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鹏  冯国芳 《中外建筑》2013,(11):72-74
由于城市绿地指标(绿地率和人均绿地指标等)受城市边界的主观性和可变性以及城市中绿地空间分布的影响而有重大差异,这些指标不足以衡量城市绿地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在绿地系统规划中,规划人员往往根据主观意见、服务半径分析等简单方法确定现状城市绿地分布存在的问题,缺乏对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规划研究缺乏数理研究方法的支撑,缺乏理性判断依据。为此,笔者提出利用景观生态学廊道网络指数作为衡量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的评价方法,该方法在规划前期研究和方案对比工作中特点突出,增强了规划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早在20世纪初,城市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而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者所推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3.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城市后花园”的美称,是城市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储藏地。城市湿地具有其他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佳利用方式,因此,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研究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湿地公园保护对策,并就当前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与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晓敏 《华中建筑》2014,(8):102-106
当前我国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脆弱,国外绿色基础设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建构城市绿色生态功能空间的理论,该文研究了英国伦敦绿带、公园系统、绿色通道、绿链以及绿网等典型实践案例,对比分析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飞快发展,城市里的空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绿地因其净化空气的效果显著.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扩大绿化面积?屋顶、室内、墙面等成了解决问题的手法。绿化屋顶就是一台自然空调。可以降温。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日趋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空间.改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以及时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生态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屋顶绿化是节约土地。开拓城市空间,“包装”建筑物和都市的有效办法,是建筑与绿化艺术的合璧,是人类与大自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我国城市绿地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视为化解城市问题的一种共同诉求,普遍认同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想模式存在三元独立折衷平衡的内隐缺陷,导致城市绿地建设中不同利益导向下三元关系的扭曲,偏离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轨迹,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理念新模式的转型探索成为研究趋势。从整体的系统观出发,揭示城市绿地的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之间回归生态本位的内生依附互动关系,构建一种以"包含—融合"为特征的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从根本上化解城市绿地非可持续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原有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固有特征被改变,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区域环境和生态系统,城镇化过程导致"城市病"问题的出现。如何运用城市绿地生态技术提高城市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逐渐成了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从城市绿地生态技术需求的问题导向分析入手,初步确立涉及景观生态空间结构、植物与群落配置、土壤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域空间与暴雨径流、废弃物循环利用与填埋场绿化四大类26个问题,形成了保护、修复改善和资源利用3个层次的场地背景本底要素调查和技术要求,在综合权衡城市绿地生态技术优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包含八大类50项的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分类技术库,总结提出了城市绿地生态技术集成的六大原则和应用优化基本流程,为城市绿地生态技术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系统是服务于城市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绿化体系,由于各种绿地在土地权属和行政归属上各不相同,城市绿地系统在建设使用和规划设计中容易造成彼此独立、缺乏联动、各自为政的局面,不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通过整合北京"兴北"区现状城市绿地资源,构建"兴北"城市绿地系统的棋盘网络化生态体系,研究整合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9.
刘杰  张浪  张青萍 《园林》2022,(7):57-65
城市绿地进化耦合于城市用地变化,受人为活动与自然效应的综合影响,进化规律的总结归纳有助于探索城市绿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然而目前缺乏对城市绿地进化模拟领域的系统性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借助科学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的知识图谱绘制功能,对2000-2020年城市绿地进化模拟的研究热点、研究主题分布和研究趋势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英文文献研究的共性体现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视以及研究尺度的聚焦。中英文文献研究的差异性体现在,中文文献聚焦空间特征挖掘的方法论总结,元胞自动机及其改进模型等技术路径的探讨,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及优化策略的探索,驱动机制分析;英文文献聚焦城市绿地进化与城市增长、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关系,城市绿地效能的延展,宏观尺度气候应对以及居民福祉研究,为城市用地的高效配置、城市绿地系统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支撑。未来可从结合学科学术研究热点、明晰用地或空间层面规划衔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无锡城市绿地的现存问题分析,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科学规划城市绿地、使用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阐述了节约型城市绿地的营建方法,并探讨了其对无锡城市发展的生态和经济意义。最后总结了节约型城市绿地营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节约型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童世伟  王力 《城市建筑》2014,(11):29-29
基于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或傍山依河、或依交通要道等的城市布局特点,在水资源作为主导限制因子的条件下,老城区城市用地紧张,绿色空间较少,城市基础设施多以灰色基础设施为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因素。解决这些城市问题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城市新区建设时,以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先行,以绿色基础设施理论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生态途径指导。  相似文献   

12.
浅析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艳  孙青丽 《山西建筑》2007,33(28):348-349
介绍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研究了景观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详细地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应用,从斑块建设、绿色廊道建设、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景观生态建设,以创造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关键的景观结构要素,绿色廊道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过滤污染物、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它将离散的生境斑块进行连通,实现生态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对于维护和构建城市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南昌市为例,运用"源-汇"理论,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规划构建城市绿色廊道系统,以引力模型进行优化,确定南昌市廊道建设尺度,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构建的绿色廊道系统以林地、耕地为主,形成城乡生态安全屏障,廊道安全宽度应达100m,其连接度、闭合度、点线率高,建设成本比低。该结论能为城市生态建设实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识别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策  郑思俊  张浪 《园林》2021,(2):7-12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上海在建设用地紧张与生态之城建设的双重压力下,存量用地转型发展成为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途径。上海作为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地区,未来生态建设极大依赖于城市困难立地开发与利用。对上海城市困难立地资源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显示:2019年,上海市开发边界内(中心城区域)已规未建绿地中城市困难立地占比达到76.2%,其中以一类、二类、三类城市困难立地为主,占比分别为35%、50%、15%;开发边界外城市困难立地(减量化用地)占比达到10.5%,工矿仓储用地类型与农村居民点用地类型的城市困难立地面积比例约为3∶7;各区城市困难立地占比及空间分布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工业用地、商服用地、居住用地等城市困难立地的空间梳理与转型开发是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郑斌 《福建建设科技》2014,(2):30-31,29
绿色建筑体系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但目前绿色建筑体系难以有效的应用在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中,无法充分发挥其节能低碳的价值。本文通过借鉴绿色建筑体系的四大特点,总结出生态城市建设中绿色开放空间网络、分布式能源系统、土地开发模式、城市规划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应对之道。希望能为城市生态规划思路提供研究依据,为建设实施提出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系统,城市经过快速掠夺式的发展已经造成绿地生态空间锐减,水体资源缺乏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突出和城市棕地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内大量存在的棕地为研究对象,认为城市棕地的修复需要生态智慧的引导,在建立生态智慧引导的城市棕地修复逻辑和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棕地生态修复实践,建立从棕地安全性修复、棕地功能修复和棕地景观修复的综合修复框架,提出分期分类多元化再生,分类利用城市功能活化,去棕还绿抗污染植物配置棕地修复的生态智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吴榛  张凯云  王浩 《中国园林》2022,38(4):56-61
绿地生态网络对维护城市生态结构稳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网络结构与城市发展、扩张及结构演化在时空层面有动态的耦合关系。现阶段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多处于一种静态的构建与优化思路中,忽视了城市化过程中自然与城市间的动态变化。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出发,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通过多期遥感数据,基于CA-Markov模型模拟城市未来发展情景,并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各时期用地分类基础上,对城市动态扩张演变下的绿地空间与其所形成的生态网络进行研究,以期构建适用现在、面向未来的绿地生态网络,将丰富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新思路,并为中国风景园林建设和绿地系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和大量污染物排放,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乃至人类的健康。城市绿地土壤在促进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内容:1)城市绿地的兴起与分类;2)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内涵与评价;3)绿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在全球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权衡城市绿地土壤资源开发保护与城市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因此,未来应深入绿地土壤质量理论研究,加强绿地土壤质量监测,综合研究绿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阐明绿地土壤在陆地生态过程中对自然、经济及社会的影响,为推动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健康游憩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当前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着片面追求绿地数量、绿地指标,而缺乏对城市绿色骨架的构建,增加绿地间有机联系等现象的分析,在绿地系统规划中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健康游憩体系的概念.在规划中贯彻生态学廊道一斑块的理念,建设具有生态、游憩、交通、健身、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康体绿道,实现城市绿地功能的综合发展.对如何形成完善的城市绿色体系,人与自然、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伴随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快速进程,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的研究对象已从城市公园绿地等狭义内涵扩展至更广泛的范围。在现行管理机制之下,由于各责任部门缺乏协调和明确分工,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效果难以与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集成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多要素公共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先进理念。本文将在介绍集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广州的实践为例讨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实施集成管理的方式与效果,进而提出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平台完善城市绿色空间集成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