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汶川地震后,有大量房屋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目前,对房屋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设计,通常按新建房屋计算结构承受的水平地震作用,无法考虑结构抗震加固后役期不同而产生的影响。本文从已有文献中建立的不同设计基准期与标准设计基准期的地震超越概率的关系、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与地震超越概率的关系出发,计算出当加固后役期不同时,不同地震超越概率对应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后役期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折减系数的建议值。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用于考虑后役期不同时建筑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2.
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抗震设防目标是要使现有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内与新建工程的设防目标具有相同的概率保证,即要实现与不同的后续使用年限对应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但地震作用的计算却不能很好地实现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抗震设防目标具有相同概率保证。本文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公式对不同后续使用年限的现有建筑地震动参数进行分析,给出与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具有相同概率保证的不同后续使用年限不同设防水准的地震动参数取值,并给出实用的简化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计算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会给实际工程设计人员带来麻烦,也不符合工程设计人员对规范的使用习惯.本文以前期的理论计算为基础,提出了确定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简化方法,给出了与抗震设计规范结合使用的地震动参数调整系数.通过算例分析,对理论方法、规范方法和简化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可行性,便于实际工程加固设计时采用.  相似文献   

4.
三门核电站60年基准期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三门核电站主厂房的抗震性能,确定设计基准期为60a厂址的地震动,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按工程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选取三门核电站工作区域内的历史地震记录,并根据该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划分了潜在震源,分别给出了设计基本期为60a时三门地区63%、10%、2%、0.2%和0.01%超越概率水平的峰值加速度,计算出地震动参数,为该核电站建设提供了抗震设计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设计基准期为60a时,三门核电站厂址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较小,且厂址所在区域地址构造条件相对简单,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条件,适合三门核电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不同重要性的建筑应有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物设计时应按不同的设计使用年限采用不同的设计基准期,不同设计基准期的地震(包括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具有不同的峰值加速度,其值应该通过当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获得的年超越概率推算而得,但是获得各地的地震年超越概率费时较长、成本较高.为简便起见,笔者依据50a设计基准期的建...  相似文献   

6.
防止结构倒塌、保障生命安全是确定抗震设防标准的首要目标。抗震设防水准的决策应该从只考虑地震危险性的“一致危险”原则向考虑地震危险性区域差异和工程结构抗倒塌能力不确定性的“一致风险”原则过渡。新颁布的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已提出第四级设防水准“极罕遇地震”(或“巨震”),但是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仍然采用三水准设防原则,抗震设计从当前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向四水准设防原则转变已成为当前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各国对巨震的定义还比较混乱。该文阐述四级地震设防水平决策的风险导向原理,提出确定风险导向地震设防水平的解析方法。针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环境和抗震设防情况,给出目标倒塌风险以及相应于巨震、大震和中震的目标条件倒塌概率的建议值。采用这些建议值以及地震危险性参数的简化确定方法,初步计算并得到了相应于四级地震设防水准的风险导向地震动参数PGA值。通过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我国学者对各级设防水准地震定义的PGA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文得到的巨震PGA值大于最新版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定义的巨震PGA值,而小震、中震和大震的PGA值则小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PGA值。  相似文献   

7.
根据地震作用概率模型及其统计参数推导了不同设计基准期在不同超越概率下的重现期、相应于50年设计基准期的超越概率及其地震作用取值。对规范地震作用相关的取值进行了推导,对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参数取值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孟晓鹏 《山西建筑》2008,34(13):74-75
针对抗震设防的目的,分析介绍了几个有关建筑抗震设计的公式,并探讨了不同设计基准期条件下,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的地震作用取值的变化情况,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罕遇地震的破坏作用比多遇地震的破坏作用大。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外有关结构性态水准和性态目标的主要研究成果为基础,参考国内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将基础隔震结构的性态分为5个水准:健康、亚健康、病态、生命安全和毁坏,并针对建筑不同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提出了3个层次的设防目标:一般设防目标、强化设防目标、重点设防目标。同时,对基础隔震结构用设计基准期定义其不同功能类别,计算了设计基准期不同的三类建筑不同地震动水准的相当超越概率;提出了不同使用功能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与隔震后上部结构水平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所对应的烈度分档建议值。最后,将基础隔震RC框架结构的设防目标进行了量化。  相似文献   

10.
对比1994年美国北岭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和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中桥梁震害特点,分析了中国与国外桥梁结构在传力体系方面的差异,并对美国、日本与中国抗震规范中支座验算规定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中国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在借鉴国外规范时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以下改进建议:①中小跨径桥梁抗震设计时应利用桥梁上部结构在支座上发生摩擦滑移消耗地震能量,减小传递到下部结构的地震力;②抗震规范中板式橡胶支座的变形或抗滑稳定性不作为抗震验算是否满足要求的依据,应重视支座对桥梁整体性能的影响,综合考虑支座剪切变形、损坏以及防落梁装置的力学行为;③针对各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材料强度指标的差异,给出了中国常用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美国规范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换算公式;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中只提供了重现期475年的地震动参数,对应其他重现期采用不同重要性系数予以调整,而美国提供了重现期475,975,2 475年的地震动参数,建议直接采用地震动参数来描述地震危险性;⑤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对桥梁结构不同部位、不同构件制定不同的设计目标,明确具体构件的强度、延性参数指标等;⑥桥梁抗震构造措施应按桥梁重要性及地震危险性划分,不应按照烈度划分.  相似文献   

11.
马常地  郭明珠 《山西建筑》2011,37(22):41-42
通过对合理的抗震设防指标进行探讨,对地震烈度的含义和应用进行了研究,进而对地震烈度作为抗震设防指标进行了评价,对合理的抗震设防提出了建议,以达到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隔震减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洪鑫 《山西建筑》2011,37(11):37-39
从地震的严重危害性证实了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性,阐述了隔震与减震的原理及相关的分类,介绍了隔震减震较传统方法的优点,表明了隔震与减震技术的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9个剪跨比为4的钢筋混凝土(RC)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不同抗震等级RC柱的抗震性能及水平力循环次数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件的破坏形态为压弯破坏,顶点水平力 位移滞回曲线比较饱满,极限位移角为1/48~1/32。抗震等级相同的RC柱,其抗震性能差别不大,但轴压比高的RC柱的极限位移角略小、破坏程度略为严重;配箍特征值相同时,抗震等级高的RC柱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大于抗震等级低的RC柱。位移角为1/50时,水平力循环次数对试件的承载力退化、割线刚度退化及破坏程度影响不显著;位移角为1/30时,水平力循环次数增加,试件的承载力退化、割线刚度退化幅度增大,破坏加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房屋隔震防震的历史变化,对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进行了对比,得出了框架结构在预防地震方面的优势,从而证实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同时归纳了其设计重点及抗震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Xu  Xinji  Zhang  Panlong  Guo  Xu  Liu  Bin  Chen  Lei  Zhang  Qingsong  Nie  Lichao  Zhang  Yi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2021,80(5):3553-3567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 Forward prospecting to predict the location of high-risk geological zones during tunnel boring machine (TBM) tunneling is important for safe...  相似文献   

16.
万海礼 《山西建筑》2011,37(14):51-52
针对当前西北地区的震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具体的逻辑分析,分析了震陷性的危害,再根据当前所常用的一些处理方法,对震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具体的、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和具体设计方法,对震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颜彦 《山西建筑》2006,32(14):68-69
对竖向隔震框架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进行了时程动力分析,对比了隔震结构及其相应非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给出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层间轴力、位移等,得到了竖向隔震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明显降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基础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及地震波参数的影响,对1个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工况的振动台试验。以隔震结构的减震率为指标,分析近场和远场地震下其减震性能的变化,研究相同地震动强度下平均周期、卓越周期、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断层距和地震波方向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地震动强度和多维地震输入下其减震性能的变化,探讨系列地震下其减震性能的退化。研究结果表明,与远场地震相比,近场地震下基础隔震结构模型的减震率相对较低,其减震性能相对较差;地震波参数中卓越周期、断层距和地震动峰值速度与峰值加速度之比及地震动强度对其减震性能的影响明显,宜作为隔震结构减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系列地震试验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具有良好的抗性能退化能力,可以确保隔震结构的减震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211条脉冲型地震动计算得到了保证率分别为50%(平均谱)和84%(平均谱+1倍标准差谱)的近断层地震动反应谱,将得到的反应谱与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推荐的近断层区设计谱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抗震规范中针对近断层区给出的设计谱幅值调整方法不能保证近断层区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安全性,表现为调整后的设计谱值在某些周期段上仍小于实际的近断层地震动反应谱值。根据比较结果,提出了基于我国抗震规范设计谱形式的近断层区抗震设计谱修正方法,通过提高设计谱幅值和限制特征周期最小值来实现修正,将我国抗震规范中的设计谱幅值增大1.5倍、特征周期下限取0.75s(多遇地震)和0.80s(罕遇地震),所提的近断层区抗震设计谱,保证率可达到84%。所提出的抗震设计谱及变形验算的设计建议简单且易于在工程中使用,研究结果可为近断层区的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美国最新一代动循环单剪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分析原始真实地震荷载的输入方法,并对真实地震荷载的输入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美国Filter净砂为对象,选择冲击型与振动型地震波作为试验输入荷载,考虑砂土相对密度、上覆荷载,设计不同试验工况研究地震荷载特征及其对砂土震陷的影响,共计试验组数202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砂土相对密度和上覆荷载条件下,振幅相同的振动型地震波引起的砂土震陷比冲击型地震波引起的砂土震陷大;砂土震陷主要由最大地震荷载峰值之前的各个较大峰值的地震波引起,其中最大峰值对应的地震波引起的砂土竖向应变最大;对于最大峰值之后的地震波,其峰值应达到该地震波最大峰值的80%左右才对砂土变形具有较明显的贡献作用;冲击型地震波最大峰值之后的各地震波对砂土变形影响不明显;对于振动型地震波,其最大峰值之前及最大峰值之后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波作用共同决定着砂土变形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