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云鹏 《山西建筑》2007,33(20):38-39
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城市建筑文脉的显性及隐性因素,探讨如何传承城市建筑文脉及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通过对城市文脉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人们对城市文脉的理解及把握,同时有助于城市特色的创造。  相似文献   

2.
城市通过持续更新与改造完成新陈代谢的过程,城市更新涉及社会、历史、经济及文化等各方面因素,根据城市各个区域及建筑群体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策略,对建筑物及空间环境改造,达到建筑历史传承及提升的目标,体现时代性。借鉴中国古诗常用的"起、承、转、合"的思路,开展城市更新片区新建项目设计的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牟健 《福建建筑》2014,(3):110-112,103
城市化的推进,大量极具城市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和空间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空间结构和肌理已经改变,石板坡地区绝大部分的传统建筑已经被拆除,历史文脉遭到破坏。基于这一现实,本文针对重庆石板坡地区的旧城更新设计项目,引入"织补城市"思想,采用对片区历史文脉和功能进行织补策略对片区的发展问题提出设计应对。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历史文脉的传承不应是静态的保护,而应该是动态的、发展中的传承。群体空间的组合是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成都大慈寺片区更新中对传统民居建筑群体空间的传承与创新的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对于城市中机能衰退、活力丧失的历史文化街区,物质环境改善、活力保持与文脉传承兼顾的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新区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浙江建筑》2009,26(7):1-4,12
阐述了在新区规划中保护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意义,即传承文脉和塑造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宏观布局上的三种规划策略:强化与再造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延续城市原有认知意象;用象形隐喻城市文化图形的方式来塑造特色城市空间意象;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创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原生文化生态传承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6.
吴俊  王修元  周波 《四川建筑》2012,32(4):40-42
城市桥头片区是城市重点打造的特色区域,所涉及的城市要素众多,有着复杂的城市功能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文化感受。以四川峨眉山市清音桥片区的景观、建筑打造为例,通过对滨河空间绿地景观及桥头居住建筑的分析,旨在研究城市桥头片区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趋同现象日益凸现,当代景观设计经历了西方设计理念以及审美冲击后,在现代与传统之间不断探索,反思本土文化的缺失,重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传承而对传统的认知存在偏差与误区,导致感性单纯的堆砌古典园林符号与图像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将生物遗传学中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引入景观学中,提出现代景观设计对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显性传承”与“隐性传承”阐释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不断嬗变与发展的生命力价值,应当动态发展与时俱进的看待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传承,并注重对传统核心精神,建构逻辑的保留,从而有利于理性全面的审视传统的识别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景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筑文脉是城市建筑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城市建筑文脉的显性及隐性因素,探讨如何传承城市建筑文脉及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既可以激活文化价值,更能坚定文化自信。传统建筑作为文化载体之一,与文化的传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当代建筑创作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提炼和拓展当地传统建筑空间和本土文化的精髓,运用文脉延续、文化意象、空间传承、形象诉诸等文化传承手法开展创作实践,赋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当代建筑创作传承中新的外延与内涵。  相似文献   

10.
CAZ作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复合型空间,其人群密集、用地多元、活动多样。水岸地带依托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公共景观特质,成为最具吸引力的居民聚集地和彰显城市文化与地域特色的场所。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城市水岸地带必将成为空间规划的焦点领域之一。当城市CAZ与水岸地带在同一空间中发生交叠时,如何塑造其复杂多元的空间便成为了必然之趋。文章通过对四个世界知名的CAZ水岸地带的空间解析,提炼出"环状圈层式"和"两岸平行式"两种空间布局模式,进而总结CAZ水岸地带空间品质的五大核心特性,由此构建CAZ水岸地带空间营造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广州珠江新城水岸地带的空间营造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探究其未来应重点优化的方向,以期为类似CAZ水岸地带的空间营造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西南山地城市建设中出现的滨水区域开发迅猛、生态脆弱、特色衰退等问题,本文以重庆市茶园新区苦溪河流域城市片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景观生态、触媒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以河流水系生态安全策略为触媒,引导滨水区域城市骨架的调整,催化滨水区域高效的生态修复进程。此外,该触媒效应能进而引发亲水活力水岸的规划设计策略,并据此营造特色鲜明的滨水空间,最终达到该城市片区内景观生态和景观文化双赢的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学习当前活跃在建筑创作一线的建筑大师们在"本土设计"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创作实践,联想山西当地本土建筑文化及其元素,从对文脉的传承、建筑符号的提取、本土建筑空间氛围的营造、本土建筑的材质、肌理、颜色等多个角度,尝试提出植根于山西本土文化,对当地适用的本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6,(12)
宏观上,城市结构千城一面已被世人所诟病;微观上,建筑技术策略的千篇一律却被建筑师当做范式而通用。通过王澍的营造策略的发展变化和"水岸山居"的技术策略解析,了解到技术策略选择应该尊重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这种带有强烈地域性的营造策略不仅有益于建筑师本身的竞争实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经济和传统文化以及人们起居都起到久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崔延涛  朱昕虹 《规划师》2007,23(4):23-25
解放阁片区整体风貌极具济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娱乐.休闲、商业、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泉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形成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凸显街坊特色;珍惜舜井、舜园等历史遗迹,充分挖掘其内涵;保护以鱼骨式街巷为主脉的街巷肌理,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传承浙闽会馆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特色,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15.
解放阁片区整体风貌极具济南地方特色,其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再生策略包括:延续城市文脉,以娱乐、休闲、商业、文化为主导功能,体现泉文化特色;尊重原有空间格局,形成东南低、西北高的态势,凸显街坊特色;珍惜舜井、舜园等历史遗迹,充分挖掘其内涵;保护以鱼骨式街巷为主脉的街巷肌理,形成两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传承浙闽会馆等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的特色,对新建建筑进行体量控制和色彩引导.  相似文献   

16.
"里院建筑"是青岛本土形成的特色居住建筑形式,是青岛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然而当今城市化进程正严重威胁着这种特有空间的存在。保护好"里院建筑",传承和复兴里院文化,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动态和区域联动的方法,从物质、经济、文化等层面对其重新建构,以达到对里院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使其在多元的建筑和文化中重获新生并由此复兴,进而成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传统聚落的历史文脉以显性文脉和隐性文脉的要素形式融入在聚落空间中,其中显性文脉表现出的要素特征对传统聚落的风貌与特色起着直观的主导性作用。文章以连城县水南和吴家巷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为例,从传统聚落显性文脉要素及其相关性入手,将其分为自然与建成环境要素。基于街巷空间现状调研,运用尺度比例分析法、建构材料分析法等,提取街巷空间格局、空间界面、尺度比例关系等显性文脉要素中的属性特征及相互关系;梳理凝练具有地域特色的街巷空间的显性文脉特征属性,并探索其提取方法;最后,以传承地域特色的显性文脉为导向,将传统聚落街巷空间显性文脉要素提取法应用于连城历史文化街区街巷空间保护与更新的技术策略案例研究中,验证研究技术路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门窗》2016,(11)
城市建筑向我们表达的信息分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而色彩的隐性设计在传播城市文化、城市竞争力方面具有巨大优势。笔者将从旅游规划与设计方面与现在的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建筑规划相结合,与大家共同探讨旅游城市建筑空间的色彩隐性设计以及重要性、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针对以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为核心发展动力,引领城市历史片区更新发展进行探索研究,并结合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历史片区规划设计为实际案例,提出以文化保护传承促进片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实现片区"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复兴。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历史街区维系着城市的核心情感和价值,延续着城市的文脉,是城市文明的集中体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有着独特的城市空间格局、优秀的历史建筑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汕头市港口的衰落和城市新区的迅速开发等种种原因,如今的小公园片区正面临着历史建筑破败、环境质量下降、公共空间匮乏、文化和产业衰败以及居民大量迁出等诸多问题,因此对小公园片区进行复兴已刻不容缓。研究从城市人文主义价值观出发,从环境提升、公共空间重建、文化场所营造和产业复兴四个方面探讨小公园片区的复兴,以期提升片区的文化价值,改善片区环境,重塑人性化的生活空间,再现片区的繁荣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