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我国传统村庄聚落的建设,源于农耕社会的人群结构和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家族式聚居与小农式生产方式为农耕社会中典型村庄建设的基础特征。当前在全国范围内,传统村庄正以每年近9万个的速度消失,标示出农耕社会村庄建设基础依托的失效。随着当代社会逐渐由工业向后工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人群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相较传统农耕社会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并导致当代的村庄建设突破原有的格局而发生整合更新。社会结构和资源利用方式作为村庄建设的两类依托基础,当代协作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传统的"农耕型"村庄向当代的"农产型"村庄更新整合。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的村庄迎来了发展契机,需提出新的规划导引已适应其发展需求。本文以增城莲塘村为例,探讨了叠加旅游要素的“概念规划--村庄规划”的多层级规划方法,以指导村庄规划建设,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0)
洞庭湖区作为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区域,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比重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等来自经济、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压力。论文使用2004年—2012年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动态地对洞庭湖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湖区生态城镇化发展存在着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总体经济实力不强、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差异较大、尚未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改善共同协调发展等问题。提出改革与转变政府职能模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对三大城市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与布局、形成有辐射力和优势产业的中心县城、促进小城镇的协调发展等湖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率的快速提升往往是以村庄数量的急剧减少为前提。然而,被城镇化相关政策“赶进”城里的村庄和暂时“遗忘”的村庄,在发展过程中都显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城镇化建设的现状来反思目前村庄生存和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借村庄的去留问题反思如何健康城镇化。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城镇化不应消灭村、取缔村,也不能以城市的建设标准来同化村。村庄需要发展、村庄文化也需要延续,只有积极寻求适合村庄发展的有效途径,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引导村庄的良性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乡村主义的苏州周边小城镇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面临经济结构转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兴起乡村旅游,旅游型村庄凭借其区位和资源优势,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之一。但在发展中也面临产业特色雷同、配套服务薄弱等问题。本文结合新乡村主义理论,以苏州周边小城镇的旅游型村庄为例,对旅游型村庄的规划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城镇化演进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源开发推动当地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进而推动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由于对矿产资源开发的高度依赖,资源型区域表现出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的"虚高度化"、经济要素空间集聚与城镇体系结构的分散化、城镇功能与承载能力弱化等问题。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应实施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战略,促进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相协调,实施集中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效、集约的城镇组织结构,实施集群型城镇化战略,构建新产业集聚与创新增长的空间,实施工矿城市"再城市化"战略,构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产业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敏 《城市建筑》2014,(23):38-38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的村庄迎来了发展契机,需提出新的规划导引已适应其发展需求。本文以增城莲塘村为例,探讨了叠加旅游要素的“概念规划--村庄规划”的多层级规划方法,以指导村庄规划建设,并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8.
王祝根  朱家宁  刘慧 《规划师》2023,(2):133-138
分类开展村域国土空间规划是在村级层面贯彻落实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重要任务。城郊融合类村庄是完善城乡结构秩序、统筹城乡功能布局的主要载体,其深层规划指向是突破城乡分离的传统规划范式,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规划经验。文章通过梳理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分治的多维影响,提出只有在集体建设用地国有化试点、规划制度设计、城乡联合治理转型三个层面同时做出改革突破,才能构建以统筹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土地制度、规划体制、治理体系为基础的城郊融合类村庄系统性规划框架,为城郊融合类村庄规划提供路径参考,助力国家农村城镇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向家坝库区建设为背景,以宜宾市屏山县为微观研究对象,探讨向家坝库区城镇迁建背景及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发展策略。库区移民与城镇迁建对屏山县的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与交通建设影响深远,致使屏山县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新的县域城镇发展形势与区域发展态势判断的前提上,结合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以屏山县城镇发展条件与自然及资源禀赋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新时期屏山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城镇与园区一体化战略、生态休闲导向战略以及区域协作导向战略)和"三个差异化"城镇化策略与路径(集中城镇化、分散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以塑造地域城镇化特色,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向家坝库区建设为背景,以宜宾市屏山县为微观研究对象,探讨向家坝库区城镇迁建背景及影响下的县域城镇空间重构与城镇化发展策略。库区移民与城镇迁建对屏山县的社会经济、城镇发展与交通建设影响深远,致使屏山县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新的县域城镇发展形势与区域发展态势判断的前提上,结合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以屏山县城镇发展条件与自然及资源禀赋为基础,论文提出了新时期屏山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城镇与园区一体化战略、生态休闲导向战略以及区域协作导向战略)和"三个差异化"城镇化策略与路径(集中城镇化、分散城镇化和异地城镇化),以塑造地域城镇化特色,加快县域城镇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经济、风俗习惯等因素存在密切联系,有依山傍水自给自足的“桃花源”式村落,亦有建立在宗族制度下互帮互助的血缘村落,而洛阳甘泉村则是因瓷土而聚、瓷业而续的地域性特色村落。随着社会发展,古村中传统瓷业已成历史,但村落本身仍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载体,值得研究探讨。通过实地测绘、村民访谈、文献研究等方式获取村落资料,并以此为支撑从村落与瓷业的关系着手,对村落基因、建筑特色、构造做法、旧材新用的营建智慧等进行剖析,挖掘并阐述村落的特色与价值,以期展现甘泉村可持续发展的营建思维,为其自然资源、社会价值及历史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是传统村落重要的组成要素。在乡村社群自组织建造的村落中,两者往往相互联系、共同丰富了传统村落的内涵。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桃叶坡村为例,将数据挖掘等定量分析方法与定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对其中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 阐释,包括居住建筑与人际距离的关系、公共建筑与社会功能的关系 等等,使村落社会结构得到"可视化"的显现,也加深了对村落物质空间的意义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延边朝鲜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选定一个研究对象地,并根据空间结构的定义,对村落的整体空间、空间要素及各空间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3个阶段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其变化要因.为今后更合理地进行朝鲜族村落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陕西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尤其是西南部山区的一些村镇建筑破坏十分严重,为此对太白县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地震太白县的烈度为6度,而当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但是震害情况却十分严重。通过对震害情况全面系统的综合分析得出: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结构体系选型与施工、以及震害累积等因素是造成这次震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土坯结构没有抗震性能,建议停止使用,推荐大量使用砌体结构。(2)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村镇的选址应尽量选在较平坦的地区。(3)加强村镇建设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抗震指导,并使人们增强灾害安全意识,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为今后的村镇重建以及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Z2)
"China's deep-rooted family culture and the resulting family spirit is on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ociety that differs from western society," said by Chinese sociologist Fei Xiaotong. German sociologist Max Weber defi nes Chinese society as "family structure society"[1]. And sociologist Fei Zhengqing believes that the villages in China are organized by families. In sociological studies, the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ingle-clan villages with only one dominating family, main-clan villages which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everal families, and multi-clan villages where some coequal families live together[2].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organized social communities with kinship as a link. They are products of the family system. There is a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a village's family composition and its space construction. Single-clan village is an introverted spatial organization mode entirely based on kinship, ancestral hall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and the whole spatial structure grows toward it. Main-clan village is a decentralized family aggregate based on the ties of blood as well as region.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its village space depends on temples and pavilions where families enshrine and worship ancestors and gods. It owns obvious features of collage and collaboration. M ulticlan village is a collaborative and extroverted complex spatial system led by relationship of colleagues, where large public buildings are taken as the core to organize commercial activities. Its form is similar to the form of small towns. Taking sociological term "family"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ases of national historic cultural villages including Hong Village, Zhuge Village, Zoumatang Village, Suzhuang Village and Guoyu Village into further study,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kinship composition and spatial form of villages, tries to reveal 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traditional space of villages and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n spatial study as well as basis for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相似文献   

16.
对村镇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结构单一、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规划环境、传统地域性、生态平衡、住宅设计等角度提出了村镇建设的建议,以加快村镇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徽州村落理水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徽州村落与民居建设中的水系利用,从村落选址、村落结构、单体建筑和村落景观4个方面论述了徽州村落理水的方法,从现代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村落理水的生态意义,从而给当代人居环境的研究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规划是中国新时代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规划领域的重大变革,乡村规划是其中的基础和关键,而传统村落是乡村规划中传承自然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需从生态文明和地方性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以浙江省传统村落为例,运用ArcGIS等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及与山、水、林、田、海等自然要素的关联特征,从聚落与自然的格局关系视角,发现了浙江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量与自然要素丰度双聚集、山形水势结构清晰、自然要素叠加关系明显等地方性空间特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传统村落全域全要素的保护理念和以地方性为依据的“重点连片、次类带状、单一点状”的分类规划路径,探索集中连片保护理念下进一步提升传统村落自然风貌特色的规划方法,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评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村落作为活化的文化遗产,承载了大量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建筑美学和社会发展轨迹。随着国家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传统村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统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相关研究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96年以前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起步期;1996-2005年研究方法、深度不断拓展的发展期;2005年以后以地方认同、组织行为等软环境及传统主题多元共存的研究活跃期。从研究内容体系来看,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价值、文化景观、公共空间、空间形态、保护开发等内容。对比当前国际研究的最新成果,未来我国传统村落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研究尺度从个案研究向区域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拓展,研究对象从传统村落物质空间向传统村落与人类交互关系的研究转变,研究领域从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微观分析向结构分析及村落开发深度利用等方面深入,研究方法方面更注重多学科及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