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智能建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程建造的融合与再创新,有利于推动施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基于能力成熟度理论,构建了“能力要素-能力域-子能力”三层结构、五级成熟度的施工企业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对施工企业的智能建造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H 企业为实证案例,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对该单位智能建造能力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基于评价结果对H 企业的智能建造发展与应用提出了相应改进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能建造是钻爆法施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现代隧道修建技术、智能装备与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隧道建造新模式。将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实践经验与成熟度理论相结合,构建钻爆法施工隧道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定义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等级,并提出不同成熟度等级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熟度模型的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类似项目历史数据、智慧建造核心能力、智慧建造配套能力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分析工程项目承包商的智慧建造能力。然后构建智慧建造能力评价指标,并将指标体系设置为技术应用现状、智慧施工方案、施工区智能化、企业后勤保障四个层面,期望能够评价工程项目承包商智慧建造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施工流程,结合亚运会大型水上运动中心项目的特点,总结组合结构的型钢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4个关键工艺,分析施工控制难点.研究BIM技术驱动组合结构智能施工,探索该体系并融合其他辅助建造技术,搭建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了组合结构施工质量和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应用BIM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驱动的组合结构智能建造方法,对建造全过程、全要素进行智能监控.  相似文献   

5.
要闻     
《建筑》2020,(15):10-11
正01十三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科技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  相似文献   

7.
在对智能建造的必要性及建造方式的发展阶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建造的本质是信息监测的概念,同时进一步提出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施工信息智能监测体系以及智能监测管理功能架构,将工程监测的被动监督转换为主动监控。接着,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WebGL图形引擎技术等开发“尚理工”施工智能监测平台来实现施工信息的集成化监测与管理,其中通过BIMFACE图形引擎实现了BIM数据在网页端的轻量化显示。最后,基于BIM、物联网、Unity WebGL等提出施工信息监测子模块技术方案,并以基坑监测子模块为例进行了实现。系统对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管理效率及决策能力,推动现场监测的无人化、信息化与智能化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超高层建筑顶升模架系统优化设计与现场智能化施工的数字化融合,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和结构合理性,以西安某超高层建筑中所使用的顶模钢框架结构为对象,采用SIMP插值模型法,约束次桁架悬挑端竖向位移,以减少顶模钢框架结构钢材用量为目标进行优化,依据优化结果对顶模钢框架结构进行设计。应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以拓扑优化设计、系统化安装、智能化施工为实施框架,通过拓扑优化设计结合智能化控制操作等工具,实现基于智能建造的优化型顶模钢框架结构; 系统梳理智能建造各阶段应用,利用施工管理平台,实现基于信息化模型的工程管控。结果表明:优化后顶模钢框架结构在满足约束条件情况下,在提升结构承载能力、刚度的同时,使钢框架自身重量减轻20%,降低了顶模钢框架结构用钢量,提升了钢材的使用效率,加强了拓扑优化设计与现场智能化施工的数字化融合,推动了智能化施工装备的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十三部委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来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传统建筑业向着"智能建造"的时代迈进。然而,目前各类新兴技术仍局限于碎片化地解决特定工程问题,如何将其整合到高度集成的体系架构中以提高整体施工组织能力,进而推动建筑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在精益建造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信息-物理"融合的概念,建立智能建造系统基础理论与体系结构,分析其"泛在连接、数字孪生、数据驱动、面向服务、系统自治"五项基本特征,并就其技术演进路径与能力成熟度建立评价机制。作为一项前瞻性研究,本文旨在解决制约建筑施工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技术瓶颈,为构建新一代智能建造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筑企业内精益建造实施的效益评价问题是实现建筑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建筑企业管理者精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从目标达成、精益工具及技术、浪费控制、精益氛围4 个维度构建了建筑企业精益建造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指标间相互影响和关联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ANP)和熵权法(EWM)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各指标重要程度,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建立了建筑企业精益建造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并以中建某公司为例对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为建筑企业精益建造实施效果的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寅军 《城市建筑》2013,(10):232-232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路桥施工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得越来越有限。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核心。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发展,就要做好项目的成本控制。本文重点讨论了路桥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促进企业完善成本控制体系,转变经营机制,提高企业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13.
建筑业国企和民企的竞争力存在差异,选取了2014~2018 年39 家建筑业国企和51 家建筑业民企,共计396 个股市基础数据样本。应用因果理论模型,构建建筑业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发现观察期内国企竞争力比民企强2.74 倍,差距明显;影响建筑业国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依次为规模能力、融资能力、运营能力和研发能力;影响建筑业民企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依次为:运营能力、规模能力、人力能力和融资能力。为此,建议制定差异化竞争力提升战略,或通过国有企业民营化实现融合性共赢,政府也应落实支持民企的“28 条”政策,给予民企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二者协调发展,共同为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决定着建筑企业的价值,知识管理是建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知识共享更是知识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可行的知识共享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是发掘建筑企业发展潜力、发现其知识共享能力不足之处的有效方法。文章分析了建筑企业知识共享的流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分析流程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对建筑企业知识共享能力进行评价的评价因素,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建筑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进行评价,对定性指标进行了定量化处理,使评价结果更具可靠性和直观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架设过程中腹板剪切变形所致挠度预测问题,建立了采用思维进化算法(MEC)优化BP神经网络(MEC-BP)的挠度预测框架,研发了基于可视化管控系统的智能化施工控制模块。挠度预测框架主要包括三部分:首先,获取用于建立预测模型的数据集,其中输入样本和输出样本分别由拉丁超立方体采样(LHS)技术和高精度实体有限元模型生成; 然后,基于所获得的数据集,建立了基于MEC-BP神经网络的挠度预测模型,并根据统计准则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 最后,利用训练良好的MEC-BP模型对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架设施工的挠度进行预测。智能化施工控制模块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根据规范建立分级预警指标体系,分别为红色、黄色及绿色预警; 其次,基于可视化管控系统研发了施工控制模块,并开发了手机端APP,在此基础上,结合MEC-BP预测模型,实现了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架设过程的智能化施工控制。以梁渠沟大桥为背景,将挠度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MEC-BP预测模型的挠度预测值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预测误差均满足要求; 智能化施工控制系统在梁渠沟大桥架设过程中成功预警3次,助力梁渠沟大桥的建设取得圆满成功; 研究成果可为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架设施工的智能化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技术能力的根本是技术创新能力,建筑企业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市场需求,需要强化“企业为创新主体”的观念,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技术。通过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得出6 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成要素,并对这6 项要素进行熵权值计算确定其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的模糊综合评价,确定评价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项指标,以求实现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管理突破,促进建筑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为企业技术进步、创造新的生产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创新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业也步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攻坚期。新常态下,伴随建筑业变革而来的工程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模式,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活力。对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模式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从资源、技术创新、资本积累、战略管理和文化品牌5 个层面建立了企业转型升级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为指标赋权。引入灰色关联-TOPSIS 模型选择适合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并运用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以期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制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张文晋 《山西建筑》2009,35(23):222-223
针对机械设备管理在路桥施工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结合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路桥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经济效益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以期创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经营于一体的新模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在使用钻爆法进行地铁施工过程中,由于受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施工设备、施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其安全施工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依据地铁施工的特点和 WSR 系统方法论,从物理(W)—事理(S)—人理(R)3 个维度分析地铁施工安全的各影响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最小二乘法组合优化主客观权重,消除主客观单独赋权的局限,得到最优综合权重;使用指数型白化权函数对传统灰色聚类评价模型进行改进,避免出现零权重现象,确立评价值与各施工安全等级间的对应关系。以青岛地铁 13 号线井冈山路到大珠山段钻爆法施工为例,进行安全评价分析,得出其施工安全等级,该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证明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