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都市圈的整体性、成长动力及中国都市圈的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都市圈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地区,也不同于一个个单体城市,而是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形成与演化规律。本文从都市圈的内涵出发,探讨了有关都市圈的若干理论,包括都市圈的五种整体效应:集聚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成本效应和品牌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都市圈形成的三种要素:区位因素、基础设施和人文要素,以及都市圈成长的四种动力机制:市场机制、制度建设与竞争合作机制。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基于上述有关理论,对中国的都市圈进行了评价和态势分析。  相似文献   

2.
以兰州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例,分析了西部地区都市圈规划的必要性、作用和限制性,提出了西部地区都市圈建设应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认为西部地区都市圈规划普遍有弱中心、落后地区以及发展阶段的限制性问题,因而具有相当的超前性,在规划中应注意都市圈发展条件的培养,切忌盲目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城镇密集地区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凯 《城市规划》2005,29(11):35-44
最近几年城市规划有几个热点,其中一个热点就是区域层面的规划,近两年有关区域方面的研究和规划项目非常多,其中有重大影响的如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江苏省的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规划,浙江省的杭州湾城市群规划,山东省的山东半岛城市群规划,以及一些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地区规划,比如哈尔滨都市圈规划,武汉都市圈规划等等。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和江北新区等国家战略实施以及南京都市圈城市发展联盟成立的新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八市联合推进了都市圈城乡规划协同工作.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区域规划协调的难点与现状矛盾,借鉴国外都市圈发展经验,明确了规划协调的目标与思路.在工作方法上,重在适应市场,构建起自下而上的规划协同工作新机制.而且,既强调各城市的独立性,又强调相互的协同性,共同达成区域协调的规划约定,确立了行动指南,创新了都市圈规划行为约束机制.在技术方法上,区域空间层面重在建立都市圈规划编制体系,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实施性;专项规划层面重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厘清有关区域整体发展格局的综合交通、生态保护等城市外部空间规划条件;地区实施层面重在关注跨界地区规划协调,明确分类管控及规划协调要点.以此对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进行全新尝试,希望对今后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南京、徐州、苏锡常三个都市圈是《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三圈五轴”城镇空间结构的重要内容。江苏省委、省政府对都市圈的规划建设十分重视。三个都市圈的规划编制由省建设厅具体负责,省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城市共同参与。截止2002年底,苏锡常、南京、徐州三个都市圈的规划已经全面完成并经过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进入实施阶段。其中苏锡常都市圈  相似文献   

6.
丁睿  陈果 《四川建筑》2007,27(6):10-11,15
引入空间交互理论研究成渝地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成渝地区已形成由成都都市圈、绵阳都市圈、乐山都市圈、重庆都市圈、南遂城市群,川南城市群6大城市体系构成的一环六片"O"字型城市体系空间结构,进一步外推至2020年这个空间结构将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   总被引:49,自引:9,他引:49  
张伟 《城市规划》2003,27(6):47-50
以江苏省开展的三个都市圈规划为例 ,探讨了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了都市圈规划的背景、地位、类型 ,提出了都市圈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的重要城镇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域空间结构、基础设施网络、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协调管治、协调措施和政策研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都市圈是高度城市化地区城市 /区域空间组织的一种重要形式 ,其内部与核心城市的高强度联系塑造了圈层状的地域结构特征。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实证 ,通过对多种经济、社会联系流的直接调查与相关联系强度的空间叠置分析 ,进行了都市圈圈层地域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罗捷  罗小龙  顾宗倪  唐蜜 《城市规划》2022,46(5):38-43,55
与一般都市圈相比,乌鲁木齐都市圈涉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方政府两套管理体系,兵地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环境使得乌鲁木齐都市圈协调发展具有特殊性。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对乌鲁木齐都市圈协调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背后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都市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都市圈发展空间等方面有较多不协调,究其原因是特殊行政体制导致协调发展机制有待健全。为更好的实现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协调发展,文章提出构建都市圈协商机制、建立以功能为导向的规划体系、推动兵团体制革新的兵地融合下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同时也为兵地共存地区提供管理和制度上的借鉴,并弥补都市圈研究中有关兵地协调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加速区域整合构建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桂庭 《规划师》2004,20(4):28-29
福州都市圈、厦门都市圈、泉州都市圈共同构成海峡西岸的经济带,三大都市圈间需打破行政界限,加强区际联系,加强地区间信息的整台与交流,统筹发展,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实现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体化,促进区域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大都市成长区城镇的发展具有复杂与动态的双重特征。在总结国内外对于都市区空间演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理论层面对大都市成长区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划分,并以杭州余杭区为例对其所处的大都市化背景和自身发展特征进行解析,对成长区城镇发展路径和模式进行研究,并对成长区内的城镇发展提出多样化的组群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区域化发展阶段,大城市空间拓展的边缘地区往往成为开发建设强度最集中、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最突出的焦点地区。受外部与内生发展需求的共同影响,这类地区的发展定位产生了较大幅度的跃升,相应地,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也出现较大的不确定性,既有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路径难以支撑未来的长远发展,这些都是城乡统筹规划需要面对的难题。鹿泉市紧邻石家庄市区,属于大城市空间拓展的边缘地区。其城乡统筹规划从区域背景和鹿泉市发展阶段性的理性判读入手,针对城乡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提出了两阶段的城镇化路径及兼顾大产业基地与乡镇产业园区建设的工业化路径,采用了将发展路径与空间模式相结合的规划思路,构建了基于城乡要素一体化的空间组织模式,有利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村庄发展指引,基于城乡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设施布局,基于发展机会均等化的城乡交通体系,基于城乡协调的基础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assesses the equity and efficienc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Nan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facilities is generally in disequilibrium within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In particular, it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cross districts. District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s have a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and show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s amongst themselves. However, equity and efficiency differ in urban fringes and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回顾国际上不同国家提出“都市区”“都市圈”“都市带”等概念的背景及目的,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分析相关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城市群”概念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可是与“市带县”的城市制度相关的,而在核心大都市影响力不断增大、“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及空间形态不断连绵的背景下,传统空间尺度下的城市区域治理受到挑战,“都市圈”概念再度兴起,都市地区发展也将在产业逻辑、交通组织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和信息化加速产业空间组织的演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的集聚与扩散,形成多个Sub-CBD,促进了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多中心化。本研究选取东京都新宿为案例,探讨交通规划对Sub-CBD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空间组织的集聚与关联。本研究认为政府高起点规划,依托交通枢纽,促进产业空间集聚,强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商业一体化,发展有助于Sub-CBD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6.
章光日 《城市规划》2003,27(5):33-37,92
首先对都市区的概念内涵、空间特征、形成条件等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指出都市区是城乡居民共同的生活地域空间 ,它直接反映了城乡居民的居住—工作、居住—购物、居住—游憩等关系 ;接着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化特点 ,指出未来 1 0~ 2 0年是中国大城市向都市区过渡即都市区不断形成、发展乃至完善的关键时期 ,都市化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 ,都市区也将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的新领域。文章还重点对中国开展都市区规划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作了分析 ,并对都市区的研究、规划、调控、管理等提出了建议 ;最后指出都市区规划是中国城市规划界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与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它的成功与否 ,不仅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还关系中国城市规划能否真正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在我国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但目前我国都市圈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近40%的都市圈尚处于培育阶段,而针对培育型都市圈的规划理论与实践还较为匮乏。文章以处于培育阶段的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概括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探求培育型都市圈面临的发展阶段性问题和特有问题。其次,对培育型都市圈的规划编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以空间为基础,以体制机制为主导,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构建适度超前的同城化发展格局"的编制原则,以及"三个阶段、三大板块、五个方面"的编制方法,进而从"制定规划目标""优化全域空间结构""构建专项空间协同支撑网络""统筹跨界空间一体化发展""建立政策引导支撑体系"五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最后,以福州都市圈进行实践,以期为我国培育型都市圈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1990年代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1990年以来国内大都市区的研究从概念、界定、形成机制、发展阶段及总体特征、空间结构、规划等10个方面作了回顾,对这些研究进行了简评,并对大都市区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阴影区是由于中心城市及其 周边区域因集聚、辐射作用的不同组合关系 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落差现象。本文介绍了大 都市阴影区的形成和演化机制,并以京津冀 都市圈为例,利用Huff模型、K-means聚类 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划分了都市圈的影响圈 层与范围,界定了2012年都市圈的“大都市阴 影区”,总结出了通过GIS的空间分析手段界 定“阴影区”和“半阴影区”的方法。研究发 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可以定量、直观地 界定大都市阴影区和半阴影区;京津冀都市 圈的大都市阴影区主要存在于以北京为中心 的西北和西南两翼,京津冀自然本底条件和 区位差异决定了人口和经济活动布局的空间 不均衡性,国家实施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导 致人口和产业快速向京津等沿海地区集聚, 政策、交通、经济要素和产业结构是造成京 津冀都市圈阴影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大 都市阴影区的消减对策应依据大都市区中心 城市、外围区域和阴影区三者关系来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