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恢复特色的荡口古镇风貌,对荡口古镇古建筑进行修缮修复.老建筑的保护修缮是在全面勘察测绘和广泛征购旧石材、旧砖材、旧木材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结合本次修缮修复古建筑工程实践,介绍了古民居建筑修缮修复的原则和方法,对古民居建筑常见结构部分做了归纳总结,其中包括屋顶部分的大木构架、桁条、椽子修缮做法;柱子根据不同情况下的一些加固修复措施;墙体的检查、鉴定、修缮.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7,(5)
古建筑是我国不可移动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瑰宝,是我们文物工作者责任所在。古建筑的保护修复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本文针对郑义门古建筑群古民居修复过程中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和社会的因素造成一批古民居、古村落、古祠堂、古牌坊正逐步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为了有效保护这些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创新古建筑的保护技术迫在眉睫。1.修复前对古建筑现状测绘修复和保护好古建筑,首先要把握保存现状和恢复原状的分寸,否则,就要走偏方向。因此在修复前,做好古建筑现状图测绘工作、保证占建筑现状资料的完整性,是古建筑修复与保护能否顺利进行的直接因素,是贯彻古建筑修复原则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修复测绘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福州地区的古建筑和古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古时,大量的北方建筑文化随着人口迁徙南迁,在进入福州地区后与福州的本土文化与环境进行了融合及互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出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本文旨在以"彭城金氏宗祠"的修缮工程为例,分析该古民居的历史文化、现状及修缮和保护的方案,为其他古建筑修复提供参考,尽可能减少在古建筑修缮中对古建筑可能造成的二次损坏。  相似文献   

5.
荆州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被国家批定为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现存有各个时期的祠堂庙宇、桥梁井泉和古民居等一系列的古建筑。荆州古民居作为中国古建筑式样之一,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多样的建筑构造等特点,又是古人集智慧与实践为一体的产物,是荆州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见证之一。但是当今社会对古民居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和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应充分利用古民居建筑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增强民众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积极开发新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南京历史文化悠久,具有鲜明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南京古建筑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古民居,现在仍保留着的古民居有2 000多幢。许多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古建筑文物修缮与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南京秦淮区门西古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南京秦淮区门西穿斗式民居保护施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对穿斗式民居建筑修缮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及走访调研,从功能、环境和建筑构件三个方面入手,解析古民居存在的现状问题,提出对其改造的关键技术方法,以进行保护修复更新,以此来证实古民居修复保护的意义,从而为徽州古民居的保护利用提供实践案例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古民居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态,凝聚了各族人民的风俗文化和精神创造,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域性,也有一定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我国居住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分析我国古民居建筑特征和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现存古民居的火灾状况和消防现状作了分析;结合其布置格局及结构特点对古民居建筑火灾的发展和蔓延的影响,对我国现存古民居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作了重点讨论,并就解决的方法和思路提出了设想.古民居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其特有的建筑结构类型,利用当前已有的技术手段和新型的消防设施保护好这份遗产,是当前古建筑消防保护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李哲 《建筑知识》2013,(10):40-40,46
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城市建筑的合理规划和设计、保护与利用是实现城市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本文在分析当前城市建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新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旧建筑的资源化再利用以及古建筑的保护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贵州历史村镇中三个具体建筑的保护性修复和两个创新性传习案例的论述,试图对修复中"修旧如故"如何运用、如何进行历史建筑的适应性传习,如何建立匠师的传承体系,修复传统与传习创新如何结合、如何处理与当地社区的关系等5个核心问题进行探讨。同时,本土建筑师同国际志愿者、当地匠人一起,对古民居进行修复,使当地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家乡并提高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对村寨民族信仰和所关联文化的尊重是修复工作的出发点,民居在不同地域都有其不同的建筑规则和文化符号,在当代,需要以"修旧如故"与"传习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去保护老房子和发展新乡土建筑。  相似文献   

11.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民族建筑的一份瑰宝,鲜明的地域特征与建筑格局,具有很高的保护、研究价值。洪家大屋作为徽州古建筑的一分子,及时地对它进行保护、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古建筑的现状、布局、文化内涵,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与保护方法,推动徽州建筑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筑》2018,(22)
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南,有着悠久的建筑历史文化,目前在河南部分农村还分布着许多古建筑或古民居。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利用立体三维技术为古建筑进行扫描,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运用"互联网+"保护河南农村古建筑将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宣传和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对苏南震泽古镇"一级保护区"内古民居建筑正修堂进行实地调研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与反思普遍存在着的古民居住户对古建筑私自改造与破坏现象背后的问题,由此提出古镇中古民居建筑保护的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这一原则,以期为进一步寻求出落实这一原则的具体实施办法作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从古民居、书院、祖庙、碉楼等方面,分析了龙道村古建筑的特点和现状,探讨了目前急需拯救的对象和方法,并提出了恢复和修复的具体方案,为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历史建筑是一本用石头写成的史书,每一栋建筑都是一段故事,讲述了当时的人文环境,那些从动荡社会中一路伴随我们走来的建筑更应该得到保护,不管是物质上的保护还是人文精神上的传承。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打着所谓的保护历史建筑的旗号却肆意破坏建筑外形的行为,这与相关人员对待历史建筑的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建筑保护与古建筑的修复不能混为一谈,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文化不受侵蚀的情况下来修复历史建筑所经历过的沧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筑古迹修复与历史街区改造(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从单个建筑古迹修复向城市历史街区改造过渡解决现代城市建设问题 ,包括在历史街区中建造新建筑及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恢复 ,都不能不考虑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问题。修复学产生数百年来 ,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古建筑修复资料 ,在修复单个珍贵建筑的实践中 ,出现了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随着城市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 ,修复古建筑的必要性显得更加突出。近十几年来 ,许多国家从对单个建筑的修复 ,开始向形成历史街区特色建筑群的改造过渡。这种大规模的修复和改造工作 ,为今后更好地对城市进行修复和改造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 ,…  相似文献   

17.
经过3个多月的防治,目前黟县白蚁防治所已完成该县老城区208户古建筑古民居白蚁防治工作,白蚁防治面积达40000平米以上。该县县城老城区的古建筑古民居多为砖木结构,90%以上的古屋都遭受过木蜂和褐蜂蠹的侵害,且有蔓延趋势,白蚁防治工作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黟县在加大域内的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利用外,又投入巨资进行修缮和异地保护,今年又出新招:对县城古建筑古民居进行大面积普查和白蚁防治工作,阻击白蚁对古建筑古民居的侵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8.
魏琴 《室内设计》2020,(5):117-124
古建筑作为城市文化的基本载体, 是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场所。古建筑的更新方 式和利用形式多种多样,其更新利用一直是古 建筑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实现西藏 城市、建筑文化的复兴,充分发扬和利用绚丽 多样的地域特色文化遗产,通过对西藏古建 筑邦达仓的更新改造与利用情况进行深入调 研,对各阶段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 西藏地区古建筑尤其是民居类古建筑在更新 利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建 议,为西藏古建筑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种木结构古建筑用水性透明膨胀型防火涂料,制备试样并进行性能测试,取得基本配方。微调后进行了中试生产,性能检测表明,其性能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实木板和微型木屋实体火灾试验表明,该涂料可对木结构建筑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并且木结构建筑燃烧之后炭化层容易修复。该涂料在贵州古民居上进行了实际应用,不仅保持了古民居的古色古香,而且实现了古民居的防火阻燃。  相似文献   

20.
翻开我国几千年来的城市建设史册,有着气势恢宏的城市发展史迹和数量浩繁、多姿多彩的建筑遗存.然而,不幸的是由于人为的破坏,留存至今的已为数寥寥.据笔者对北京、上海、沈阳、南京、杭州、洛阳、武汉、广州、长沙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古城的粗略调查,从目前这些城市的古建筑保护现状看,实在令人忧虑.许多本应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浪潮中遭到破坏.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已成为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