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诚 《云南建材》2011,(11):140-141
近年来,我国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内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主要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室内完成的。因此搞好建筑节水十分重要。建筑节水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减少用水量,二是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三是防止泄漏。  相似文献   

3.
童飞 《重庆建筑》2010,9(8):8-11
近年来,我国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用水量逞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建筑内完成的。因此节约城市生活用水必须搞好建筑节水。文章根据试验结果和调研分析,从建筑给水系统及热水系统的设计、防止建筑给水系统的二次污染、建筑中水回用、节水器具和计量设备的合理配置等相关环节,研究探讨了建筑节水应采取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呈逐年递增趋势。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等,其用水过程绝大部分是在室内完成的。据资料显示,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节水成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制定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  相似文献   

5.
刘平  安立忠 《住宅产业》2010,(10):67-71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用水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而水源水质却呈逐年递减趋势。这无疑给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应充分在节水上做文章。建筑节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阐述了建筑给排水节水技术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门窗》2014,(5)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城市用水量逐渐上升,特别是建筑部门的用水比列呈逐年增加趋势。节能、节水越来越受到关注鉴于对此问题的重视,我们从浪费水源的根源分析,设计节水措施或业主节水方法。制定一套可行办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年—2020年的城市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与均衡度、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南水北调受水区范围内30座城市的用水变化趋势,以实现水资源均衡配置,指导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实施。研究认为:15年间,受水城市的生产运营用水占比呈下降趋势,生活用水占比呈上升趋势,生活用水中,公共服务用水占比稳定在16%~18%,居民家庭用水占比从31%增至40%;受水城市用水均衡度呈先上升后回落态势,均衡度峰值出现年份较全国更晚;受水城市以较少的水量增长支撑了较多的人口增长,人均综合用水量逐年降低,且各城市人均综合用水量差异逐步缩小,节水水平良好;生活节水潜力较工业节水稍弱,但人均公共服务用水量与城市经济发展相关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郭珍 《河南建材》2020,(5):86-87
现如今,我国城市用水量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所谓城市化用水即包括公共建筑设置用水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用水等方面,其中大部分用水量都是由城市建筑所消耗的。由此可见,想要做到节约用水,首先需要对城市建筑用水进行控制。文章先对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建筑给水排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再对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关鸿滨 《山西建筑》2002,28(4):88-89
从城市生活用水角度介绍了其包含的范围和内容,并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了城市用水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影响城市生活用水水平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城市生活用水节水的重要性,指出运用经济杠杆,宣传教育,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和设备等是城市生活用水节水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建筑内部用水占据城市的总用水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节水问题日益凸现。本文详细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几种节水技术措施,并指出在实际的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全面考虑,在满足用水安全稳定性以及经济性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到设计中的节水问题。  相似文献   

11.
徐良 《建筑知识》2013,(10):120-121
水资源在我国属于短缺资源,而且水污染的情况也比较严重,所以节约用水以及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建筑用水在城市用水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做好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节水工作是对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响应,也是未来建筑工程建设中的一种趋势。为了更好的做好建筑给排水中的节能节水工作,本文在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工作重要性探讨的同时,介绍了一些节能节水的技术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一些节能节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筑生活用水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建筑节水对节约水资源、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模块化排水及户内中水集成系统技术集卫生间同层排水和户内中水冲厕系统于一体,采用单户分质分级排水处理工艺,水质安全可靠,节水效率高达生活用水总量的30%,入住即通,是建筑排水节水领域的创新技术,填补了我国户内再生水处理和无管网回用的空白。该技术已被列入《北京市绿色建筑适用技术推广目录(2014)》和《北京市新农村住宅建设适用技术(建材)推广目录》,并被多个城市列为节水减排重要措施予以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度发展,城市用水情况也随之糿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其中建筑给排水中的节水效益的最大化,将会大大减少城市用水的负担,从而优化城市用水系统,因此建筑给排水节水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建筑物给排水节水技术的运用,设计等方面迚行论迩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开发利用需求与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城市总用水量中,建筑内部用水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得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水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节水技术措施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关伟锋  高宁  周辉 《山西建筑》2009,35(20):358-360
针对我国城市水资源紧缺、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提出园林绿地景观建设的生态化设计与节水,同时以西安城市为例,研究了绿地生态设计与节水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从而完善城市绿地节水性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6.
李进 《江苏建筑》2014,(4):110-113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同时城市建筑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建筑内部用水占据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得建筑节水设备的选择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重点探讨了龙头、浴室、厕所等建筑节水设备的选择和应用,并阐述了应用节水设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北京市用水构成的基础上,认为未来北京市生活用水量及其占全市用水总量的比例将呈刚性增长,是节水重点。在生活用水中,公共生活用水超过半数,着重分析了机关、医院、学校、宾馆的用水构成、用水影响因素和相应的用水量。据此分析了北京市公共生活行业节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推广节水技术与器具、加强节水科研、推动非传统水资源利用、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节水宣传等节水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宋庆伟 《云南建材》2012,(11):175-176
建筑给排水的能源消耗主要是指人们从事生产生活活动中所涉及的给水、排水、热水、消防、回用水等环节都要消耗能源排放污染物。因此,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工程在整个建筑节能工程具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面对目前的形势,节水成为了我国必须且要严格执行一个项目,因此节水节能的技术是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造成建筑用水浪费的潜在隐患,对节能技术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为指导节水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推动节水技术进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和农业部组织制订了《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并于2005年4月开始发布施行。这是一个涵盖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节水技术的政策性文件。《大纲》着重阐明了我国目前至2010年间节水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那些节水量大、应用面广的关键节水技术《。大纲》共5章146条。其中第四部分——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居民、商贸、机关、院校、旅游、社会服务、园林景观等用水。目前城市生活用水已占城市用水量…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水资源匮乏现象尤为明显,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对水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必须考虑到的问题。建筑给排水工程的作用是调节建筑内部用水,排放建筑污水、废水,将节水理念融入到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中,能够缓解用水紧张现象。文章指出了建筑节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节水理念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