貌、提升游客的情感与体验感。通过眼动指标的量化特征分析,实现对水口景观空间视觉的可度量和可视化,总结了水口景观空间游客视觉行为的规律。研究表明:(1)在水口景观空间中,门窗洞口、牌匾楹联等人工要素比植物、水体等自然要素更受游客关注,人工要素在文化类风景园林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游客对大面积单一的植物、水体的视觉偏好较小。(3)第一次注视前时间、第一次注视持续时间与要素的像素数量、RGB均值具有较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城市风貌引导问题,提出了五个量化指标,分别为中心度、生态度、复杂度、风格地域性、风格时代性。介绍了这五个指标的定义和量化方法,并以某地块为例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快题模拟,认为该量化方法具有一定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貌由风生——以宝鸡城市风貌体系构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德罡  刘瑾 《规划师》2012,28(1):100-105
在目前的城市风貌规划实践中存在着规划研究针对性强、难以推广、规划方法五花八门、规划成果"文不对题"等现实问题。在城市风貌规划中,应注重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生态格局和市民生活状态三个方面对城市风貌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进行剖析,秉承"貌由风生"的思路,识别并提炼城市之"风",并在城市之"风"的引导下塑造城市之"貌",构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体系,从宏观层面统领城市风貌的意象,从微观层面对城市风貌进行塑造,使城市风貌规划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周扬  关经纯  钱才云 《中国园林》2022,38(7):115-120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系统化认知儿童日常户外行为需求及其与社区建成环境之间的矛盾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具有紧迫要义。基于儿童视角,以日常生活圈尺度的社区户外空间为研究对象,调研儿童日常户外行为特征、户外空间需求和满意度,从场地空间、土地利用、道路系统和边界空间4个层面采集社区建成环境各要素属性,经数据分析,明确影响儿童户外行为及满意度建成环境的关键指标,包括儿童适宜活动空间面积、周边建筑密度、步行道路连接度和边界空间出入口密度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社区户外空间儿童友好度的指标建议值及策略。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9)
文章以中东铁路沿线典型历史街区为例,采用计算机学科中的视觉词袋模型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空间要素的分类、条件和特色进行分析与描述,并对空间要素参量进行语言表达和统计,从而总结出历史街区的特色,形成历史街区特色空间要素组成、设施配置特征的简单量化指标,为进一步评价历史街区的特色提供量化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21,37(3)
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秉持全域全要素管控导向,明确要求各地"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与单个城镇类风貌规划相比,广域尺度的市州级城镇风貌规划在国内实践较少,这对地广人稀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这类规划采取"全覆盖、全要素、多尺度"的空间治理思路,将宏观尺度的自然、人文、经济类要素和微观尺度的城乡风貌要素相结合,以实现"整体塑魂、分级塑形、差异引导、多规协同"的广域风貌引导目标。文章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城镇风貌规划》为例,以ArcGIS平台量化统计数据完成风貌要素建库,建立"州域—县城—重点镇/特色镇—一般镇"多层传导的风貌规划管控体系,并运用"正向引导、负面管控、图则指引"的方式落实管控要求,探索了广域城镇风貌规划的创新编制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继刚 《规划师》2007,23(8):14-18
城市景观的内涵因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城市风貌由形而上的"风"和形而下的"貌"组成,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研究包含对显质形态风貌要素和潜质形态风貌要素的研究.城市风貌系统结构呈现出空间生态结构和时间文态结构的双重属性.对城市景观风貌的维育,应当综合运用各种原理与技术,强化实施与管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上海历史风貌保护已形成了历史文化风貌区(风貌保护街坊)、风貌保护道路(河道)以及历史建筑组成的"点-线-面"保护体系,侧重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但风貌区间要素类型差异较大,保护与发展呈现出"碎片化"和"一刀切"等诸多问题,亟需风貌区规划精细化管控.文章基于深度学习的街景分析技术,对上海主城区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在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背景下提出贵州省村庄风貌指引研究的课题,对此,研究从总体思路与策略、主要思路与策略、规划程序及内容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创新性地提出3个"工程推进包",即"兜底规划包""风貌要素整理显现规划包""产业设置规划包",对不同村庄有选择性地配置相应的工程推进包,以增强村庄风貌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推动贵州省的城镇化进程,并为贵州省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小微"是乡村的一种基本特征,不仅表现在建筑的尺度和规模上,也表现为空间与景观演变的速度。正是这种"小微"的状态,让乡村在建筑与景观风貌上呈现出了不同于城市的特征,显示出其独特性。如果把建筑作为一项"微设施",其背后则往往对应着"微企业""微整合""微更新",以及建筑师引导下的设计与建造方式。通过这些微设施,乡村的产业不断提升,乡村的空间不断优化,乡村社会得到持续改  相似文献   

12.
本文聚焦区域乡村群体风貌特征,提出乡村风貌规划思路。通过乡村风貌要素的提炼,构建量化评价体系,将乡村风貌特征转化为量化分值,引入ESDA方法对分值进行空间分析,探索区域乡村间集聚关系,结合空间关系和乡村社区特征,构建以风貌群体类型、风貌廊道组织、风貌片区结构为主体的区域乡村风貌规划体系,揭示区域乡村风貌同质化、集群化、区域化特征。文章结合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探讨这一研究思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综合运用Yaahp软件分析、层次分析法、Delphi法、文献解析与问卷调研等方法,对功能改造活动的调研数据建立判断矩阵,选取22个指标并计算推演指标权重,建立传统村落码头的功能改造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并提出相应的量化评价方法,推导出传统村落码头空间功能改造适应性的七个关键要素。为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与功能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空间感知的视角出发,借助空间分析技术,以整合度、选择度与综合潜力值为变量对深圳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与所在街巷空间效率进行双重分析并论证,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结构提供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老龄化现象严重的社会背景下,人居环境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联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文中以户外空间的围合程度作为变量,探究对老年人身心恢复最具影响的户外空间围透度特征对老年人生理-心理恢复性影响的差异性.通过6个空间场景4个维度的环境模拟实验,结合心率与皮肤导电性等生理指标的数据测量与感知恢复性评价,得出不...  相似文献   

16.
当代风景园林研究密切关注共性心理与景观环境的交互关系,景观关注度成为景观心理描述与环境绩效的重要评价指标。基于风景园林"环境-心理"耦合机制与脑电信号采集技术(EEG)研究进展,结合景观关注度研究相关成果,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一种景观关注度脑电数据回归模型。以玄武湖公园为例,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景观因子进行整合筛选,建立变量观测体系并对其景观心理评价要素进行脑电分析,通过算法设定与数据分析获取景观关注度主成分及其量化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玄武湖公园景观色彩丰富度、空间集成度、水体形态变化度3项评价指标对景观关注度起主要作用,景观关注度与景观因子种类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景观心理量化描述与算法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脑电数据的景观关注度分析技术,为相关研究纵深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7,(9)
随着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也带来了城市内部社会公平状况、贫富差距程度、文化多元程度及空间人性化水平等一系列与包容性城市相关的问题。城市包容度是衡量一座城市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而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户外空间类型,街道的包容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包容程度,因此要判断一个城市健康与否,可从街道的包容度上来考量。文章在梳理包容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基于规划关怀的角度,从交通、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探析城市街道包容性建设的各类要求,构建影响城市街道包容性的要素框架,并从街道设施、街道交通、街道场所和街道管理四个要素出发提出营造包容性街道的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活力 值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4个在“行为—感 知”框架下具有研究意义的空间形态特征指 标;将心理物理学理论引入建筑学领域,将 老年使用者的空间心理感知评价值与空间形 态特征值进行曲线拟合发现:天空开阔度、 空间通视度与老年人的空间形态特征感知 评价值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符合对数定 律,可以成为今后衡量老年人对住区户外公 共空间心理感知的形态量化指标。这将为城 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适老优化提供基础数 据支撑与更为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艳华  夏一铭 《规划师》2012,28(8):33-37,47
攀枝花市是景观可识别性不高、风貌有效度较低的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提高其城市风貌有效度,对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功能和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作用。攀枝花市风貌规划在明确城市风貌有效度的概念及其提升前提和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风貌有效度评价,主要包括风貌结构的整体性、风貌区的有效比、风貌带的完整度、风貌核的标志级和风貌符号的统一性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建立完整的城市风貌结构和系统的城市风貌载体,打造"山水情境体验""绿色地标""智慧栖居"和"工业文化创意"等内容,为其他的城市风貌规划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11):35-39
建立一套有效的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其引领与评价功能,对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极其重要。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评价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的封闭性评价和缺失原动力的外部行政性评价,以及局限于标准固化的一刀切评价指标,从而引发专业建设无法有效定标、专业建设成效无法有效量化、教学团队无法有效形成合力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五个认可",即家长认可、行业认可、社会认可、同行认可、国际认可的专业评价指标,实施专业"千分考"的量化分级考核,建立奖惩分明的团队激励机制,以提升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