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互联网和BIM技术发展为公路隧道环境监测提供新手段。针对隧道环境监测信息繁杂、观察和决策困难的问题,提出BIM技术和数据可视化技术,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直观反映数据的空间特征和数据间的内在关联和变化,结合人工智能法,为隧道环境监测和控制决策提供依据。着重介绍隧道BIM模型构建和数据可视化融合关键技术,并以上海大连路隧道空气质量控制和照明控制为例,详细阐述可视化技术和智能决策技术对隧道环境控制和优化的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据城市电缆隧道施工监测模型和顶管施工可视化算法,本文对城市电缆隧道施工监测的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理论研究和系统实现,根据城市电缆隧道施工监测的实际需求,以Visual C#为开发平台,利用OpenGL和ArcGIS作为三维建模工具,依托SQL2008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城市电缆隧道施工监测三维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3.
隧道信息化施工是保障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思想,其中监测信息采集和监测信息管理是信息化施工的主要内容,也是隧道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隧道施工智能监测技术已成为目前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的大趋势。基于以上背景,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隧道监测技术和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两方面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隧道监测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监测技术单一、监测系统集成化、自动化程度低、系统缺乏整体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研发一种“隧道健康监测与智能信息管理评估系统(简称THMIIMES)”的构想,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情况,展望未来隧道智能监测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希望本文所提观点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本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探地雷达法隧道内溶洞探测过程中存在位置标定模糊和形状确定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可视化方法。首先利用F-K偏移成像技术处理每条测线上的探地雷达数据,并根据坐标信息合成三维数据体,增强不同测线间的横向联系。然后通过属性分析提高探地雷达视图效果和有效反射数据的对比度,进而利用K-Means聚类方法提取溶洞反射数据的可视化振幅阈值参数。最后利用三维属性体和等值面提取技术实现隧道溶洞探地雷达三维可视化。模型试验和现场案例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最大谱振幅属性不仅能够提高探地雷达视图效果,还能增强探地雷达数据体中有效反射数据的区分度,是本文方法较佳的输入属性。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探地雷达传统三维可视化方法振幅阈值设置时过度依赖解译人员经验问题,该方法适用于沉积岩层等层状介质解释。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我国隧道火灾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前沿动态,检索2001-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 406篇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结果表明:隧道火灾领域研究论文数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过程可分为3阶段;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密切,形成了一定的“网状”结构;数值模拟是该领域内探析烟气分布、温度分布的有效工具;公路隧道是隧道火灾的主要研究场所,高海拔隧道火灾是近期新出现的研究话题;隧道火灾的排烟、通风、温度和人员救援是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未来将持续围绕上述主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长福  刘忠会  赵慧 《山西建筑》2011,37(19):253-254
针对隧道工程数据处理复杂、抽象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具有数据库管理和科学计算可视化功能的隧道监测软件系统,介绍了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可视化设计和编程方法,开发的系统初步应用于实际隧道工程,证明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和合理性,软件系统功能先进,提高了隧道数据管理水平,并为进一步建立包含更多功能的软件系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BIM技术在盾构风险管控应用的效果情况。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盾构风险管控在实际使用过程的一些不足。从220kV石井~环西电力隧道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盾构施工的风险源分布情况,并针对电力隧道本身和风险源创建BIM模型,实现了盾构风险源管控可视化。同时盾构监控可视化平台还有监测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对盾构实时风险有了更为真实深入的了解。盾构风险源的可视化为现场的盾构施工和项目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了降低盾构施工发生的概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黄欣 《市政技术》2015,(3):81-83,87
为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盾构隧道"学科的基础知识、演化过程和前沿术语,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内1 819条及WOS数据库收录的1 441条有关"盾构隧道"论文引文数据为样本,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 Space II对所得数据进行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前沿术语共被引等分析,绘制了盾构隧道科学知识图谱,并基于所得图谱展开分析了盾构隧道学科的基础知识、国内科研分布机构和学科动态等。同时,挖掘了关键节点,分析了关键节点代表的在盾构隧道历史上起到重大作用的专著或论文的重要性,并对该学科研究的前沿术语及由其推动发展的行业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运用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V软件对2004—2021年939篇EPC项目风险管理期刊文献的年度发表数量、作者及研究机构合作情况、期刊分布、关键词及研究热点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EPC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发文量与行业政策推行力存在正相关关系;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出现了跨院校、校企间合作的特点;研究热点集中于EPC项目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EPC+”新模式构建和合同信息化管理是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内外重要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技术,整理完善了隧道锚内外工程应用现状,分析了30座隧道锚建设地点、应用数量、主跨度、锚塞体轴向长度、围岩性质等特点,推测了未来隧道锚建设趋势。通过文献统计手段,概括了隧道锚材料与结构选型,并对20多年来隧道锚国内外相关中英文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了隧道锚文献来源期刊与学位论文、分析了相关论文的发表机构,并采用可视化技术构建关键词共现网络,对目前隧道锚研究热点与重点进行整理。针对隧道锚应用地质特点以及相关研究进行分析评价,基于隧道锚的上述研究现状,对隧道锚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简要的思考,认为隧道锚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同时还需要对复杂地质作更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刘凯凯 《山西建筑》2014,(14):228-229
结合某拟建海底隧道,重点对盾构法与沉管法的特点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GIS技术保护历史建筑与城市、维护缝补城市原有肌理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当前GIS技术在建筑智能化领域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以期通过GIS技术对智能建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粤湘高速公路水涧山隧道为研究背景,应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论述了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拱顶沉降、水平位移的状态分析,对比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得出了隧道和周边围岩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隧道施工监测数据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兮 《工程勘察》2009,(2):74-77
隧道工程由于投资大现场情况复杂施工技术难度高等原因,其安全质量监控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的实例,应用数理统计理论指导隧道工程安全质量监控实际,所采用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回归建模和分析诊断方法,都正确而有实效,且对桥梁、建筑等土建项目的变形测量,亦具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存娟 《山西建筑》2011,37(29):158-160
针对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混乱局面,提出建设城市地下管线综合隧道将所有管线集中一处综合管理,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集聚,创造和谐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市政管线直埋、线路“蛛网”密布、城市道路“拉链式”反复开挖敷设等问题,有利于管线检修维护管理及突发性事件处置。  相似文献   

16.
智能建造是钻爆法施工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将现代隧道修建技术、智能装备与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隧道建造新模式。将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实践经验与成熟度理论相结合,构建钻爆法施工隧道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模型。定义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能力成熟度等级,并提出不同成熟度等级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成熟度模型的评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今  苏华友 《山西建筑》2007,33(2):276-277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长大隧道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其今后发展趋势,阐述了TBM法的发展原因、过程及优点,提出了TBM未来的发展趋势,对长大隧道及TBM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国军  徐冲 《山西建筑》2007,33(31):306-307
以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为例,介绍某大断面黄土隧道的施工和监测措施,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分析隧道围岩周边位移、拱顶下沉、支护结构受力及地表沉降的特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工程措施,从而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隧道工程特点及围岩位移反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三种位移智能反演方法的原理、特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经研究证实了隧道位移智能化反演结果的正确性,对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信息化施工及岩石力学反问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隧道在进行施工中,监控量测技术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通过监控量测可实时的掌握隧道围岩的稳定情况及变化,将监测数据做出分析与设计进行对比,可以为后续的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以延安地区大吉沟隧道为工程背景,根据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具体分析了大吉沟隧道的地表沉降、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分析表明隧道开挖围岩稳定良好,并未发生失稳破坏,为后期隧道建设提供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