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巴公河受污染的河水,详细地介绍了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连续6个月的试运行结果表明,整个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COD、NH_3-N、TP去除率均达到60%~70%,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标准;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处理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存在明显差异,但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表面流湿地对COD、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35%~40%、20%~30%、20%~25%;垂直流湿地对COD、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45%~50%、60%~65%、55%~60%。  相似文献   

2.
潜流及复合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染河水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新沂河的漫滩上构建了潜流和复合流人工湿地中试系统,并考察了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一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Mn和NH4^+ -N浓度分别为(3.11~117.28)、(1.30~24.71)mg/L时,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9.9%和85.5%,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4.10、1.05mg/L;复合流人工湿地系统对CODMn和NH4^+ -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8%和86.9%,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7.80、0.95mg/L。两个系统的出水CODMn和NH4^+ -N浓度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V类标准,表明两个系统对受污染的新沂河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可以用于类似污染河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往复流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试验,以提高饮用水源水质,减轻给水厂负荷.试验是在济南引黄水库玉清湖水库进行的,经过近1a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0.2m~3/(m~2·d)运行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往复式人工湿地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平潜流人工湿地COD、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0.14%、53.81%、48.68%、50.83%;往复流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N、NH_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1.35%、54.95%、49.83%、51.87%.同时,通过对湿地中的植物与基质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处理过程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及其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昆山市一处作为河流旁侧净化系统的滨河城市广场表面流人工湿地工程实例进行了18个月的连续监测,考察了三级串联式表面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长期净化效能,并探究了温度和降雨冲击负荷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5 h时,人工湿地对SS、NH_3-N、NO_3~--N、TN、TP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34.2%、38.4%、22.3%、29.1%、35.6%和31.5%;SS、NH_3-N、TP主要在湿地前、中段被去除,NO_3~--N和TN主要在湿地中、后段被去除;各污染物去除率均与水温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在降雨冲击负荷下,部分污染物进水浓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而出水浓度差异并不显著(除CODMn),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对表面积为1.5 hm2的表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水进行了为期1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表流人工湿地水温与NH4+-N和TP去除率有一定关系,具体表现为:当水温低于15℃时,NH4+-N和TP的去除率随水温的增加成对数增加,当水温高于15℃时,水温对NH4+-N和TP的去除率没有显著影响;表流人工湿地出水中NH4+-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与NH4+-N和TP的表面负荷成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人工湿地系统预处理济南玉清湖水库的入库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湿地在玉清湖水库进水口处对入库黄河水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潜流人工湿地和表流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75L/h的条件下,潜流人工湿地与表流人工湿地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17%和36.58%,出水COD基本在20mg/L以下;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14%和43.68%,出水TN基本在3mg/L以下;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07%和39.69%,出水TP基本在0.08mg/L以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对给水厂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进水水质,减轻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的负荷.以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人工湿地对原水中浊度、CODmn、UV254、TN和NH4-N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0.8m3/d、水力停留时间为1.5d时,该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1%、43.19%、17.69%、49.15%和48.92%.潜流人工湿地对原水预处理效率较高,运行稳定,可以有效减轻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丹河人工湿地在不同温度下对低C/N值河水中氨氮的去除能力,于2015年1月—6月对丹河人工湿地各处理单元进、出水中NH_4~+-N和COD进行了逐日监测。结果显示,沉水植物型表面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对河水中NH_4~+-N的平均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从50.1%上升到80.2%,低温条件下,NH_4~+-N主要在垂直流湿地单元中被去除。温度15℃时,复合系统中垂直流单元对NH_4~+-N的去除率介于50.6%~72.3%之间,显著高于单一垂直流人工湿地(27.5%~45.8%),说明表面流人工湿地有助于后续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氨氮的去除。通过对湿地各单元进、出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测定,推测表面流湿地单元的增氧作用可能是保证后续垂直流单元在低温条件下具有高氨氮去除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不同人工湿地对微污染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黄河原水,分别研究了推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往复式潜流人工湿地、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推流式人工湿地和往复式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去除率要低于表流人工湿地。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33%和76.32%,去除效果好于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各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在30%-65%之间,不同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差别不明显。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黄河原水的效果明显,出水水质可满足城市供水水源水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潜流人工湿地预处理给水厂原水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对给水厂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进水水质,减轻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的负荷。以松花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人工湿地对原水中浊度、CODMn、UV254、TN和NH4^+-N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0.8m^3/d、水力停留时间为1.5d时,该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TN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71%、43.19%、17.69%、49.15%和48.92%。潜流人工湿地对原水预处理效率较高,运行稳定,可以有效减轻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  相似文献   

11.
芦竹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构建芦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考察其对西南山地地区小城镇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0.75 m3/d、HRT为2 d的条件下,芦竹人工湿地对河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CODMn、TN、NH4+-N及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1%、63.5%、73.4%、70.7%,而空白人工湿地的平均去除率仅为22.2%、32.7%、52.2%、36.6%,说明芦竹的存在促进了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进水次数、进水持续时间和进水量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以及研究污水在模型单元内的滞留情况与TN去除的关系.正交实验表明,进水次数、进水持续时间和进水量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有较大影响,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为:进水次数>进水量>进水持续时间.正交实验数据表明:①在进水COD为260mg/L,TN为27.9mg/L的情况下,各模型单元出水中均未出现NO3--N或NO2--N的累积;②运行工况对于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非常重要.污水在模型单元内的滞留量与TN去除关系实验表明,进水间膈时间过长对TN的去除不利;间歇操作运行中,初始出水TN去除效果较差,随后提高,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水平潜流和垂直流湿地处理蓟运河水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蓟运河的水质,使其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水质标准,在蓟运河北岸的空地上构建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了其对河水的净化效果。为防止浮游藻类堵塞填料床,原水在进入人工湿地前先经加药气浮工艺预处理,当PAC的投加量为50 mg/L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COD、BOD5、SS、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65%、50%、100%、70%、90%和65%,垂直流人工湿地对COD、BOD5、SS、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5%、70%、100%、65%、95%、85%。两种人工湿地的出水水质均可以达到Ⅳ类标准,但考虑到冬季低温时,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填料床极易发生冰冻的现象,所以建议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蓟运河水。  相似文献   

14.
东阳市江滨景观带湿地公园以"模拟自然的河流"为设计理念,采用"生态氧化池+生态砾石床+垂直潜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工程将景观功能提到同等高度,成功打造了景观型尾水人工湿地,并解决了不规则湿地单元均匀配水、湿地防渗、填料设计、防堵塞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发挥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建设模式的优势,以设计为龙头,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填料清洗、分选、摊铺等关键技术问题。该工程集污水处理、景观游憩、科普教育于一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可以为国内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蚯蚓改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入赤子爱胜蚓,构建蚯蚓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比较了蚯蚓人工湿地与对照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特性,并分析了投加蚯蚓对改善湿地内微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提高湿地防堵塞的效果.结果表明,蚯蚓的引入提高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与对照人工湿地相比,蚯蚓人工湿地对COD、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8%、23.2%、20.6%、16.2%;同时,还增加了人工湿地各层的微生物量.在表层,蚯蚓人工湿地的细菌总数、亚硝酸菌数、硝酸菌数、反硝化菌数分别为对照人工湿地的2.3、2.9、2.0、2.1倍;并且蚯蚓的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堵塞.  相似文献   

16.
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处理高寒区生活污水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温室结构潜流人工湿地工艺处理牡丹江市某农场生活污水,对该工程冬季在高寒地区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考察,重点分析了其对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冬季生活污水中COD、NH4+-N、TP等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COD、NH4+-N和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49、10.79和2.31 mg/L.潜流人工湿地在使用覆盖物进行隔离保温后可以正常运行,该组合工艺的应用可以弥补冬季单级人工湿地去除率不高的缺点,提高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处理示范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曝气生物强化氧化/三级表流湿地/二级潜流湿地/生物稳定塘复合型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介绍了工艺流程、工程设计参数、设备配置情况,并总结了设计特点.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27.5%、42.5%、20.4%、29.4%,出水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玉溪海绵城市试点区人工湿地项目为依托,对表面流、水平潜流和垂直潜流三种类型人工湿地净化能力进行了多参数评价。通过对多个污染物参数进行为期两年的污染物监测,对比分析了三种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能力。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三种类型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机理不同,对BOD_5去除率最高;对水质中BOD_5、COD、TN、TP和高锰酸盐指数指标去除效果最好的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次之,去除效果最差的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质中NH_4~+-N去除效果最好的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次之,去除效果最差的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植被的N含量、P含量、N积累量和P积累量方面,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均显著高于水平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9.
莲花湖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花湖复合式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COD、TN、TP的去除效果,以期为中国东北地区构建人工湿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比水平潜流湿地强;同表流湿地相比,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相对较好.莲花湖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效果比较显著;在各湿地单元中,下行流湿地对TN的去除率最低.垂直潜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明显比水平潜流湿地强,表流湿地对TP的去除效果最好;水平潜流湿地容易发生基质堵塞,影响了其净化功能.人工湿地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效果在8月和9月最为显著,7月、8月及9月下旬对TN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P的去除率从10月下旬开始出现负值,丧失了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工湿地在北方寒冷地区运行效果不佳、容易堵塞、抗冲击负荷低等问题,河南省某河道在其河滩地采用生物曝气塘+表面流人工湿地+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稳定塘的异位组合工艺对其水体进行深度处理,设计处理规模12×10~4m~3/d。2019年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在进水水质不稳定的情况下,出水水质依然稳定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对COD、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52%、55.53%、35.97%。该技术在原位生态修复用地紧张、水质提标要求较高、水量波动较大等微污染河流治理中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