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绿地中心大厦高636 m,基底平均压力达1500 k Pa,开展了桩径为1200 mm,有效桩长25.9~33.6 m,以较硬岩(微风化砂岩)和软岩(中—微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共4组嵌岩桩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并对桩身轴力与变形进行了量测。试验表明:4根试桩Q–s曲线皆为缓变型,极限承载力不小于45000 k N,对应工程桩桩顶标高沉降为9.7~10.8 mm,桩端沉降为2.4~2.8 mm,桩顶沉降的90%为桩身压缩量。软岩嵌岩桩与较硬岩嵌岩桩的侧摩阻力分布曲线及承载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四根试桩的端阻比介于45.3%~58.7%。软岩嵌岩桩的实测桩端阻力大于基岩单轴抗压强度,采用桩基规范方法计算将低估其实际承载力。本工程4根试桩均表现出较好的承载与变形控制能力,静载试验结果为本工程嵌岩桩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为武汉地区大承载力嵌岩桩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汉中心大厦建筑总高度438 m,基底压力不小于1 000 k Pa,现场开展了桩径为1 000 mm、桩长64.0~68.0 m、以微风化泥岩为桩端持力层的4根嵌岩桩承载能力的静载试验,并对桩身轴力与变形进行了量测。试验结果表明:3根桩(试桩STZ1、STZ2、STZ2A)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型,1根桩(试桩STZ1A)受桩端沉渣影响,其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最大荷载作用时各试桩的桩顶沉降25.14~33.7 mm,桩端沉降0.8~3.2 mm,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量90%以上,呈现超长桩特征。超长软岩嵌岩桩的侧摩阻力发挥特性与非嵌岩超长桩的侧摩阻力发挥特性有较大差异。4根试桩的端阻比介于19.8%~28.1%。软岩嵌岩桩实测桩端阻力高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采用JGJ 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方法计算将低估其实际承载力。静载试验结果为本工程超长软岩嵌岩桩设计提供了依据,同时可为武汉地区超长软岩嵌岩桩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桩土弹塑性体系的沉降机理 ,阐述单桩特别是嵌岩桩的承载力性状和设计问题 ,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嵌岩桩基的持力层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按桩顶沉降控制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方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现场嵌岩桩试桩资料,深入分析了嵌岩桩的竖向承载机理,并提出了按桩顶沉降量控制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设想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充分考虑桩侧土(岩)阻力及桩端岩层阻力的发挥程度,尤其适用于超长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最后结合某大桥嵌岩桩静载荷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刘建刚  王建平 《工业建筑》1995,25(5):41-44,48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嵌固效应和端承力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桩身混凝土、桩周岩体的强度以及嵌岩比大小,再者的一定组合决定了桩的类型,总结了嵌岩桩载荷试验的典型P-s曲线特征,指出以桩端持力层强度控制的嵌岩桩,按常规方法确定其极限荷载,其安全裕度偏大。  相似文献   

6.
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发挥特征及端阻力系数取值是岩土工程中嵌岩桩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区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性质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65个嵌岩桩端阻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桩极限端阻力等。定义嵌岩桩极限端阻力与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端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和端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及端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嵌岩桩的嵌固效应及载荷试验P~s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刚  王建平 《工业建筑》1995,25(5):41-44,48
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嵌固效应和端承力发挥的两个重要因素:往身混凝土、桩周岩体的强度以及嵌岩比大小,两者的一定组合决定了桩的类型;总结了嵌岩桩载荷试验的典型P—S曲线特征,指出以桩端持力层强度控制的嵌岩桩,按常规方法确定其极限荷载,其安全格度偏大。  相似文献   

8.
结合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论述了刚性桩的判别及刚性桩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并认为对于相邻桥墩桩端持力层不同的桩基,如果是摩擦桩则应进行后注浆处理,以减小桩基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内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灌注桩在桩端桩侧进行复式注浆的增强原理和施工工艺。通过静载试验,得出不同桩基持力层需否注浆的Q-s曲线和s-lg Q曲线,发现在粉质黏土持力层采用复式注浆技术,桩基静载最大沉降量可明显减少,但在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持力层,其沉降量变化较小。结合大量静载试验数据与单桩极限承载力增幅经验公式,可得出桩基持力层颗粒越粗,复式注浆效果越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嵌岩桩是指桩端嵌入基岩一定深度的钢筋混凝土现浇灌注桩,由于它以基岩为持力层,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等优点。在基岩埋藏较浅的地区和荷重较大的重要建筑物广泛采用。 嵌岩桩的承载性状是工程中十分关心的问题,传统的设计方法都规定嵌岩桩按端承桩设计。然而,从近来的有关实测资料和研究文献[1—5]表明,嵌岩桩即使是短桩也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筑的基础多采用高承载力的嵌岩桩,然而桩长过长和嵌岩施工难使其造价和工期直线上升。选择基岩上部工程性质相对好的土层作为持力层,配合桩端高压注浆,可取得比嵌岩桩更高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东江双层桥嵌岩桩自平衡试验实测数据,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深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分析了桩端压浆对于提高桩基承载力及减少桩基沉降的作用,研究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展规律及注浆前后的变化,得到了桩端承载力在桩基承载力中的比重.试验结果表明:大桥嵌岩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并有较大富余;桩端压浆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改善桩基沉降效果显著;桩侧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有很大的关系,桩端阻力增长与沉降近似成线性关系,桩端承载力为整个桩基承载力的30%~50%,该嵌岩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相似文献   

13.
盛红星  刘杰 《城市勘测》2018,(4):170-173
嵌岩桩是深厚覆盖层地区大型桥梁、高层超高层建设中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受场地岩土层分布及其特性影响较大,依据芜湖市营盘山路延伸段道路桥梁工程现场3#嵌岩桩静载试验,利用ABAQUS建立相应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深厚黏土及风化覆盖层场地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性状。荷载-沉降数值计算结果同现场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荷载施加,浅部黏土覆盖层和嵌岩段出现负摩阻力,嵌岩段桩侧摩阻力对桩侧总摩阻力分担比例不断增加,而桩侧摩阻力对竖向荷载分担比例不断减小,端阻力对荷载发挥主要作用,具有摩擦端承桩的承载性状。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桩长嵌岩桩的桩顶、桩端沉降量的静载试验资料分析 ,揭示了不同桩长的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受力性状及桩身压缩规律。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重庆地区工程中泥岩的类型和特点,对3根嵌入中风化泥岩的模型桩进行了研究,着重从嵌岩深度角度出发,探讨了泥岩嵌岩桩的承载能力、轴力传递规律、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分布的特性。结果表明:泥岩嵌岩桩在整个加载过程中呈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点,其Q-S曲线呈缓变型;增加嵌岩深度能有效地提高基桩的承载力,减少桩顶沉降;嵌岩深度愈大,其轴力沿桩身从上至下逐渐递减的趋势愈明显;嵌岩段的桩侧摩阻力呈现"上大下小"的双峰分布模式,且随嵌岩深度的增加,靠近桩底的峰值有向下退化的趋向;增加嵌岩深度,能使嵌岩段桩侧摩阻力的发挥更加充分,但对桩端阻力的发挥影响不大;对于桩嵌入泥岩持力层时,建议最优嵌岩深度宜取5D,能够更好地发挥嵌岩桩的承载特性。  相似文献   

16.
福州地区高层建筑桩型一般采用钻(冲)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往往选用卵石层或基岩中、微风化嵌岩。而本文通过福州软土地区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静压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中的PHC桩在施工过程特别是选用砂、碎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经桩基检测及建筑物沉降观测表明,此类桩型在高层建筑中使用是经济环保、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桩端持力层性状对于嵌岩桩承载力评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复杂地质条件下嵌岩桩检测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实例,结合地质资料分析了事故原因,并通过钻芯法、钻孔补勘、静载试验多种手段进行补充验证分析,来综合评价桩基整体承载力情况,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嵌岩桩承载力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托青岛某实际工程,对打桩过程中出现的桩端难以进入设计持力层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选取两根出现问题的工程桩进行静载荷试验。结果表明:Q-s曲线在最后一级荷载作用下出现陡降,初步认为是桩端岩体发生破坏所致,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造成曲线陡降的原因是由于试验过程中桩顶被压碎。结合地基土性质和施工情况,提出了变更设计持力层的解决方案。通过嵌入持力层为硬岩、泥质软岩和硬质土中打入桩的Q-s曲线,分析了岩土体强度对嵌岩打入桩变形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南京夹江大桥主塔两根试桩的大吨位静载荷试验成果,采用ANSYS有限元计算,对超长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性状进行分析,包括桩顶沉降、桩端阻和桩侧阻的分配与发挥,并对最佳嵌岩深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超长大直径嵌岩桩一般为端承摩擦桩,桩端阻力不容忽视,当桩处于极限时,上覆土层的侧阻力已经发挥至极限,而嵌岩段阻力仍有一定潜力可挖。利用ANSYS模拟后发现,嵌岩段的侧阻力非线性特征明显,且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同时,通过对不同嵌岩深度的研究,认为仅通过增加嵌岩深度来控制桩顶沉降作用不明显,软岩地区的嵌岩桩嵌岩深度可不必拘泥于规范所限的不大于5D。最后根据静载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原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灌注桩试桩分别进行了高应变冲击试桩试验和单桩轴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动静载试验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试桩静载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桩侧摩阻力先于桩端阻力发挥,且桩端阻力随桩端位移的增加表现出硬化特性; 桩侧各土层达到极限摩阻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差异较大,且摩阻力随相对位移的增大分别呈理想弹塑性、双曲线型和软化模型变化; 桩端持力层强度越高,冲击试验实测桩底速度信号负向反射越显著; 桩端持力层强度越低,实测桩底速度信号正向反射越显著; 高应变拟合分析的承载力普遍低于静载试验,而拟合分析的桩顶位移远小于静载试验单桩极限承载力对应的桩顶位移; 极限端阻力随桩岩阻抗比的增大而增大,且桩端持力层存在有效阻抗面积; 所得结论对于提高拟合分析土参数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精度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