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文章对无机絮凝剂、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MBF)和其他絮凝剂进行了介绍,综述了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对以上几种絮凝剂在废水处理等领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比较了几种絮凝剂的特点,并对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首先是进行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工作。选择活性污泥作为菌种来源,针对不同类别的微生物,采用各种不同的培养基,使用平板划线法,将样品中的微生物经多次稀释。划线分离后形成纯培养物,并得到7株菌株.并发现他们的絮凝率都在50%以上(培养基中的药物成分的颜色导致了它们的絮凝率偏底)。将单菌株分别培养于酵母膏和牛肉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一定时间后,以高岭土悬浊液筛选具有絮凝活性的菌种。由此获得4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其中有1株絮凝活性较高,初步鉴定为酵母菌,代号为5.本文对5号培养液去除印染废水的COD的能力进行了测定,并对其降低印染废水的浊度的能力进行了测定。通过实验发现其絮凝率和COD的去除能力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XJBF-1的性能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XJBF-1的物质组成及絮凝活性,同时考察了该絮凝剂对淀粉废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XJBF-1主要由多糖(63.4%)组成,其分子为线性结构,平均分子质量为50 798 u,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XJBF-1处理淀粉废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的最佳pH值分别为3、6、6,最佳絮凝剂投量均为7.0 mL/L,最佳助凝剂(1%的CaC l2)投量分别为4、8、8 mL/L。在此条件下,XJBF-1对淀粉废水、印染废水及垃圾渗滤液中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66%、58%,其对淀粉废水及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污水的排放量也日渐增加。污水处理方法很多,微生物絮凝剂由于具有活性高、易生物降解、安全无害、无污染等特点倍受关注。文章通过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机理,简单分析了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铁复配处理高藻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处理高浊、高藻水,分别考察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的投加量对去除浊度的影响,以及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铁复配后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经二氧化氯预氧化后的高藻水,在同等的投药量(25mg/L)下,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对浊度的去除率为89.1%,聚合氯化铝铁对浊度的去除率为60.5%,前者的除浊效果明显好于后者;将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铁进行复配,在投药量分别为12.5mg/L和25mg/L时。对浊度的去除率为93.5%,除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13.
MBR和UF深度处理石化废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给某石化企业的反渗透(RO)系统提供水质良好且稳定的进水,分别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超滤(UF)工艺对该厂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考察了进、出水的浊度及COD、SDI等指标。结果表明:UF系统的出水浊度平均为0.18NTU,COD平均为22.1mg/L,SDI平均为2.50;MBR系统的出水浊度平均为0.14NTU,COD平均为20.1mg/L,SDI平均为2.22。MBR的出水水质比UF更稳定,且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4.
15.
如何针对不同污水水质、处理目标及现场操作条件,构建与之适应的微生物菌剂,掌握一套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菌剂构建方法,对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增强生化处理系统应对环境波动的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以低温城市污水和难降解石化废水的高效处理为例,结合生态学一般原理,系统研究了微生物菌剂的构建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工程实践效果表明:向城市污水中投加微生物菌剂后,在生化池平均水温为13 ℃的条件下,仅用14 d就完成了生化处理系统的启动,使污水处理厂得以提前投入运营;向石化废水中投加微生物菌剂后,系统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抵抗冲击负荷的能力都大大增强.微生物菌剂的成功构建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多级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采用多级悬浮填料生物反应器处理石化废水,在填料投加率为50%、水力停留时间为8h的工况条件下,当进水BOD5为108-234mg/L,CODcr为253.4-444.6mg/L,NH3-N为20.8-26.2mg/L时,二级反应器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7%、74%和53.2%;三级反应器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77.7%和84.6%,这说明采用多级反应器在保证有效去除BOD、COD等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可以大大提高对NH3-N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