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辽南传统民居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在应对气候方面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在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气候特征以及地形地貌的建构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中以大连瓦房店复州城民居为例,在介绍辽南地区的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布局特点、平面布局、结构形式以及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等方面,分析气候对辽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并从自然通风与采光、防寒与隔热措施等方面具体分析并总结辽南传统民居建筑形式适应气候的地域性设计策略,为辽南地区的村镇住宅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东阳地区传统村落与民居在长期的 发展过程中逐步适应地域气候条件,形成了 以“十三间头”作为典型单元的独特建筑文 化。研究选取六石街道横塘村为例,在文献 史料与现场测绘的基础上,结合软件模拟与 实地测试,从村落规划和民居单体两个层面 分析总结其在适应本土气候方面的空间特征 与构造措施,为现代绿色乡村规划与建筑设 计提供有价值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杨涛  母俊景 《山西建筑》2009,35(24):43-44
结合新疆喀什地域气候特征和当地高台民居的特点,研究了地域气候对喀什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的影响,揭示了地域气候影响喀什高台民居建筑风格形成的原理,从而总结出喀什高台民居适应气候、自然的建筑特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建筑设计成为当今建筑界的热点,但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通过高新技术去实现生态建筑的普适化存在一定困难。而在技术较低的传统民居建筑中普遍存在丰富且朴素的"原生态"思想——适应当地的地域特征与环境气候的生态思想[1]。本文将从生物气候设计的角度去分析经济技术条件受限的川东地区的山地传统民居营建中的选址布局、空间形态、构造技术等三个方面,着重阐述并总结出川东山地民居在特定地理气候条件下的生物气候设计语汇,以期对该地区的生态建筑地域化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气候适应性为衡量使用主体对地方气候的应答情况。针对景迈山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在梳理出当地传统民居的适应策略的基础上,根据Climate Consultant软件分析出景迈山地区被动式策略最佳组合方式,增加具有推广性的气候适应性措施,借助Phoenics软件对传统民居与改进后民居予以风场、温度场模拟,验证其可适应景迈山夏热冬暖的气候环境。通过新策略的实施可有效促进该地区民居的绿色再生,实现对该地区民居气候适应性特征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周伟 《云南建筑》2013,(1):118-127
通过反思传统民居在自然发展道路上所面对的冲击与困惑,提出民居的绿色更新需要研究探索地域性适宜技术,针对地域气候,充分利用自然能源与地域材料,着重解决突出的主要矛盾与空间缺陷,使民居的自然进化实现地域文化与地域适宜性技术的双重回归:并通过介绍云南丽江傈傈族传统民居绿色更新实例及永仁彝族传统民居的绿色更新示范工程,阐述了民居更新的理念与地域适宜技术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谢浩 《住宅科技》2010,30(11):14-17
从分析我国南北不同气候区传统民居的生态节能技术特点着手,并通过对岭南地区的传统民居实例进行研究分析,包括布局、通风、隔热、遮阳和防潮防雨等方面,探讨现代建筑如何借鉴传统民居气候设计手法,旨在强调现代建筑要活用传统民居气候设计的经验,尤其是具备地域特色和生态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9.
摘要 解析与诠释新加坡基于地区气候的绿色建筑营建策略的传承与发展,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迪。从 新加坡地区特定的气候环境出发,解析了其传统建筑的气候应对策略,重点从平面布局、建筑材料、通风设计、建筑生 物气候界面等 4 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当代绿色建筑营建策略对传统地区建筑原型的转译与实践发展。新加坡绿色建筑实 践充分体现了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传承与延续,并以今天的设计手法和技术手段适应了当代建筑体量、功能需求的改 变。“原型 - 转译”能够传递并继承传统技术经验,有益于创造出适应环境、节约能源、地域特征鲜明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居在其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适应本地气候的地域特征,自然通风作为一种实用的被动式生态技术,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在传统民居中;本文从传统民居的选址布局、单体建造等方面分析了自然通风技术在传统民居中的应用,并总结了传统民居中常用的促进自然通风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山地木板壁民居对重庆夏季湿热气候的适应性,选取当地典型木板壁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在夏季对其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结合当地建筑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利用APMV对室内热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木板壁民居夏季依靠自然通风显著改善了室内热舒适度,夏季典型日APMV达Ⅱ级以上的约占65%。传统木夹壁民居在热环境营造上响应了当地气候特点,具有较好的气候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甘孜县传统藏族民居具有浓重的地域特征,区别于甘孜州其他县域的民居,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选取甘孜传统藏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对传统民居的实地走访、勘察并测绘所得的基础数据,从民居的平面、立面、空间承重体系入手,全面透彻的分析民居的建筑空间特征,并研究民居和人文历史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甘孜藏族民居的全面研究与开发提供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13.
优化农村民居的能源利用技术,是提高其生态性与舒适性的必要途径。以敦煌农村民居为对象,研究农村建筑适应气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设计策略。利用 Climate Consultant 分析了敦煌地区全年气候,结合软件提供的被动式设计方法,提炼了农村民居适应当地气候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敦煌民居设计需考虑干旱、冬季严寒和夏季炎热对居住环境的影响。梳理了民居适应上述气候的空间策略,并提出了设计中冬夏季光热利用和保温散热两组矛盾的优化方法,为北方农村建筑适应气候的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疆干旱半干旱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当地大量的生土建筑且各具地方特色,其中吐鲁番地区的生土民居作为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建筑形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文中从吐鲁番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当地传统生土民居进行实地检测,发现这种适应气候而形成的生土民居也存在缺陷。在对其进行改进基础上,利用PHOENICS分析软件,模拟检测其夏季室内的风环境状况,结果表明,改进后半地下室式生土建筑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地的恶劣环境,为半地下室内营造舒适、凉爽的微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精神受传统哲学思想支配,体现了传统哲学观念和生态观念的有机联系和统一。本文从阐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观念着手,分析了湖南传统民居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建造技术、建筑装饰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特点。揭示了湖南传统民居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中隐含的中国古代基本的哲学观念和朴素的生态精神。最后指出了传统民居的生态环境在当今和谐社会宜居社区的规划建设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种梅州客家传统民居自然通风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州现存有大量的传统民居,此类建筑冬暖夏凉,具有较好的室内热环境。而通风在岭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对建筑内部的热环境影响很大,本文通过模拟围龙屋和杠式屋这2种传统民居的室内、外通风情况,对不同类型民居的通风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挖掘传统民居利于通风的建筑技术,为岭南民居建筑室内、外热环境的改善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巴东野三关是一个有着多种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的古镇,其传统民居兼具土、汉特征,特色鲜明,是湖北省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野三关地处高山多雨地区,气候潮湿,年平均气温偏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和自然衍化,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在适应气候特征的设计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形式和做法,特别是在防潮技术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旨在通过现场调研、测绘和文献查阅,探索野三关传统民居在防潮技术上的特殊技艺和生成原因,总结其对于鄂西南山地潮湿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和存在价值,以期深化该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为实现国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巴东野三关是一个有着多种民族特色,历史悠久的古镇,其传统民居兼具土、汉特征,特色鲜明,是湖北省宝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野三关地处高山多雨地区,气候潮湿,年平均气温偏低,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经过千百年的历史洗礼和自然衍化,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在适应气候特征的设计方面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殊的形式和做法,特别是在防潮技术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本文旨在通过现场调研、测绘和文献查阅,探索野三关传统民居在防潮技术上的特殊技艺和生成原因,总结其对于鄂西南山地潮湿地区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的应对策略和存在价值,以期深化该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为实现国家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从民居对地域气候的适应性营建角 度分析黔西南地区的石板房,并以布依族、 苗族与汉族混居的楼纳片区为对象,借助图 解分析、问卷采集、田野调查与SPSS数据等 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分析方法,系统梳理石板 房民居的气候适应性建构的演变脉络,总结 地区更新现状问题。基于对传统石板房民居 与新民居建造体系演变历程的解读,提炼传 统石板房民居的适候被动性设计策略,明晰 触发其形式建构与空间布局等演变机制的地 域气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同时,从建 筑形式、平面与垂直空间变迁、材料与界面建 构、空间功能与路径四个层面对传统石板房 民居与新民居进行气候适应性建构策略剖 析。研究结论显示,黔西南地区的传统石板房中具有通风降湿与遮阳作用的连续性与内凹空间等气候适应性应答设计智慧日渐式微,弱化 了石板房自身对室内微气候环境的调控作用,此部分建构智慧的继承与当代转译也是建立与优 化黔西南地区城镇更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体育馆建筑造型地域性的表达要结合其造型自身特点。本文从契合自然环境、善用物质资源、展现文化特质三方面,来探讨体育馆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