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过得真快,弟子黄戈师从我研究中国画论有10年的时间了。记得当年他负笈求学到南京,专程报考我的中国画论方向的博士生,我见他虽然治学尚显稚嫩,但看出他真诚的求学态度、良好的艺术悟性和扎实的绘画功底,所以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孺子可教,值得栽培,便收为学生。攻读博士的三年,他靠着勤勉和天资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又推荐他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门下继续博士后研究。毕业后他被江苏省国画院录用,现为画院下属部门傅抱石纪念馆的馆长助理。在南京近五年的学术锤炼使得黄戈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中国画研究的青年学者,而他早年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基础,我是非常喜爱和欣赏他这样的学历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因为中国画研究要能感同身受、知行合一,不作空泛浮夸之谈,需要研究者具备感性经验和理性把握的双重能力,并且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和交互,历史上的中国画大师无不如此,而这也是我们俞剑华学派最鲜明的学术主张。所以本门弟子很多都是能书善画的学者或者深通画理的画家,黄戈即为其中之一。作为导师,我为他能有这样的追求和进步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2.
陈荣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3):101-101
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承办的国际水协会(IWA)2005年西安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8日至20日在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以“未来城市污水系统——分散式污水处理与再利用”为主题,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有7位国际知名学者应邀作了大会主题报告,6个分会场共有86篇论文宣讲。28篇论文墙展,并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论文集。会后经会议学术委员会组织国内外专家评审。向IWA会刊《水科学与技术》(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推荐了40篇优秀论文,又经该刊编委进一步审定。进一步筛选出30篇论文,刊登在近期出版的该刊53卷第9期上,其中以中国学者为第一作者的论文15篇。  相似文献   

3.
台中会展中心的方案设计是由北京MAD事务所完成的。MAD现由马岩松、党群和早野洋介领导。他们于2006年获得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并于2010年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的RIBA国际名誉会员。  相似文献   

4.
<正>建筑师的视角我对这个图书馆期待已久,因为很早之前就听张斌提到过,对中间的一些过程也有所耳闻,但没想到耗时这么久。可想而知,这是一个非常磨砺的经历。如果在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再来看这座建筑,我想最好还是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谈一下感受,而不是开启"上帝"视角。建筑师不是"上帝",他受制于这个有限的、有负担的身体。而"上帝"是从一开始便俯瞰一切,看穿一切,知道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结果。作为建筑师,只能趴在地面上,以人的视角一点一点地去认知,一个阶段一个步骤地去实现,这会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过程。从我的理  相似文献   

5.
亦展,亦看     
林伟而(William Lim)既拥有一个执行董事身份,同样也拥有一个艺术家的身份。这位总部设在香港的CL3建筑师设计事务所负责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林说:我总是感觉到在艺术和设计中存在一种关系,在我的项目中,我要对这种关系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6.
杨平 《城乡建设》2005,(1):52-54
一、圆明园历史上保护工作几次大的事件 第一次是1873年的"同治重修".圆明园被焚毁之后,还有若干殿宇幸存,同治十二年,同治皇帝发诏择要兴修圆明园部分建筑:兴修前先清除了工地上的渣土,然后又将"安佑宫""天地一家春"、"清夏堂"、"正大光明殿"和圆明园中路等处的殿宇、房屋共1420多间残毁的台基和墙垣拆去.在工程进行中,他们还拆掉了圆明园内的藏舟坞和园外"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处的旧材料,来满足当时圆明园部分修复工作的急需,可谓是拆东墙补西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学生减负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然而学生的作业虽然少了,负担却反而越来越重。这种现象在韩国、新加坡等许多亚洲国家也普遍存在。关于中小学生明显“超重”的负担问题,我们介绍一些海外学者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丁力扬 《新建筑》2006,(5):83-86
人类文化需要载体,而建筑作为重要的载体之一,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关于旧建筑改造,在目前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对昔日的城市文化遗产进行拆除或不负责任的改造,将使已有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所以一方面要完成技术上的加固或新建,另一方面更要继续旧建筑的历史使命并完成深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介绍丹麦皇家图书馆设计,试对欧洲古旧建筑改扩建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具体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小王是从农村采城里打工的小伙子,在建筑工地当钢筋工,勤奋好学,自学成材,大学本科函授,眼瞅着就要毕业了,现正在工地办公室向张工程师(以下简称张工)请教关于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庆建筑》2011,(7):F0002-F0002
青年建筑师张永和,1956年出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1981年赴美自费留学。先后在美国保尔州立大学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分别获得环境设计理学士和建筑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